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广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乙酰
  • 9篇乙酰丙酮
  • 4篇反应物
  • 4篇
  • 3篇气相沉积
  • 3篇热分解
  • 3篇化学气相
  • 3篇化学气相沉积
  • 2篇有机化合物
  • 2篇双氧水
  • 2篇水合
  • 2篇碳酸氢钠
  • 2篇热分解行为
  • 2篇钯(II)
  • 2篇钯化合物
  • 2篇金属
  • 2篇金属有机
  • 2篇金属有机化合...
  • 2篇化合物
  • 2篇光谱

机构

  • 10篇昆明贵金属研...

作者

  • 10篇梁广
  • 10篇高文桂
  • 10篇刘伟平
  • 8篇闫革新
  • 7篇普绍平
  • 2篇余巍
  • 1篇胡昌义
  • 1篇谌喜珠
  • 1篇刘洋
  • 1篇王玉天
  • 1篇余尧

传媒

  • 3篇贵金属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乙酰丙酮)合钯(Ⅱ)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二(乙酰丙酮)合钯(II)(Pd(acac)<Sub>2</Sub>)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金属钯为起始反应物,采用双氧水将金属钯氧化溶解(双氧水的浓度为10~50%,加入量为每克钯60ml~20ml...
高文桂梁广刘伟平普绍平
文献传递
三(2,4-戊二酮)合铱(Ⅲ)的热分解行为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TG DTA及GC MS联用分析手段研究了CVD (ChemicalVaporDepo sition ,化学气相沉积 )铱的前驱体三 ( 2 ,4 戊二酮 )合铱 (Ⅲ )的热分解行为 .结果表明 ,在氧气气氛下 ,三 ( 2 ,4 戊二酮 )合铱 (Ⅲ )在 2 5 8℃时开始燃烧分解 ,并伴随着升华失重 ,燃烧释放的热量远大于升华所需的热量 ,气相中的主要分解产物为 2 ,4 戊二酮、二氧化碳和 2 ,5 二甲基 3 乙酰基呋喃等 .而在惰性的氩气气氛下 ,三 ( 2 ,4 戊二酮 )合铱 (Ⅲ )从 2 3 9℃开始大量吸热升华并明显失重 ,它不会燃烧 ,只能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快升华 ,当温度高于 3 0 0℃后开始分解 ,气相中的主要分解产物为 2 ,4 戊二酮、3 丁烯 2 酮和 2 ,5 二甲基呋喃等 .三 ( 2 ,4 戊二酮 )合铱 (Ⅲ )在氧气气氛下由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氧化 ,因而分解产物种类比在惰性气氛下由于自身分解而生成的产物种类少并且稳定 .对不同气氛下所制备铱涂层的SEM研究结果表明 ,以三 ( 2 ,4 戊二酮 )合铱 (Ⅲ )作为前驱体制备铱涂层时 ,以掺有适量氧气的惰性气体 (比如氩气流量为 5 0mL·min-1,氧气流量为 3mL·min-1)作为载气能得到致密光亮的铱涂层 .本文还对三 ( 2 ,4 戊二酮 )合铱 (Ⅲ )主要热分解产物的自由基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
闫革新刘伟平高文桂胡昌义余巍梁广
关键词:热分解行为自由基反应化学气相沉积
乙酰丙酮铂(II)、钯(II)配合物的XPS和NMR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研究了乙酰丙酮铂(II)、乙酰丙酮钯(II)的光电子能谱和核磁共振谱的特性,提出了乙酰丙酮与Pt(II)、Pd(II)的配位方式,认为除了形成M←L的σ配位键外,还形成了M→L的dxz(dyz)→π13反馈π键,从而解释了乙酰丙酮与Pt(II)、Pd(II)形成稳定配合物的原因。
刘伟平高文桂梁广闫革新谌喜珠刘洋余尧王玉天
关键词:配位化学乙酰丙酮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谱
二(乙酰丙酮)合钯(Ⅱ)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二(乙酰丙酮)合钯(II)(Pd(acac)<Sub> 2</Sub>)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金属钯为起始反应物,采用双氧水将金属钯氧化溶解(双氧水的浓度为10~50%,加入量为每克钯60ml~20m...
高文桂梁广刘伟平普绍平
