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冰

作品数:1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病患
  • 2篇电图
  • 2篇血清
  • 2篇血液
  • 2篇血脂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生化
  • 2篇贫血
  • 2篇细胞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胆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低温疗法
  • 1篇定量脑电图
  • 1篇动脉

机构

  • 18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王冰
  • 3篇王旭萍
  • 1篇徐梦
  • 1篇戴燕
  • 1篇程化坤
  • 1篇陈玉松
  • 1篇陈玉松
  • 1篇王俊波
  • 1篇孙清梅
  • 1篇李庆伟
  • 1篇张瑞
  • 1篇王娜
  • 1篇徐洁
  • 1篇朱鹏飞
  • 1篇汪琪
  • 1篇邓晓波
  • 1篇刘思宁
  • 1篇张浩
  • 1篇徐婷婷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指南
  • 3篇中国处方药
  • 2篇药物与人
  • 2篇黑龙江医药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09年
大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餐后血糖较高,阿卡波糖在临床应用中对降低餐后血糖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王旭萍王冰
关键词:糖尿病阿卡波糖
冠心病患者116例血脂多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的检测结果 ,以期为临床评价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1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脂类异常检测值的频数分布、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不增高冠心病患者其他脂类代谢指标异常检测值的频数分布;将多指标联合检测时冠心病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率与单纯检测TC和TG时的脂类代谢异常率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中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Apo B100升高最为常见,以TC和TG升高最为少见;冠心病患者TC和TG水平均正常,而其他脂类代谢指标至少有一项异常的发生率为100.0%;采用多指标联合检测时其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单纯检测TC和TG(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并与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采用血脂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血脂异常检出率,为全面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发展预后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王冰
关键词:冠心病血脂异常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输注免疫球蛋白的疗效与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IgG)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免疫球蛋白输注的疗效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10月来我院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7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手足口病患儿144例,设为比对组。均给予免疫球蛋白输注,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7例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与比对组患儿相比,下降明显,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比对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IgG)低于正常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反应机体炎性和抗炎反应,治疗时应在给予隔离、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应用免疫球蛋白足量输注,病程有效缩短,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王冰
关键词: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
C-反应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程度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坚持3∽10个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4例患者,透析当日采集空腹血,检测血红蛋白(H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检测Hs-CRP,界限设置为3 mg/L,将患者依据Hs-CRP水平划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对比两组之间Hs-CRP和Hb水平差异,分析和探讨Hs-CRP水平和H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RP增高组Hb平均水平为(76.38±14.62)g/L,正常组Hb平均水平为(95.79±18.71)g/L,正常值较增高组相比优势明显,且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单因素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与Hb之间呈现负相关,回归系数为-2.15。结论 C反应蛋白升高,处于微炎症状态,患者的贫血程度加重。
王冰
关键词:C-反应蛋白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程度微炎症
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的判断价值
2015年
目的对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血清生化指标的判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检查的肝胆管上皮内瘤变患者15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分为3组,其中发生癌变的25例患者,设为癌变组;13例高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患者,设为高级组;120例低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患者,设为低级组。对患者血清总蛋白(TP)、直接胆红素(D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总蛋白(TP)等指标。采用Bayesian逐步判别分析病理学分级、生活指标的评价。结果血清DB、TB、GGT、ALP、AST与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以及癌变之间,P<0.01,呈正相关;血清DB、TB、ALP、GG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并与瘤变程度正相关,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HE随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的严重而逐渐降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TBA、GGT和TB为进入判别模型,符合模型纳入变量,预测低级别瘤变的准确率为83.33%,预测高级别瘤变的准确率为38.46%,预测癌变的准确率为52.00%。总准确率为74.68%。结论血清生化指标TBA、TB、GGT能够有效诊断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冰
关键词:血清生化指标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癌变
消除葡萄糖检测中维生素C干扰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C与葡萄糖同时检测以消除维生素C对血液葡萄糖检测的干扰。方法选择该院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混合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10份,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后制作成不同系列的溶液,根据相关标准及规范,检测溶液中的葡萄糖、维生素C,前后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干扰程度。结果维生素C含量回收率为93%~98%,平均回收率为96.4%。维生素C干扰GOD-PAP法对葡萄糖的检测结果,血液葡萄糖与维生素C含量同时测定,且明确维生素C在0~700mL的9个浓度区间。结论该方法检测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准确可靠。
王冰
关键词:维生素C葡萄糖
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包括标本本身的问题,患者饮食、运动、服用药物、标本采集时间、季节、妊娠、月经期,还有标本的存放、是否稀释、溶血,试剂、操作技术等因素,只有针对问题做好应对方案,检测结果才不会有差错,同时及时结合临床病情,将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结合,可以提高检验质量和水平。所以我们要认真分析影响生化结果异常的原因,及时纠正问题。
王冰
关键词:生化检验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以评价其疗效。方法: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10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10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结果:胰岛素泵组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达到靶血糖值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更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节省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王旭萍陈玉松王冰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
2008年
将6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组30例,胰岛素+吡格列酮组30例。观察12周。在开始和结束时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记录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情况。胰岛素+吡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比胰岛素组减少20%[(38.2±9.5)u/d,vs(48.0±10.8)u/d,P<0.05],HbA1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亦均低于胰岛素组(P<0.05)。
王旭萍王冰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对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单一的无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观察比较患者在不同的血清ALT指标时肝组织炎症的活动度诊断结果有无变化。结果经比较分析后发现,患者血清ALT指标较高时,肝组织炎症的活动度增加,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指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诊断结果成正相关性,研究还发现,该表现在重度患者及中度患者中更明显。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可以作为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一个依据。
王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