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宝宇
-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切花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 崔再兴孙文松侯忠于春雷张晓波赛丹杨正书曾浩叶福民张文洋李玲杨迎东那艳斌沈宝宇万博
- 切花菊品种筛选。通过筛选和适应性改良,成功筛选出“神马”、“优香”、作为主栽品种,并总结出适宜在辽宁地区的栽培技术和模式。应用全光雾扦插育苗技术,通过改进传统扦插育苗方式,有效缩短扦插成苗期3-5天。水肥、激素调控技术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切花菊扦插育苗栽培技术
- 中药白鲜皮的本草考证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本草中记载的中药白鲜皮的基源植物,为深入研究中药白鲜皮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名称、基源、产地变迁、药用部位、采收时期、功效等进行考证。[结果]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白鲜可确定为芸香科植物白鲜,但《本草图经》中“江宁府白鲜”附图花序更为密集,《植物名实图考》中“白鲜皮”为一种木本植物;古代本草中对白鲜采收期有所分歧,现代本草认为应“春秋二季采挖,南方于立夏后采挖”。[结论]《本草图经》中“江宁府白鲜”与豆科植物刺果甘草极为相似,应为误用品或误传;《植物名实图考》中“白鲜皮”依据其描述和附图,与五加科植物楤木极为相似,应为误用品或代用品;其产地古时多在河北、四川、山东等地,而今多产于东北地区。
- 李旭孙文松孙文松
- 关键词:白鲜皮本草考证
- 道地药材黄精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被引量:2
- 2023年
- 为确保辽宁省黄精产业健康发展,2019-2021年对辽宁省黄精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调查。黄精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叶斑病、根腐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和蛴螬。针对各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治技术,为辽宁黄精安全、优质和高效种植提供依据。
- 沈宝宇沈宝宇李玲孙文松宋国柱李玲
- 关键词:道地药材黄精病虫害
- 一株人参细菌性软腐病致病假单胞菌的基因组特征与毒力基因分析
- 2024年
- 【背景】细菌性软腐病是植物根部主要病害之一,可在作物生长期和储藏期造成巨大损失。2023年本团队首次发现并报道了由Pseudomonas glycinae引起的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目的】探索Pseudomonas glycinae XJFL-1菌株的基因组特征,并通过与属内和种内代表性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初步探讨P.glycinae的遗传特性以及菌株XJFL-1基因组中可能编码的致病相关的毒力因子和Ⅱ型、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方法】通过基因组注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基因家族分析等探索基因组的特征、遗传特性及毒力基因。【结果】基因组注释发现编码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类,以及与鞭毛运动、膜形成和群体感应相关的重要基因;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数字DNA-DNA杂交分析(digital DNA-DNA hybridization,dDDH)及共线性分析结果确认该菌株为P.glycinae,并且P.glycinae物种的直系同源基因集具有较高的种内保守性;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系(plant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PCWDE)分析结果显示,菌株XJFL-1可编码37种PCWDE,主要为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GH)、碳水化合物酯酶(carbohydrate esterase,CE)和多糖裂解酶(polysaccharide lyase,PL);预测到的Ⅱ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基因主要有编码脂肪酶的lapA、lapB和lapC,编码碱性磷酸酶的phoA2,编码磷脂酶的plcA和编码几丁质酶的cbpD;Ⅲ型分泌系统中E3泛素连接酶效应因子是XJFL-1编码的优势基因,包括IpaH家族的ipaH9.8、ipaH7.8、ipaH4.5、ipaH3和ipaH1.4,SLRP家族的slrP,以及sspH2、sspH1和NGR_a03640,但未注释到编码果胶酶的相关基因。果胶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XJFL-1确实不能分泌果胶酶类。【结论】比较基因组学和基因家族分析结果明确了菌株XJFL-1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内代表性菌株的亲缘关系,以及P.glycinae的种内遗传特性;毒力基因预测结果发现,菌�
- 刘坤孙文松孙文松沈宝宇张天静
