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玉 作品数:27 被引量:35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天文地球 交通运输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工程切坡诱发黄土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2016年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黄土地区由于工程切坡诱发了大量的工程滑坡。为了研究典型工程黄土滑坡的成因机制,以宝鸡市扶风县飞凤山滑坡为例,开展了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同时进行原位渗水试验和原状黄土、古土壤试样土-水特征曲线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当黄土存在小孔洞等结构性问题时,渗透系数可达10^(-4) cm/s量级,为中等渗透性等级;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求得古土壤的进气值为11.5 k Pa,大于黄土的9.0 k Pa,同时曲线也显示了古土壤和黄土干湿交替过程中,强度和变形的演化出现分化。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指出工程切坡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由此触发了土体一系列物理化学链锁反应,尤其是强化了土-水耦合作用的影响,催化了滑坡的发生。最后,提出了飞凤山滑坡的破坏模式为滑带双向发展、兼具滑塌灾害部分典型地质特征的渐进式破坏。 曹春山 吴树仁 潘懋 梁昌玉关键词:黄土滑坡 土-水特征曲线 吸力 地震波振幅对黄土-泥岩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8年 研究地震作用下黄土-泥岩边坡动力响应特征,对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边坡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震波振幅对边坡地震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坡体深部至浅表层,黄土-泥岩边坡的水平向和垂向加速度放大效应呈非线性增加,且水平向大于垂直向,在坡体顶部到达最大,表现为趋表效应和高程效应;在边坡内部岩性接触部位,黄土层内动力响应较大,泥岩中动力响应较小,表现为岩性效应;随着输入地震波振幅的增加,坡体动力响应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输入振幅达0.3g时,坡体动力响应最大。黄土-泥岩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为:随输入地震波振幅增加,坡顶逐渐形成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坡体中上部溜土,产生向临空面方向的位移,坡体中部发生鼓胀隆起,局部坡体振动松散,岩土体滑落至坡脚堆积。 张泽林 吴树仁 王涛 唐辉明 梁昌玉关键词:数值模拟 地震动响应 中低应变率范围内花岗岩单轴压缩特性的尺寸效应研究 利用变频动态加载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直径为50 mm,长度分别为50,75,100,125 mm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中低应变率范围内的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试样强度具有显著的应变率依赖性,随着应变率增大,压缩强度近似以... 梁昌玉 李晓 张辉 李守定 赫建明 马超锋关键词:岩石力学 尺寸效应 岩石单轴压缩应力-应变特征的率相关性及能量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56 2012年 岩石渐进性破坏过程分为5个阶段:裂纹闭合阶段、弹性阶段、裂纹起裂和稳定扩展阶段、裂纹加速扩展阶段和峰后段。利用变频动态加载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研究不同应变率加载条件下岩石破坏过程中的特征应力,即起裂应力、扩容应力以及峰值强度,结果显示,特征应力随应变率的变化情况基本满足以下规律:应变率ε&<5×10-4s-1时,随着应变率的变化,特征应力基本不随应变率的增减发生变化,其率敏感性不明显;ε&>5×10-4s-1时,特征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增长而增长,表现出较强的率敏感性。而3个量纲一的参数,即起裂应力和扩容应力与峰值强度的比值以及起裂应力与扩容应力的百分比分别为50%~60%,70%~80%和80%~90%,与应变率无明显相关性。基于能量守恒法则,对岩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及能量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单位体积吸收的总应变能和弹性应变能均随应变率的增长而增长,损伤应变能则随着应变率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吸收的总应变能和弹性应变能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与应力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一致,即ε&<5×10-4s-1时,吸收应变能和弹性应变储能率敏感性不随应变率的变化发生变化,无明显率敏感性;ε&>5×10-4s-1时,吸收的应变能和弹性应变能则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应变率一定的情况下,岩石所吸收的应变能主要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储存,损伤应变能基本保持不变,临近峰值点时岩石中损伤应变能才有所增加;一旦过了峰值点,岩石中储存的弹性能快速释放,体现在应变–应变能曲线上则为弹性应变能曲线的迅速下降和损伤应变能曲线的迅速上升。 