文献传递
乙酰丙酮铑(Ⅲ)的化学性质被引量:6
2004年
合成了乙酰丙酮铑,并采用紫外、红外、核磁和质谱等手段研究了乙酰丙酮铑(Ⅲ)的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乙酰丙酮铑属于低自旋的惰性配合物;由于配合物中离域π键的形成,配体羰基已不具备典型的羰基特征;在快原子的轰击下,乙酰丙酮铑的配位键逐一断裂,释放出游离的乙酰丙酮,最后形成103Rh+,同时伴随共价键的断裂与重排;在磁场中,由于Rh3+的强吸电子效应以及螯合环的环电子流效应,H核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通过TG-DTA和GC-MS分析并探讨了乙酰丙酮铑的热分解行为,为其应用提供了热学依据和理论参考,并建议以300℃作为以乙酰丙酮铑为前驱体的CVD铑沉积工艺的沉积温度。
梁广刘伟平高文桂普绍平闫革新侯英
关键词:结构特征热分解化学气相沉积
乙酰丙酮钯(II)的热分解行为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热重-差热(TG-DTA)与气-质联用(GC-MS)研究了CVD技术制备钯膜材料的前驱体乙酰丙酮钯[Pd(acac)2]的热分解行为。通过对比其在空气和氩气两种气氛、不同温度下的热裂解产物,认为在以乙酰丙酮钯为前驱体通过CVD技术制备钯膜时,空气比氩气更适合做载气。
梁广高文桂刘伟平普绍平闫革新侯英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热分解行为
乙酰丙酮钯(II)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被引量:8
2004年
以二氯化钯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有效地制备了乙酰丙酮钯(II),用无水乙醇提纯后产率达到92.2%。通过元素分析、电子光谱、IR、MS、1HNMR,进一步确证了所制得样品的结构与性质。结果表明:乙酰丙酮钯属于低自旋的平面正方型配合物,在反应动力学上是稳定的;配合物中螯合环和离域e键的形成使Pd-O键加强,配合物更稳定。
梁广刘伟平普绍平高文桂闫革新
关键词:Π键自旋电子光谱乙酰丙酮碱性条件
一种合成三乙酰丙酮合铱(Ⅲ)的方法
本发明是三乙酰丙酮合铱(III)的合成方法,将三水合三氯化铱(III)溶于热蒸馏水,在搅拌并通氢气条件下加入乙酰丙酮,回流,滴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回流,停止通氢气,抽滤得桔黄色产物即三乙酰丙酮合铱(III);各反应物摩尔...
闫革新刘伟平普绍平高文桂梁广
文献传递
三(乙酰丙酮)合铱(Ⅲ)的谱学性质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对三(乙酰丙酮)合铱(Ⅲ)的质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理论解析,从中得知:三(乙酰丙酮)合铱(Ⅲ)的质谱中,基峰是准分子离子峰,即质子化的分子[193Ir(C5H7O2)3]稨+;红外光谱中许多基团的吸收峰与乙酰丙酮钠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尤其是羰基(C=O)吸收峰更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了超过100 cm1;在核磁共振氢谱中,配体乙酰丙酮基的1个-H和6个甲基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分别为5.46 ppm和1.98 ppm,与乙酰丙酮钠中对应的2类氢核相比均移向低场;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4个吸收峰,分别是由*跃迁、电荷迁移跃迁、n *跃迁和配位场跃迁中的d-d跃迁引起的。这些结果进一步论证了三(乙酰丙酮)合铱(Ⅲ)的结构特征。
闫革新刘伟平高文桂胡昌义余巍梁广
关键词: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种合成三乙酰丙酮合铱(Ⅲ)的方法
本发明是三乙酰丙酮合铱(Ⅲ)的合成方法,将三水合三氯化铱(Ⅲ)溶于热蒸馏水,在搅拌并通氢气条件下加入乙酰丙酮,回流,滴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回流,停止通氢气,抽滤得桔黄色产物即三乙酰丙酮合铱(Ⅲ);各反应物摩尔比为:三水合...
闫革新刘伟平普绍平高文桂梁广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