- 人参立枯病拮抗菌株鉴定及其生防促生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为了挖掘人参立枯病生物防治高效拮抗菌株,以新疆荒漠植物和盐沼植物中分离出的31种内生真菌为供试菌株,人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了1株对人参立枯丝核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396,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观察,同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发酵液对人参立枯病防治效果及对人参植株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株396最适培养基为MEA培养基和MA培养基,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硝酸钾,最适碳源为木糖和葡萄糖,适宜酸碱度为pH 7~8,最适生长温度为27℃,致死温度为60℃。菌株发酵液对人参立枯病防治效果与农药对照组相比持平,对人参有明显促生作用,经其处理后的人参平均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根长、根粗和根鲜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平均株高、植株鲜质量和植株干质量增长了51.21%、115.02%和47.37%,根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不明显。
- 张天静孙文松李玲刘莹刘坤沈宝宇
- 关键词:立枯病拮抗菌促生
- 辽宁道地药材白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明确白鲜人工栽培中主要病虫害的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2019~2021年实地调查了辽宁省白鲜主要栽培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白鲜主要病害有侵染性病害灰斑病、褐斑病、根腐病和非侵染性病害冻害,主要虫害有地老虎和凤蝶。针对各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生产实践参考,为辽宁白鲜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沈宝宇沈宝宇宋国柱孙文松郭晓雷张天静
- 关键词:道地药材白鲜病虫害
- 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式对五味子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确定辽宁桓仁五里甸镇五味子的最佳采收期及加工方式。方法:利用HPLC法对不同采收期及加工方式的五味子样品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8月29日及9月25日采收的五味子样品中混合木脂素含量高于其他采收期,55℃烘干20 h和阴干两种加工方式样品中混合木脂素含量高于其他加工方式。结论:桓仁县五里甸镇五味子最佳采收期为9月25日左右,最佳加工方式为阴干。
- 李旭李玲张天静沈宝宇孙文松
- 关键词:五味子采收期五味子醇甲
- 白鲜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 2024年
- 为明确辽宁白鲜主要病害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及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于2019—2020年对辽宁省白鲜主产区本溪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等8个地区进行了根腐病危害情况定点跟踪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地区采集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再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白鲜种植地区病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病害发生最高的是本溪县和清原满族自治县,病害发生率分别达7.1%~9.2%和6.1%~7.2%。经鉴定,病原菌代表菌株BX69-1与NCBI中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多条r DNA-ITS序列同源性达100%,因此鉴定茄病镰刀菌是引起辽宁地区白鲜根腐病的病原真菌。本研究明确了辽宁省白鲜根腐病病原菌,为白鲜生产上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沈宝宇沈宝宇张天静孙文松
- 关键词:白鲜根腐病茄病镰刀菌病原鉴定
- 辽宁新宾人参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 2022年
- 分离和鉴定辽宁人参主产区根腐病致病真菌,为人参抗病育种、开展根腐病绿色防治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辽宁新宾人参根腐病重发生地块2~5年生病株开展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采用琼脂培养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EF-1α序列分析,对菌株开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分离得到2株菌落形态不同的致病真菌,编号为JS64-1和JS64-3,经鉴定,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本研究采用琼脂培养法,开展人参根腐病致病性测定,操作简便,省时高效,结果准确,可为其他植物根部病害研究提供参考。
- 刘坤孙文松孙文松张天静
-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致病性测定
- 白鲜生态种植模式的发展思路和优势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解决白鲜栽培模式单一,易发生连作障碍、病虫草害、品质下降等问题,该文以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和技术特点为基础,通过分析白鲜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条件,提出适合白鲜的生态种植模式,包括林下生态种植模式、仿野生栽培模式、间作模式、轮作模式和生态景观模式,以期为白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白鲜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 王新雅沈宝宇沈宝宇宋国柱贾慧群孙文松
- 关键词:白鲜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