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超民

作品数:32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文史研究馆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民族
  • 5篇文化
  • 5篇卷首
  • 5篇卷首语
  • 5篇古籍
  • 4篇古籍整理
  • 3篇方国瑜
  • 3篇边疆
  • 2篇都护
  • 2篇多民族
  • 2篇学术
  • 2篇战争
  • 2篇唐代
  • 2篇自治
  • 2篇文化认同
  • 2篇西部边疆
  • 2篇民国
  • 2篇民族国家
  • 2篇抗日
  • 2篇抗日战争

机构

  • 32篇云南大学
  • 2篇云南省文史研...

作者

  • 32篇林超民
  • 1篇秦树才
  • 1篇尤中

传媒

  • 8篇西南古籍研究
  • 5篇云南民族大学...
  • 2篇思想战线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文献
  • 1篇史学集刊
  • 1篇边疆文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图书馆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昭通学院学报
  • 1篇“红河流域社...
  • 1篇发展方式变革...
  • 1篇第七届中国灾...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0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6
  • 1篇198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乳交融 命运与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云南实践
2024年
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取得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民族问题摆在很高的位置,坚持民族平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教育、完善法制、维护统一,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成功经验。
林超民
关键词:民族平等团结进步
迎接挑战 走向未来──1994年全国重点大学历史系系主任会议综述被引量:1
1995年
迎接挑战走向未来──1994年全国重点大学历史系系主任会议综述林超民1994年全国重点大学历史系系主任会议于10月11日至10月16日在云南大学召开,国家教委直属的16所重点大学历史系和西北大学、杭州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六所省...
林超民
关键词:历史系系主任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基础课
方国瑜与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是方国瑜先生史学研究的起点,并贯穿其整个史学研究生涯。方先生不但从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奠定了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坚实基础,还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中缅、中越界务问题,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民族联系与政治关系,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交通、经济和文化关系,是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林超民秦树才
关键词:方国瑜
卷首语
2006年
当今,'国学热'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与此相应的古籍整理和研究,显得多少有些冷清,这就使正在日趋高涨的'国学热'大打折扣。因为,古籍的整理和研究不仅是'国学'的基本内容,更是'国学'的基础。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人提出国学的概念时,国学指的是'相对于西方学术的本国传统学术”,主要内容是小学,包括训诂、文字、音韵,还有经学,包括经史子集。章太炎曾提出国学的三个主体部分,就是“ 义理、考据和辞章”。
林超民
关键词:古籍学术国学古籍整理
新纂云南通志点校本弁言
2007年
《新纂云南通志》是民国年间编纂成书的唯一一部云南省志。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志舟)组建云南通志馆,延聘著名学者周钟徽为馆长,主持编纂工作。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周钟徽调任要职,于是聘请赵式铭继任馆长。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成立新纂云南通志审定委员会,聘请秦光玉为主任委员,常务委员梁之相,审定委员有张华澜、缪尔纾、姜寅清、方国瑜、于乃义等。经十八个春秋的惨淡经营,成书二百六十六卷,定名《新纂云南通志》付梓刊印。
林超民
关键词:通志馆点校本民国年间编纂工作常务委员
乡村图书馆的典范——纪念和顺图书馆建立八十周年被引量:1
2012年
记得在我念中学的时候,时常会在星期天吃过早饭~*从城里步行到和顺乡,一路上背诵古文、俄语或默记数理定义、公式等。先在元龙阁清澈见底的池塘游泳,再到图书馆看书。下午,又背着诗文、记着单词、想着功课,步行回到城上。
林超民
关键词:典范乡民乡村自治乡村社会中国乡村家谱
云南大旱的人文思考
自2009年9月以来,云南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水流量之少创历史之最.秋、冬、春三季连续干旱,新闻报道用词从'十年不遇'、'三十年不遇'升级到'五十年不遇'、'八十年不遇'、'百年不遇'...
林超民
关键词:干旱灾害人文精神
文献传递
《元朝征缅录》笺证
2006年
《经世大典·政典》中的'征伐',专载征伐缅甸战事3 600余字。为《元史·缅国传》蓝本,是研究元代缅甸史事的重要资料。兹对《经世大典》中'征伐缅甸'的记录,参考《元史》、地方志书等相关文献,做一粗浅的笺证。是为研究元代缅甸历史和中缅关系史的引玉之砖。
林超民
关键词:元朝
教育:经济发展的基础
1995年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一个主题,就是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要从教育着手;不抓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在邓小平看来,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奠基工程;
林超民
关键词:经济发展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教育思想优先发展教育智能资本教育劳动
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被引量:3
2011年
民族与国家合一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19世纪末民族主义在中国勃兴。清政府以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反对帝国主义;革命党人以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民族主义在新军中传播,在革命党人影响下,新军接受反清反帝的民族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从排满转向反帝。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宗旨。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在新的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应当超越血缘种族,建立一个富有包涵力、整合力、融合力的现代国家体系。在一个国家的大范围内融合凝聚各民族,发展成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在理论上应当合而为一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也应当是合二为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础,由此凝炼出共同的民族精神,建设强大的民族国家。这就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林超民
关键词:民族主义辛亥革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