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1篇电话回访
  • 1篇电话回访式
  • 1篇电话回访式健...
  • 1篇预后
  • 1篇流浪
  • 1篇难治
  • 1篇难治性精神分...
  • 1篇精神病
  • 1篇精神分裂症复...
  • 1篇开放式病房
  • 1篇康复
  • 1篇护理
  • 1篇护理管理
  • 1篇回访
  • 1篇健康
  • 1篇健康教育
  • 1篇复发
  • 1篇病房

机构

  • 4篇汕头市第四人...

作者

  • 4篇汤妙瑜
  • 4篇林纯玲
  • 3篇吴树跃
  • 2篇张锦希
  • 1篇吴妙新
  • 1篇林莉冰
  • 1篇郑爱清
  • 1篇高镇松
  • 1篇吴燕妮

传媒

  • 1篇现代护理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实施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采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康复。并对两组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年后研究组复发8例、复发率14.29%,再住院4例、再住院率7.14%,SDSS评分5.48±1.9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认识,提高对治疗的主动性,能够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林纯玲汤妙瑜张锦希吴树跃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电话回访
综合心理社会干预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社会干预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方法:以配合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为研究组,以没有配合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两组间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在干预后12周、6个月和1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在干预后6个月、1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治疗中断率、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正确的综合心理社会干预能提高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对于药物治疗难以起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社会干预是有效的。
林纯玲汤妙瑜吴树跃林莉冰
关键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预后
开放式与封闭式病房管理对精神病的康复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开放式与封闭式病房管理对精神病的康复效果,探讨精神病房实施开放式管理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以105例入住开放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组,实施开放式管理,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安排开放式康复活动,出院时评定疗效、治疗依从性、意外事件发生情况,随访出院1年的社会功能;并与入住封闭式病房的984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疗效较优,依从性较好,意外事件较少,社会功能较强(P<0.05或P<0.01)。结论精神病房实施开放式管理效果好,符合人性化管理要求。
吴燕妮高镇松汤妙瑜林纯玲郑爱清
关键词:精神病护理管理开放式病房康复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对策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对策。方法:对比分析298例流浪与120例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其疗效和干预对策。结果: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多、病情复杂、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低、治疗药物剂量偏少、疗效差及药物不良反应多,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应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
林纯玲汤妙瑜吴妙新张锦希吴树跃
关键词:流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