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展砚
- 作品数:27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30例甲状腺功能回顾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30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与血常规、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分析甲状腺功能与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sCRP、ESR 等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30例中有23例(76.7%)甲状腺功能指标存在异常,主要为 FT3、TT3、TT4低于正常范围,并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 =6.39、5.55、3.57,均 P 〈0.01),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7.68,P 〈0.01)。患者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 及 ESR 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t =3.96、8.73、2.51、2.35,均 P 〈0.05),而血红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t =3.7,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 FT3、TT3、TT4分别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 =0.63、0.59、0.37,均 P 〈0.05),FT3、TT3、TSH 分别与中性粒细胞呈负相关(r =-0.45、-0.50、-0.37,均 P 〈0.05),TT3与 hsCRP 也呈负相关(r =-0.39, P 〈0.05)。结论症状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期普遍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低 T3综合征和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增高,其与机体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和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
- 董达科杨莉佳潘展砚
- 关键词:荨麻疹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碘化物过氧化物酶血细胞计数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60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患者全身症状(呼吸困难、腹痛等)、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入院的急性荨麻疹患者60例,根据EOS计数将60例患者分为EOS减少组(减少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全身症状、WBC、NEUT、Hb、CRP、ESR、甲状腺功能的差异。结果减少组和对照组各30例。减少组86.7%(26/30)的患者有全身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减少组的全身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减少组患者的WBC、NEUT以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而Hb、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明显增多;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的外周血EOS计数与WBC、NEUT、CRP呈负相关(r=-0.380、-0.468、-0.351,P<0.01)。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期存在外周血EOS计数减少的现象,外周血EOS计数减少的患者全身症状发生率高,相关实验室指标异常者多,应予以重视。
- 潘展砚金城董达科
-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甲状腺功能
- 人型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生长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研究人型支原体(Mh)的生长曲线、菌落形态演变等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分离方法。方法取临床妇科阴道标本58例,同时接种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在固体培养基上挑单菌落放入液体培养基进行纯化。选一株纯化的Mh接种于液体培养基,每隔4 h看颜色变化测pH值,并取10μL液体滴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计数菌落得出生长曲线。对不同生长时间的菌落拍照。从生长曲线得知对数生长期,并可在此期间进行保种。结果妇科阴道标本临床分离的Mh阳性率为8.62%;明确了在固体培养基上Mh菌落的生长演变过程;得到了Mh特有的生长曲线,并由此推出Mh在液体中最大生长数量及其时间、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和对数生长期及液体生化反应的pH值颜色改变规律。结论Mh的分离诊断,应该以固体培养基为基础,显微镜下看到典型的Mh特征性“油煎蛋”菌落为准。在液体培养基中Mh的传代以及保种在40 h左右,即1/2对数生长期最好。
- 贾亚利潘展砚叶元康夏红王建军徐燕萍王秀萍
- 关键词:人型支原体菌落形态
- 无色素痣的临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无色素痣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方法 分析85例无色素痣患者的发病年龄、类型和皮损特点,并对部分患者行皮肤色素测定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对其中17例患者的皮损区和正常区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透射电镜观察皮损区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区和正常皮肤处酪氨酸酶(TYR)、HMB45、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TRP-2和CD117表达.结果 85例无色素痣患者中,23例(27.1%)出生时发现皮损,21例(24.7%)出现于3岁以后,最大发病年龄为29岁.皮损分布于躯干部25例(29.4%),颈部13例(15.3%);72例(84.7%)皮损边缘不规则,54例(63.5%)仅有1处皮损.19例无色素痣患者患处的黑素指数(186.56±52.86)和相对黑素指数(80±11)低于正常人皮肤(分别为223.88±63.19和100),高于12例白癜风患者皮损处(分别为128.57±64.31和60±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示,无色素痣皮损中含黑素细胞数量减少,亮度减低,黑素分布均匀,皮损区与正常皮肤分界区常不清晰.皮损区Fontana-Masson染色示皮损区黑素强度为1810.12±327.96,较正常区(2064.24±260.41)明显减弱.电镜下发现黑素细胞数量减少,黑素小体减少,黑素细胞胞质和树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中可见Ⅱ、Ⅲ期未成熟的黑素小体,角质形成细胞中可见聚集成团的黑素小体.17例患者正常区TYR表达水平为1827.35±307.09,TRP-1为6102.54±1642.64,而皮损区TYR(1477.35±224.05)和TRP-1(5322.33±1565.26)表达下降,正常区与皮损区比较,P均<0.01;HMB45、TRP-2、CD117表达两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色素痣是一种早期发病、非家族聚集性、稳定的不规则色素减退性疾病,其皮损中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数量均减少,可见未成熟黑素小体.相对黑素指数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作为诊断无色素痣的无创性�
