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芳芳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栓
  • 1篇溶栓
  • 1篇乳腺
  • 1篇乳腺微小病灶
  • 1篇乳腺钼靶
  • 1篇钼靶
  • 1篇微小病灶
  • 1篇腺体
  • 1篇小病灶
  • 1篇门静脉
  • 1篇门静脉血
  • 1篇门静脉血栓
  • 1篇静脉
  • 1篇静脉血
  • 1篇静脉血栓
  • 1篇抗凝
  • 1篇病灶

机构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林芳芳
  • 1篇吴少杰
  • 1篇杨厚林
  • 1篇何慕真
  • 1篇方主亭
  • 1篇蔡森林
  • 1篇鲁金芳
  • 1篇吴晓兰
  • 1篇陈良生
  • 1篇唐仪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门静脉血栓32例分型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根据门静脉血栓(PVT)分型指导PVT抗凝、溶栓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对32例PVT随访观察6~36(20.7±9.9)个月。根据血栓阻塞门静脉及肝内、肝外分支血管的程度将PVT分为5型,Ⅰ、Ⅴ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Ⅱ、Ⅲ型经皮经肝门静脉置管溶栓,Ⅳ型经门腔分流术途径溶栓。结果 1例Ⅰ型PVT口服华法林6个月后复查CT门静脉血栓消失;15例Ⅲ型PVT在溶栓治疗30h后,1例出现鼻出血而中止溶栓治疗,3周后作CT门静脉成像复查见转变成Ⅴ型PVT,余14例门静脉血流完全再通;15例Ⅳ型PVT经门腔分流术途径溶栓治疗后门静脉血流完全再通;1例Ⅴ型PVT抗凝治疗12个月后门静脉系统仍呈海绵样变。结论 PVT分型可以指导确定PVT抗凝、溶栓治疗方案。
唐仪林芳芳方主亭吴少杰蔡森林杨厚林陈良生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抗凝溶栓
乳腺钼靶放大局部点压技术在乳腺微小病灶诊断中的作用(附78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放大局部点压技术在乳腺微小病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78例,均行乳腺钼靶常规摄片并应用放大局部点压技术,对比两者病灶检出率及平均腺体剂量(AGD)与皮肤入射剂量(ESE)。结果乳腺钼靶常规摄片的病灶检出率为30.8%,放大局部点压技术的病灶检出率为84.6%,且对常规摄片漏诊的微小病灶检出情况较好,两者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摄片对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1.6%和39.0%,均低于放大局部点压技术(分别为73.0%和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常规摄片及放大局部点压技术的AGD及ESE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局部点压技术在乳腺微小病灶诊断中的应用可作为乳腺钼靶常规摄片的辅助检查手段,尤其适用于多量腺体型及致密型乳腺患者,利于乳腺微小病灶检出率的提高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且受检者加用放大局部点压摄片后所接受辐射剂量不会明显增加,可选择性应用于乳腺微小病灶患者中。
吴晓兰何慕真余锦文鲁金芳郑宝聪林芳芳
关键词:乳腺微小病灶钼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