王峰
- 作品数:24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磁共振D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MRI各序列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共检出梗塞病灶104个,陈旧性病灶26个,超急性、急性梗塞病灶78个,急性、超急性病灶中,T2WI显示出梗塞灶53个,阳性率67.9%。DWI显示出病灶78个阳性率100%。陈旧性病灶26个呈长T1、长T2信号,DWI上呈等、低信号。结论 DWI对急性梗塞病变应用价值高,较常规MRI中T2WI序列敏感。
- 刘自英宋继伟王海军王峰王瑞龙由春梅李瑞卿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 钙释放激活Ca^(2+)关键蛋白在大鼠颞叶癫模型海马中的表达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致癫模型中大鼠海马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钙释放激活Ca2+(CRAC)关键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个月的雄性Wistar大鼠,将其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大鼠海马注射1.5μl(100 ng/μl)KA,分别于术后6、12、24 h取标本备测。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测定STIM1含量和STIM1蛋白动态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内STIM1的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升高,24 h达到高峰;STIM1蛋白表达也表现出同样的动态升高趋势;术后6~24 h模型组海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模型组STIM1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随时间表达逐渐递增。结论在颞叶癫模型中,STIM1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提示STIM1表达增加可能在癫的发生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李瑞卿王峰王海军刘自英
- 关键词:关键蛋白红藻氨酸
- 低血糖致肢体瘫痪13例报告
- 2001年
- 王峰郭秋红郑继红
- 关键词:低血糖肢体瘫痪
- 腰穿脑脊液净化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1年
- 王峰张嘉伟杨晓华
- 关键词:脑室出血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0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查颈动脉彩超,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6个月后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不稳定斑块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稳定颈动脉斑块,减少脑梗死复发。
- 由春梅王峰王瑞龙王海军罗烨武彦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复发
- 静脉和动脉内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2002年
- 目的:初步研究早期静脉和动脉内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rion,CI)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6例病程少于6小时,脑血管造影发现与症状相一致的血管闭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和静脉内联合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不超过100万u。结果:13例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血管再通率为81.25%。基本痊愈6例,显著有效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7.5%。并发颅内出血4例,出血转化率25%。结论:静脉和动脉内联合溶栓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峰郑洪波杨晓华
-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 浅谈神经病学教学方法被引量:3
- 2011年
-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由于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精细、并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所以神经病学是内科系统最难的学科,其疾病的发现和治疗离不开复杂的神经解剖,其表现特征为:概念复杂、逻辑性较强,临床表现各异,神经病学教学中记忆的内容庞杂、繁多,不易于掌握和记忆,所以提高和改进神经病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神经病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神经病学教学面临的新的课题。
- 由春梅王峰龙鑫宿淑琴王瑞龙王海军刘自英
- 关键词:神经病学教学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大鼠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大鼠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定点注射毁损黑质纹状体的方法构建帕金森大鼠模型;向造模成功的大鼠纹状体内分别移植1×106(共计20μl)的第3代胚鼠神经干细胞或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3周,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帕金森大鼠脑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纹状体内可见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干细胞移植后8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增高(P<0.01)。说明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能够减轻由6-羟基多巴胺引起的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大鼠的帕金森症状。
- 王海军罗烨刘自英王峰
- 关键词:帕金森神经干细胞大鼠模型多巴胺酪氨酸羟化酶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目的:验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2008-03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00~250g,雌雄不限,鼠龄2.0~3.0月。方法: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随机分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0μg/(kg?d),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注射7,14d,每时间点取6只。主要观察指标:对两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缺血周边区的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Bax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增加糖尿病脑缺血之后缺血周边区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的表达,拮抗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 王峰兰希发王海军王瑞龙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神经细胞凋亡糖尿病脑缺血
-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与激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激素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3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3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实验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结果: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四肢瘫以及双下肢截瘫是急性脊髓炎的主要临床表现;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效11例(57.90%),有效7例(36.84%),无效1例(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显效8例(42.11%),有效6例(31.57%),无效5例(26.32%)],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 刘琳王瑞龙王峰
-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激素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