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冬华

作品数:48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艺术
  • 15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艺术
  • 6篇主体间
  • 6篇主体间性
  • 6篇民族
  • 6篇教学
  • 5篇大学语文
  • 5篇学语
  • 5篇语文
  • 5篇人物画
  • 5篇文学
  • 5篇美学
  • 5篇艾略特
  • 4篇对立
  • 4篇T.S.艾略...
  • 3篇艺术学
  • 3篇山坡
  • 3篇少数民族
  • 3篇朴拙
  • 3篇美术
  • 3篇美学研究

机构

  • 26篇广西艺术学院
  • 9篇厦门大学
  • 9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

  • 42篇梁冬华
  • 1篇黄培英
  • 1篇简圣宇

传媒

  • 6篇玉林师范学院...
  • 5篇南方文坛
  • 2篇歌海
  • 2篇四川戏剧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艺术探索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艺术百家
  • 1篇高教论坛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河池学院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贺州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朴拙的人物·坚韧的生命——黎小强少数民族人物画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作为一名瑶族画家,黎小强对于少数民族同胞及其居住地有着一颗深切热爱的赤子之心。他自觉投身到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领域,通过微观视角审视德峨偏苗族乡民的生存状态,以此为艺术原型进行水墨写意画、人物画的创作。黎小强创造性地发展了汉代的艺术图式,通过块状的人物造型和粗砺的笔墨描画出体型笨拙、体量厚重、性格朴实的少数民族乡民形象,形成一种朴拙美。同时,黎小强敢于在传统构图法中寻求创新,采用西画中心式的饱满构图来凸显作为画面主体的人——具有劲健雄浑、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的少数民族乡民。黎小强的少数民族人物画作,以探索民族精神为宗旨,对当代广西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梁冬华
关键词:朴拙坚韧
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史被引量:1
2019年
当今社会已步入互联网主导的时代,具有科技性、交互性和公共性的特点。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史家,在撰写艺术史时首先面对的是研究对象艺术家族增容的问题。这一时代的艺术亦具有与时代一致的特性。艺术家应深入作品辨析艺术性与科技性、艺术品与消费品的差异,过滤伪艺术,存留真艺术,以组建艺术作品史料库,供艺术史编撰。在编撰过程中,艺术史家采用分期史、类型史、观念史、流派史等多种体例梳理艺术发展脉络。在互联网时代,艺术史的存在形态得以丰富,由艺术、纸质艺术史、实体博物馆三位一体的现代艺术史体制衍生出艺术、纸质艺术史和数字艺术史、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多种形态并存的艺术史世界。无论其形态发生何种改变,艺术史的根本在于艺术自身。
梁冬华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艺术艺术史
从主客对立到主体间性——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范式的转向被引量:1
2010年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文学观念为指导的文学解释活动。不同的文学观念,决定了批评家看待文本的态度以及解释文本的方式,进而影响了批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综观20世纪的西方文学史,随着文学观念从本质论到对话论的转变,文学批评也经历了从主客对立范式到主体间性范式的转向。在后期后现代思潮语境中,文学批评则转向以文化研究为主导的"后现代批评形态"。
梁冬华
关键词:文学批评主体间性
“广西主题”美术创作的整体推进被引量:1
2020年
2019年8月,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览入选作品一一揭晓。自9月始,入选作品陆续在山东省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国内十三座艺术场馆公开展出,供公众观赏。假如将每五年举办一届的全国美展,视为全国美术界五年一次的大考,那么,在本次考试中,广西美术界经过五年备战创作,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此答卷又是否令人满意呢?
梁冬华
关键词:入选作品美术创作中国文联全国美展美术馆
朴拙的人物 坚韧的生命——瑶族画家黎小强少数民族人物画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黎小强是近年广西少数民族人物画领域崛起的艺术新星。作为一名瑶族画家,黎小强有着一颗对于少数民族同胞及其居住地深切热爱的赤子之心。他自觉投身到少数民族人物画领域,通过微观视角审视德峨偏苗族乡民的生存状态,以此为艺术原型进行水墨写意画人物画创作。黎小强创造性地发展了汉代的艺术图式,通过块状的人物造型和粗砺的笔墨描画出体型笨拙、体量厚重、性格朴实的少数民族乡民形象,形成一种朴拙美。同时,黎小强敢于在传统构图法中寻求创新,采用西画中心式的饱满构图来凸显作为画面主体的人——具有劲健雄浑、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的少数民族乡民。黎小强的少数民族人物画作,以探索民族精神为宗旨,对当代广西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梁冬华
关键词:朴拙坚韧
艺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情境教学法探析——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当前艺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困境。情境教学法,即以情境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意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所创设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环境,它包含主体人物、事件情节、活动场景等多个要素。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引入其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转化为情境中的主体人物,经历一定的事件和活动,激发认知能力和知识积累的快速增长,从而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顺利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广西艺术学院《大学语文》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探索,形成三种情境教学模式:艺术情境还原模式、角色扮演模式、艺术形式互文模式。
梁冬华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艺术学理论学科视野下研究生《艺术批评》课程的几点思考
2020年
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之后,其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采用了设置统一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方式来加快发展学科教育。作为研究生基础课之一的《艺术批评》,便成为当前学科课程建设的重头戏。在课程定位上,《艺术批评》应为包含深厚艺术批评理论学养并教授学生艺术批评写作技能的复合型课程;在教学设计上,《艺术批评》课程采用专题式授课内容设计以及“教师讲授+范例分析+写作实训”的授课方式。此外,《艺术批评》课程还应注意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构建中国艺术批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梁冬华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课程定位教学设计
绮丽·古拙·和谐——21世纪以来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美学研究
2018年
21世纪以来,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佳作不断,形成绮丽美、古拙美及和谐美的美学风格。绮丽美指作品所描绘的色彩绚丽灿烂的少数民族服饰,代表作有王可大的《歌节》、魏恕的《盛装》等;古拙美指作品通过异于常态的笨拙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蓬勃丰沛的少数民族原始生命力,代表作有柒万里的《清泉》、黎小强的"德峨印象"系列画作等;和谐美指作品所颂扬的少数民族安乐和美的生存主题——人与自然的相生相存、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代表作有郑军里的《大山之子》、"归"系列主题作品等。
梁冬华
关键词:绮丽古拙
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暨“地域文化与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1
2012年
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全国艺术学学会和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艺术百家》杂志社承办的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学术研讨会"地域文化与艺术"暨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在广西艺术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收到论文近200篇,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院(所),以及政府文化部门的53家单位近160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
简圣宇梁冬华
关键词:地域文化
重解不朽的“传统”——论T.S.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被引量:2
2008年
现代英语写作在不知不觉中把"传统"贬到了考古学的词汇堆里,"传统"一词近乎等同于无独创性或死气沉沉。为了证明自我才能,现代的人们都急切地要与传统划清界线,挣脱传统的束缚。事实上,人们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一切所谓破除传统的独创,都是后来人们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眼光对原有传统作出的新阐释和新选择,而新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必定受到原有传统的影响以及暗中制约。以"传统"观为核心内涵的艾略特诗学所进行的就是这样一种归附传统、发掘传统的思考及探索,他以《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作为其诗学的宣言书,开始了曲折而艰辛的回归传统之旅。
梁冬华
关键词: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