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江
- 作品数:141 被引量:56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三德》的自然理法和神意论——以“天常”、“天礼”和“天神”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 2007年
- 王中江
- 关键词:神意天神《鲁邦大旱》宗教祭祀宗教传统超验性
- 汉代“人性不平等论”的成立被引量:3
- 2010年
- 不同于东周时代主流的人性平等论,汉代哲学家热衷于主张人性不平等论,一般称之为"性三品"。汉代哲学家建立和论证人性不平等论,运用了东周时代不同的人性论思想资源,其采取的方法是调和、改造和挪用,以此得出了迥然不同的新的人性论模式。将人性论与阴阳之气和元气结合在一起,以作为人性不平等的超验性基础,这是汉代哲学家的发明。由于汉帝国倾向于统一、秩序和权威,"圣王"的教化被认为是关键,反过来这又被用作"中民之性"的佐证。
- 王中江
- 关键词:汉代人性
- 自然和人:近代中国的两个观念要说被引量:1
- 2021年
- “自然”和“人”作为近代中国的两个重要观念,既同中国古典中的天和人的观念有关联,又受到了西方近代自然和人的思想的影响;既有复杂的演变,又有丰富的内涵;既在许多思想家那里有不同的表现,又同一些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对此进行概要性的论说,可以对这两个观念获得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 王中江
- 关键词:生命
-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被引量:1
- 2022年
- 王弼的人性论具有明显的二重向度。其一为"自然之性",代表事物"自己而然"的固有状态和属性;其二为"性命之常",代表事物的本真状态和理想境界。通过"自然之性",王弼阐发了合理的政治方式——"无为"和"因循";藉由"性命之常",王弼确立了生命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复命"。这样的二重向度的结构对中国哲学中人性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 高源王中江
- 关键词:人性论
- 简帛《五行》篇“悳”概念的义理结构被引量:5
- 2011年
- 由孔子彰显的"人"自身的道德主体和自觉,在他之后的那些早期继承者们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转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从"人"的"内面"基础和"身体上"的表现这两者的结合上来思考人的"道德"习性和行为。简帛《五行》篇从一些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以"直心"之"德"为出发点,为"仁"、"义"、"礼"、"智"、"圣"这五种道德价值寻找根据和说明;尤其是"以悳为天道",把"悳"同"天道"、"天"、"天悳"结合起来,显示出了内在的悳又具有超越性的根源。这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早期儒家的"德性"伦理和道德哲学。
- 王中江
- 关键词:《五行》天道
- 熊十力的“本心”进化论被引量:1
- 2011年
- 熊十力的形而上学,既是本体论,又是宇宙论。因为他坚持认为宇宙是进化的,是不断变化生成和创新进化的过程,其根本是"本心"的进化。"物质"在宇宙进化过程中既是"本心"进化的依凭,但又对"本心"进化产生阻力;"本心"进化一方面要借助物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克服物质的阻力。"本心"进化的最高表现是人的理性和精神的自我发展和证成。
- 王中江
- 关键词:本心进化论证成
- 儒家“仁爱”精神的“人类性”和“生态性”
- <正>在儒家仁爱精神和学说的讨论中,我们常常为一般所说的两个方面的"限制"感到困惑:一个是"仁爱"同"孝"和"礼"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爱有差等"的差异意识,认为它不像墨家的"兼爱"和基督教的"博爱"那么普遍和一视同仁;另...
- 王中江
- 文献传递
- 论金岳霖的“理有固然,势无必至”
- “理有固然,势无必至”是金先生哲学中富有特色的一个命题,文约义丰,耐人寻味。“理”、“势”属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固有范畴,意义广泛, 特别是理,难以一言明之。金先生使用“理”与“势”经过了改造与提炼。他研究了中西哲学中相关的...
- 王中江
- 文献传递
- 什么最值得学习和知晓--论孔子的“学道”和“知道”被引量:2
- 2022年
- 什么最值得人学习和知晓?对孔子而言,即“学道”和“知道”。《论语·述而》篇记载孔子所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之“学而”可能有误。据《史记.孔子世家》之记载,“学而”当为“学道”,正好与“诲人”相应,于文于义皆长。孔子好学,也喜论学,所学范围甚广,“学道”为其要;孔子求知,“知道”为其本。出土文献所见《论语》(《齐论》)有《学道》篇,其言“学道”,结合传世文献,可求其具体所指。孔子信奉道,志于道,其道广大高远,学道、知道即为尽力、用力处。
- 王中江
- 关键词:知晓
- 明清之际“私”观念的兴起及其社会史关联被引量:9
- 2003年
- 王中江
- 关键词:明朝清朝自然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