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阳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学史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生活
  • 2篇命题
  • 2篇科学观
  • 2篇科学史
  • 1篇有效性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生产
  • 1篇制衡
  • 1篇赛尔
  • 1篇权力
  • 1篇权力制衡
  • 1篇重审
  • 1篇主义
  • 1篇自治
  • 1篇唯物史观
  • 1篇宪法
  • 1篇宪法财产权
  • 1篇小麦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汪阳
  • 1篇柯文
  • 1篇陶庆
  • 1篇蔡仲

传媒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学术前沿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知识生产的空间性——以绿色革命之困境为例
2017年
绿色革命试图用农业科技解决全球温饱与发展问题。这场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却受到来自多个学科的批判。从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的角度看,绿色革命的全球化忽略了知识生产的空间性。知识的生产依赖于空间实践,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在空间中并穿越空间流通和相互作用;知识的可信性源于拟态工具的建设,空间的表征赋予建设行为以合理性,建成了的工具又是激发公众对知识可能性想象的表征空间;知识的普遍有效性仅在同质性空间中、并经由同质性空间的建构而成立。绿色革命的困境源于,它的全球化实质上是推广剥除了空间性的知识产品,而不是进行空间性的知识生产。对这一困境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思考"第二次绿色革命"在当下中国的展开。
汪阳
东亚STS的独特性——从傅大为与安德森之争谈起
2014年
台湾阳明大学从2007年开始出版的《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份国际期刊》(East Asian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EASTS)杂志,目前已经成为国际STS研究的主要刊物之一。时任主编傅大为教授在创刊之初将"独特的"东亚STS的建设作为创刊目标,设定了东亚STS研究的特殊空间、对象和方法论;而以安德森(Warwick Anderson)为首的一批后殖民学者对傅大为提出的东亚STS独特性提出异议。本文梳理了傅大为与安德森的争论要点,通过对2007年至2012年EASTS的主题讨论进行统计分析,考察EASTS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傅大为教授所设想的东亚STS独特性?哪些方面没有?最后,对这些未能达到的目标进行理论分析。
汪阳柯文
村民对公共预算的政治嵌入与基层治理重构——H村“村民财务监督委员会”的深度观察
2014年
浙江省A县H村"村民财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源于村民自治"五步法"机制,它一是突破了"宪法财产权"关于公民因纳税而参与公共预算的民主财政理论范畴,二是突破了"政治嵌入"关于公民从体制外非制度性"嵌入"政治活动的利益表达理论范畴,三是突破了"正当妥协"关于国家政治权威与民间社会权利之间宽容妥协的协商民主理论范畴。因此,在照搬财政立宪主义理论却无益于中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发展之困局下,运用"宪法财产权"、"政治嵌入"与"正当妥协"等本土化理论资源,拓展了公民参与公共预算的民主政治。
陶庆汪阳
关键词:村民自治宪法财产权权力制衡
走向社会生活的科学观
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的《科学史词典》(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中,作为科学史论点出现的条目有赫森命题(Hessen thesis, pp.185-186)、齐...
汪阳
关键词:科学观
文献传递
“赫森—格罗斯曼论点”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上个世纪30年代,苏联物理学家鲍里斯.赫森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发表《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一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论述了科学思想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该文在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时,没有清楚说明经济基础是怎样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又是怎样影响科学思想的。随后几年,波兰学者亨里克.格罗斯曼发表了论文《机械论哲学的社会基础和制造业》和《笛卡尔和机械学的世界观念的社会根源》,同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明了经济与科学思想的关系在于经济和技术革命是人们反对传统的起点动力、对传统的反对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思想意识领域及由此带来科学观和世界观的变革,经济基础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决定上层建筑的。在这3篇论文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观点被运用到了科学史的解读中,他们在阐明科学与社会之间存在关系的同时,从经济与科学、思想与社会等不同的方面说明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也是科学史学和科学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汪阳蔡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空间中技科学知识的生产 ——基于对小麦绿色革命的重审
长期以来,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与空间无涉,科学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分布没有地理特征。根据这一观点,以现代植物遗传学为基础的小麦绿色革命运动,凭借着科学知识内在具有的普遍理性,能够无视真实世界在自然、政治、经...
汪阳
走向社会生活的科学观 ——赫森-格罗斯命题、齐尔赛尔命题与默顿命题评介与比较
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的《科学史词典》(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中,作为科学史论点出现的条目有赫森命题(Hessen thesis, pp.185-186)、齐...
汪阳
关键词:科学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