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于治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北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钢板
  • 1篇单节段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退行性
  • 1篇腰椎退行性疾...
  • 1篇腰椎椎间
  • 1篇腰椎椎间融合
  • 1篇腰椎椎间融合...
  • 1篇远端
  • 1篇韧带
  • 1篇融合术
  • 1篇入路
  • 1篇上骨折
  • 1篇神经卡压
  • 1篇神经损伤
  • 1篇撕脱
  • 1篇撕脱骨折

机构

  • 6篇淮北市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王于治
  • 3篇刘其明
  • 3篇张珂
  • 3篇赵庆华
  • 3篇马广文
  • 1篇夏军
  • 1篇李军
  • 1篇孙羽
  • 1篇陈文钧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02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9-02诊治的45例单侧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于跗骨窦作长4~5 cm横形切口(外踝尖下方一横指与第4跖骨基底连线)充分显露跟距、跟骰关节面,于跟骨结节外侧垂直置入2枚克氏针撬拨复位塌陷跟距关节面恢复跟骨高度,将1枚直径4 mm克氏针横穿跟骨结节下方临时固定,确认跟骨高度、宽度、B?hler角、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后于骨膜下剥离跟骨外侧壁,置入跗骨窦钢板,经皮置入螺钉固定。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2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41±0.49)个月。1例出现切口表皮坏死,换药后切口正常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5例出现距下关节炎,其中3例疼痛症状及功能受限较为明显,均采取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优3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3.3%。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属于微创手术,可有限切开进行骨折复位,小切口置入解剖钢板并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对软组织干扰小,不影响跟骨皮瓣血供,可有效避开神经、肌腱及血管区域,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王于治赵庆华张珂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索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方法 从 1996年 12月至今 ,采用交锁髓内钉经膝由髁间窝逆行闭合穿针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共 2 4例。结果  2 4例经平均 2 2 5个月的随访 ,2 3例骨折愈合 ,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 ,优良率 87 4 %。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坚强 ,创伤小 ,骨折愈合快 ,可有效防止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术后能早期膝关节活动 ,有利膝关节功能恢复。
王于治夏军陈文钧马广文刘其明
关键词:股骨髁上骨折交锁髓内钉
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的治疗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5例坐骨神经损伤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腓管 Tinel征及治疗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 5例患者均存在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 ,均行腓管切开减压松解。结果 术后随访 13~ 37个月 ,平均 2 5个月 ,4例足背伸肌力由术前 0~ 级恢复至 ~ 级 ,1例未恢复。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腓管处产生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 ,一旦诊断明确 ,须尽早行腓管切开减压 ,亦可在早期修复坐骨神经时行腓管松解术 。
王于治马广文刘其明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神经卡压
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5
2001年
王于治马广文刘其明李军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
镜下Endo-Button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镜下Endo-Button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20年2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17例,行关节镜下辅助后内侧小切口,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总结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87.09±19.4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7.09±10.76)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09±2.73)d.所有患者随访(29.73±7.29)个月,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平均(42.12±5.98)d,去掉膝关节保护支具时间平均(56.32±9.98)d,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平均(12.07±1.23)周.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术后膝关节运动范围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KT-1000膝关节位移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所有抽屉试验均阴性.影像方面,术后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在12周左右愈合.[结论]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
王于治孙羽赵庆华张珂孙宝安汪牛张锐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术后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出现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1采用MIS-TILF治疗的8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35例术后出现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观察组),52例术后未出现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上位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后方高度、腰椎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指数。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侧凸或后凸畸形、减压方式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上位节段活动度较对照组大,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盘后方高度、腰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腰椎侧凸或后凸畸形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30 kg/m;与合并腰椎侧凸或后凸畸形是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ILF术后出现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MIS-TLIF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上位关节突关节无损伤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合并损伤者,对于肥胖、合并腰椎侧凸或后凸畸形患者应高度重视术中置钉的准确性。
赵庆华王于治张珂肖凯汪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