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宏伟

作品数:66 被引量:259H指数:8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肝炎
  • 28篇乙型
  • 23篇乙型肝炎
  • 22篇慢性
  • 19篇细胞
  • 19篇慢性乙型
  • 18篇慢性乙型肝炎
  • 13篇纤维化
  • 13篇肝纤维化
  • 12篇血清
  • 8篇凋亡
  • 8篇脑炎
  • 8篇肝炎患者
  • 7篇蛋白
  • 7篇细胞凋亡
  • 6篇乙型肝炎患者
  • 6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肝癌
  • 5篇神经元
  • 5篇疗效

机构

  • 66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辉县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阳市第一人...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66篇王宏伟
  • 40篇宋新文
  • 39篇申保生
  • 27篇段树鹏
  • 24篇侯丽娟
  • 21篇李伟伟
  • 10篇高海丽
  • 7篇朱利红
  • 6篇郝洁
  • 4篇秦瑞英
  • 3篇杨道坤
  • 3篇王新伟
  • 3篇莫清江
  • 3篇梁海军
  • 3篇杨玉新
  • 2篇孙立华
  • 2篇任艳芳
  • 2篇李玉华
  • 2篇段长虹
  • 2篇李新成

传媒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处方药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11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再各自随机分为2周及4周组,并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PDTC抑制组造模同时给予PDTC灌胃。应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法检测肝组织NF-κB p65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NF-κB p65 mRNA的表达;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胶原纤维染色比较各组胶原面积。结果 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NF-κB 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组高于2周组(P<0.01,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均可见肝细胞炎症及明显胶原染色(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组肝细胞炎症及胶原染色强度重于或高于2周组(P<0.01,0.05)。同期比较PDTC抑制组在2周及4周时NF-κB 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DMN模型组(P<0.01,0.05),胶原面积亦小于DMN模型组(P<0.01,0.05)。NF-κB p65活性、NF-κB p65 mRNA表达与大鼠肝组织胶原面积三者间呈正相关(r=0.747,0.658,0.844,P<0.01)。结论 NF-κB与大鼠肝纤维化密切相关;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及其mRNA表达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宋新文高海丽王宏伟李伟伟申保生
关键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肝纤维化核转录因子-ΚB
小分子干扰RNA下调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下调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设计合成的SCD-1 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转染后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对照siRNA转染)和SCD-1 siRNA组(SCD-1 siRNA转染)。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epG2细胞SCD-1 mRNA的表达,噻唑蓝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CD-1 siRNA对HepG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SCD-1 siRNA组的SCD-1 mRNA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转染后24、48、72 h,SCD-1 siRNA组HepG2细胞增殖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减慢(P<0.01);SCD-1siRNA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SCD-1 siRNA组HepG2细胞在合成前期(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在合成期(S期)和合成后期(G2/M期)的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在SCD-1 mRNA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可通过下调HepG2细胞SCD-1基因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王宏伟李莉杨志立侯丽娟李伟伟段树鹏申保生宋新文
关键词:肝癌HEPG2细胞小分子干扰RNA
手足口病感染细菌分布与药敏试验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发生细菌感染51例,感染率为31.5%;≥3岁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3岁患儿(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共21例占41.2%;共检出55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占83.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均>80.0%,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与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明显相关,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是感染的最主要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段树鹏侯丽娟朱利红王宏伟宋新文申保生李伟伟
关键词:手足口病细菌耐药性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CHB初治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替诺福韦组采用替诺福韦进行治疗(43例),恩替卡韦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43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均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HBV–DNA阴性率均逐渐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乳酸酸中毒以及横纹肌溶解等严重情况。结论: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在CHB患者的初治方案中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临床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
段树鹏朱利红李爱辉侯丽娟王宏伟宋新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替诺福韦
miR-210过表达对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究 miR-210在人退变椎间盘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分离方法培养得到人退变椎间盘细胞,QPCR 法检测miR-210在人退变椎间盘细胞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情况;转...
刘晓潭王宏伟路坦郭志豪刘槃田林强孙志璞张天吉
关键词:MIR-210HOXA9
以问题为基础与授课式教学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与授课式教学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160名本科见习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名,分别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授课式教学法进行传染病学的见习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结果.结果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各个方面评价均显著优于授课式教学法组(P<0.01).结论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宋新文申保生王宏伟侯丽娟段树鹏李伟伟
关键词:见习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传染病学
恩替卡韦联合三甲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三甲益肝冲剂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中的保肝和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CHB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三甲益肝冲剂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及HBV-DNA的变化情况,观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6个月治疗,观察组患者疲乏感减轻(72.0%比53.0%)、食欲增加(83.0%比65.0%)、腹胀减轻(80.0%比5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比例、总胆红素(TBIL)复常,谷丙转氨酶(ALT)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ST、白蛋白/球蛋白比例、TBIL复常,ALT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HA、LN、PⅢP、Ⅳ-C有较大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血清HA、LN、PⅢP、Ⅳ-C有较大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HB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应用恩替卡韦联合三甲益肝冲剂治疗能改善肝功能,疗效好于单用恩替卡韦.
高海丽王宏伟梁海军王新伟杨道坤乔汉臣
关键词:恩替卡韦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药物疗法
siRNA干扰沉默HIF-2α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生长和周期分布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氯化钴(CoCl2)诱导细胞模拟缺氧微环境,根据CoCl2浓度不同分为50、100、200及400umol/L组,选择CoCl2浓...
宋新文李伟伟申保生王宏伟
关键词:RNA干扰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且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分期≥S2期定义为显著纤维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记物,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同时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本组发现显著肝纤维化患者58例(72.50%);显著纤维化患者血清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分别为(9.32±1.20)log10 IU/ml、(49.50±12.48)U/L、(48.91±10.11)U/L、(60.38±21.21)U/L、(15.52±1.28)s、(15.51±2.33)%和(12.20±3.05)fl,显著高于22例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6.49±1.18)log10 IU/ml、(31.29±8.50)U/L、(28.47±6.77)U/L、(26.35±17.49)U/L、(14.10±2.31)s、(13.29±3.20)%和(10.13±3.22)fl,P<0.05];显著纤维化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5.10±1.73)×10~9/L、(123.47±12.10)g/L和(120.76±20.85)×10~9/L,显著低于非显著纤维化患者[(6.51±1.52)×10~9/L、(130.85±13.10)g/L、(213.75±23.48)×10~9/L,P<0.05];HBV DNA、ALT、AST、GGT、PT、RDW、MPV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642、r=0.411、r=0.411、r=0.447、r=0.397、r=0.538、r=0.486,P<0.05),而WBC、Hb、PL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375、r=-0.362、r=-0.5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T下降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3,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伴有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是肝纤维化的高危人群。
郝洁田小军段树鹏宋新文王宏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Fas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的表达,探讨Fas-FasL系统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取肝组织做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Fas的表达,分析肝组织中Fas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及临床分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中Fas表达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随着临床病情的加重而增加(P<0.05)。结论Fas-FasL系统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有关,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之一。
王宏伟马志蛟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FAS肝组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