梁昌玉 李晓 王声星 李守定 赫建明 马超锋关键词:岩石力学 单轴压缩 渐进性破坏 应变率 湿陷性黄土区某长输管道黄土陷穴灾害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对某油气管道(兰州至渭源段)沿线黄土陷穴的研究,较系统的分析了该线黄土陷穴发育规律及管沟黄土陷穴的成灾原因、致灾过程和机理,认为该线黄土陷穴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成灾的本质原因为填土土体强度低,此外气候水文条件和微地形地貌也是主要因素;并初步将陷穴致灾过程划分成4个阶段及定性地分析其在3类微地貌单元的3种致灾机理,为长输管道沿线黄土陷穴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付攀升 刘高 刘从友 梁昌玉关键词:长输管道 黄土陷穴 发育规律 土体强度 有限体积法在滑坡滑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07年 针对滑坡的物质特征和运动特征,对其进行适当假设并将之视为粘滞系数较大的不可压缩流体,给出了滑坡供述滑坡运动过程的控制方程,如质量连续式、运动方程式、本构方程以及状态方程等,基于有限体积法(FVM)原理专门编写了三维计算程序用于模拟滑坡的运动。最后以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坝后滑坡为例,用该程序模拟其动态滑动特征,预测其可能成灾范围,指导该工程的布局和设计。 刘高 邓建丽 梁昌玉关键词:滑坡 动态过程 有限体积法 宝鸡市黄土工程边坡抗滑挡墙防治失效问题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论文基于对陕西省宝鸡市黄土工程边坡防护工程的系统调查测绘,针对普遍存在的抗滑挡墙防治失效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抗滑挡墙3种失效模式:黄土泥流越顶、墙体剪切破坏和挡墙"坐船随行"。以岭南滑坡抗滑挡墙防治失效为例,开展了黄土土力学测试,运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推力进行了复核,分析了不同失效模式对应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黄土工程边坡失稳多受工程切坡和降雨的双重影响。(2)坡面排水系统不完善、表层土体松散、降雨及坡体局部存在积水洼地是导致黄土泥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挡墙有效埋深不足是发生"坐船随行"的主因。(3)最后对解决黄土工程边坡抗滑挡墙失效问题进行了对策探讨。 曹春山 吴树仁 潘懋 辛鹏 梁昌玉 王涛关键词:工程边坡 黄土滑坡 地震作用下黄土–泥岩边坡动力响应及破坏特征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2016年 为研究西北地区特殊的黄土–泥岩二元结构边坡地震动响应机制,以天水地区典型边坡和滑坡为原型,采用黄土–泥岩组合的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比例1∶40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振幅的水平向和垂向地震波,系统地研究模型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以输入加速度峰值0.1 g为例,对这2种边坡模型的动力响应及破坏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边坡关键点位的动力响应水平向大于垂向,呈非线性,并表现为趋表效应、高程效应和岩性效应;一般黄土边坡的破坏形式表现为:坡肩形成拉张裂隙,逐渐扩张,坡肩产生向临空面方向的位移,坡体中上部的黄土覆盖层隆起,部分土体振松滑落堆积在坡脚;黄土滑坡的破坏形式表现为:滑坡后壁形成拉张裂隙,逐渐扩张,滑坡后壁发生崩落,滑坡顶部堆积体略有下挫,形成凹槽,坡脚发生轻微鼓胀。 张泽林 吴树仁 王涛 唐辉明 梁昌玉 辛鹏关键词:边坡工程 地震动响应 破坏特征 高密度电法在黄土滑坡结构探测与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22年 黄土高原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滑坡体稳定性,预防及治理滑坡灾害需要查明滑坡形态特征.近年来,高密度电法作为常规的物探方法来确定滑坡的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已经成为滑坡现场探测的一种便捷技术.本文以宝鸡市中岩山滑坡为例,运用高密度电法探测不同深度地层的电阻率值,通过钻探将电阻率与含水率建立关系,结合反演得到的高密度电法剖面与钻孔岩性资料及地质调查资料,弥补了单纯依靠钻孔信息来确定地层结构及滑移面形态的不足,查明了中岩山滑坡的黄土泥岩地层结构、黄土厚度、富水区分布、滑移面空间特征,构建了详细准确的三维地质模型.实践证明,电阻率能够很好地反应研究区的地质结构与水文特征.从而为滑坡形成机制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也给其他类似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预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刘栋 张帆宇 陈立 杨桑杰 梁昌玉 辛鹏 王涛关键词:黄土滑坡 高密度电法 水文地质模型 三维建模 历史强震对渭河中游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反演 被引量:10 2015年 以渭河中游地区为例,探索提出了开展历史地震对区域群发滑坡诱发效应反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基于汶川地震在渭河中游地区形成的高烈度异常和震害启示,通过区域活动构造和斜坡带断裂控滑分析,指出历史强震对区内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不容忽视。然后,利用强震诱发滑坡的最远致灾震中距分析法,筛选出研究区周边300 km范围内需要重点考察其诱发效应的4次关键历史强震:公元前780年岐山MS7.0级地震、1654年天水南MS8.0级地震、1556年华县MS8.25级地震及1920年海原MS8.5级地震。随后,以岐山地震为例,具体阐述了基于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诱发滑坡位移及危险性反演评估方法;同时反演了其他3次历史强震诱发区内滑坡位移及危险性。最后,定量比较了反演历史强震诱发滑坡的位移与实际大型滑坡分布的空间匹配程度,结果显示天水南MS8.0级地震对渭河中游现存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最强。 王涛 吴树仁 石菊松 辛鹏 梁昌玉关键词:历史地震 滑坡 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