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雪芳

作品数:93 被引量:578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6篇子宫
  • 44篇内膜
  • 44篇宫内
  • 44篇宫内膜
  • 43篇子宫内膜
  • 42篇子宫内膜异位
  • 40篇异位症
  • 38篇子宫内膜异位...
  • 38篇内膜异位症
  • 18篇盆腔
  • 18篇中医
  • 17篇手术
  • 14篇术后
  • 12篇药疗
  • 12篇药疗法
  • 11篇中医药
  • 10篇卵巢
  • 10篇腹针
  • 8篇痛经
  • 8篇盆腔疼痛

机构

  • 92篇广东省中医院
  • 1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广东省佛山市...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93篇梁雪芳
  • 26篇向东方
  • 26篇曹立幸
  • 15篇司徒仪
  • 13篇许明桃
  • 11篇孙巧璋
  • 11篇黄健玲
  • 9篇郑玮琳
  • 8篇王彦彦
  • 7篇程兰
  • 6篇黄艳辉
  • 5篇黎小斌
  • 4篇李燕钰
  • 4篇梁洁莎
  • 3篇沈碧琼
  • 2篇刘敏
  • 2篇李丽芸
  • 2篇陈颐
  • 2篇肖静
  • 2篇吴爱华

传媒

  • 4篇河北中医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医杂志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陕西中医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全国围手术期...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第三届全国中...
  • 2篇全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针灸学会...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1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曹立幸司徒仪黄健玲梁雪芳向东方黄艳辉冉青珍
关键词: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41例盆腔脓肿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处理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的手术时机,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的意义。方法:收集1995年—2005年盆腔脓肿病例41例,对盆腔脓肿的发病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方案进行讨论。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在高热下降(38℃以内),白细胞计数下降(12×109/L以内)后3天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中西医治疗促进恢复。术前治疗平均10.4天,平均住院天数21天。41例手术过程顺利,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者顺利施行全宫切除手术,术后肠功能多3~4日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出现肠梗阻,经针刺双足三里,大承气汤灌肠,中药行气通腑处理,6天后肠功能恢复正常。提出盆腔脓肿形成,宜及时手术;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及时手术创造条件;术前应详细采集病史,避免误诊误治。
向东方梁雪芳
关键词:盆腔脓肿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
薄氏腹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田七痛经胶囊组(简称田七组)28例。分别运用腹针及田七痛经胶囊口服治疗...
向东方孙巧璋梁雪芳
关键词:盆腔疼痛薄氏腹针
文献传递
益气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伴随症状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气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妈富隆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总体疗效、伴随症状变化、证候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在改善患者痛经症状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者的肛门坠胀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慢性盆腔痛症状、血瘀症状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气虚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能有效缓解内异症患者的痛经症状,与妈富隆疗效相当,并能改善患者气虚和血瘀证候,改善患者肛门坠胀、慢性盆腔疼痛伴随症状,为气虚血瘀型内异症痛经患者提供优化的治疗方法。
许明桃梁雪芳陈韵婷曹立幸
关键词:益气化瘀法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耳埋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7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01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疑难病之一,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症状表现为痛经、不孕、月经失调及盆腔包块等.其中痛经是最主要的具有特征性的症状,解除这一症状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激素类药物如丹那唑、内美通疗效确切,但副作用明显.手术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自1997年以来,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科用耳穴埋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并以活血化瘀中药煎剂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向东方司徒仪梁雪芳程兰章国来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师存质量量表理论框架建立及条目池初步筛选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师存质量量表的理论框架,形成其条目池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国际、国内量表研制一般程序,采用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评审)等方法,分析及讨论现行医学量表的理论框架,收集条目,并对条目池条目进行筛选。结果量表包含身体感受、情志、社会功能三个维度,以及总体评价。共筛选出条目68条,身体感受维度40条,情志维度17条,社会功能维度8条,总体评价3条。结论理论框架的确立及条目池的筛选,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遵循了量表的研制规范,比较全面的反应了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内涵,为高质量量表的形成奠定基础。
卿璐芝梁雪芳苏文武邓钊立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生存质量量表中医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构建
2023年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用互联网技术等新型教学方法,线上建设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慕课,结合该课程教学特点与翻转课堂的优势,以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目标为导向,构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优化教学评价,更好地践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医学人才。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传统教学相比,接受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学生合格率较前稍升高,平均学习成绩明显升高,学习体验较前改善,学习更加投入,合作性学习增多,教学评价更佳。这提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正确的教改方向,也为如何打造中西医结合妇科学领域线上线下混合“金课”、获得显著教学成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理论支持。
刘敏郭龙艺梁雪芳
关键词:教学改革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妇科腹部手术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聚类研究
目的测评初步编制的妇科腹部术后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完整性、合理性及临床可操作性,并初步探讨妇科腹部术后中医证型。方法采取问卷访谈的方法,对妇科腹部术后临床信息采集表纳入项目进行筛选: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类其证型。结果妇科腹...
梁雪芳刘春丽
关键词:妇科腹部术后聚类分析证候
文献传递
补肾法治疗卵巢早衰验案4则
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40岁前达到卵巢功能衰竭,出现闭经时间≥4~6个月,两次FSH>40U/L间隔4周以上,伴有雌激素降低及围绝经期症状的一类疾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遗传、环境、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
王亚楠梁雪芳
关键词:卵巢早衰中医药治疗补肾法临床疗效
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比较腹针和口服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及中药组(28例)。腹针组针刺腹针中脘、下脘、气海等穴,中药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情况、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巧克力囊肿平均径线值、合并腺肌症者子宫3个径线值之和。结果:除中药组选词阳性项目数外,两组治疗后简化McGill量表中6个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两组间治疗后6个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腹针组明显优于中药组。两组治疗前后CA125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巧克力囊肿平均径线值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腺肌症子宫3个径线值之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腹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药组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针在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降低血清CA125水平方面疗效优于田七痛经胶囊,对已形成的卵巢内膜囊肿、腺肌症子宫的大小无显著改善,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或求诊目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腹针治疗的较好适应证。
向东方孙巧璋梁雪芳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腹针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