- 严昉项蕾红李颖潘展砚郑志忠
- 关键词:黑素细胞
- 芳香烃受体与皮肤肿瘤
- 2017年
-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转录因子。作为重要的环境受体,AHR是环境因素与人体的桥梁,参与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如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介导炎症过程。AHR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不但参与环境污染诱导的皮肤肿瘤,最近发现可能还参与紫外线诱导皮肤肿瘤。AHR可能是皮肤肿瘤有效的防治靶点。本文概述目前与AHR相关皮肤肿瘤的研究现状。
- 潘展砚胡婷婷鞠强
- 关键词:芳香烃受体信号途径环境污染物紫外线皮肤肿瘤
-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对人3D皮肤皮脂腺模型表皮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明确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对人表皮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人皮肤和永生化SZ95皮脂腺细胞体外共培养的3D皮肤皮脂腺培养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2、20、200μg/mL)的PAMPs,包括脂多糖(LPS),磷壁酸(LTA)和肽聚糖(PGN),培养7天后,使用PhotoShop软件计算表皮面积;免疫组化观察Ki67,cytokeratin 10(CK10)的表达,采用ImageJ软件计算染色面积,Image-Pro Plus软件计算每张图片的累积光密度(IOD)。结果:在不同浓度的PAMPs(LPS, LTA, PGN)作用下,表皮厚度总体较对照组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此外,表皮基底层及角质层细胞Ki67及CK10的表达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PAMPs具有体外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皮肤正常微生物可能在维护皮肤屏障功能上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 李昕曹珂魏子妤侯霄枭胡婷婷潘展砚吴琼Christos C.Zouboulis鞠强
- 关键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表皮增殖分化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常见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是最新出现的临床辅助诊断技术。它在皮肤科恶性肿瘤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热点。实时、无创、高分辨率的特点使其适用于皮肤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对其在黑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潘展砚郑志忠
- 关键词:黑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 解脲脲原体和微小脲原体生长特性及分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的生长特性及其分离。方法从妇科门诊随机取26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固、液体培养后应用PCR,基因测序鉴别UU和UP,并筛选出与标准株(ATCC700970)序列相同的UP。取UU标准株T960(CX8=ATCC27618),分别进行培养,绘出生长曲线。结果标本中感染脲原体的有118例,其中UP阳性92例,UU阳性16例,混合阳性10例。固体培养可见大、中、小型的棕色菌落。UU生长周期为22h,UP为30h。液体培养基pH值达到7.5,UU需要13h,UP需要20h。结论临床分离发现UP阳性数高于UU,液体培养中UP的生长周期长于UU,pH值变化速度UP慢于UU,进一步证实了UP和UU是两个不同的种。
- 程琼叶元康陈德利潘展砚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菌落形态
- 柴胡皂苷d对解脲脲原体耐药株与敏感株的活性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对解脲脲原体耐药株与敏感株的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柴胡皂苷d单体以及四环素等对Uu的最低抑制浓度,收集来自临床的50个Uu菌株,并且粗筛对四环素耐药(MIC>4μg/ml)的Uu,按上述微量稀释法,测出柴胡皂苷d单体的MIC。结果50株Uu对3种抗生素的都敏感者18例(36%),对3种抗菌互有耐药性者为8例(16%)。Uu在柴胡皂苷d浓度为2μg/ml时,都不敏感,浓度为4μg/ml时,敏感率为22%,浓度为8μg/ml时,敏感率为84%,在浓度为16μg/ml时,全部敏感。结论柴胡皂苷d对Uu耐药与非耐药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都很明显。
- 黄峥烨潘展砚贾亚利徐燕萍武济民施伟民
- 关键词:柴胡皂苷D解脲脲原体微量稀释法MIC
- RRS1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明确RRS1(核糖体合成调节因子1)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GEO数据库明确RRS1在cSCC与正常皮肤中表达的差异。慢病毒感染法建立RRS1敲低的cSCC细胞系SCL-1细胞。MTT实验、Celigo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研究RRS1敲低后SCL-1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性的变化。QRT-PCR法检测增殖、转移和侵袭相关基因表达。结果:RRS1在cSCC细胞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RRS1敲低后SCL-1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性均降低。RRS1敲低后,增殖相关基因FGF2,AREG,cyclin E1显著降低。转移和侵袭相关基因VIM,CXCL1,CXCL3,CXCL8,MMP1表达显著降低。结论:RRS1可能参与了cSCC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过程。
- 潘展砚吴琼王岚琦胡婷婷鞠强
-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