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旭瑷

作品数:39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6篇螺旋体
  • 26篇钩端螺旋体
  • 16篇问号钩端螺旋...
  • 15篇细胞
  • 8篇蛋白
  • 6篇抗原
  • 6篇基因
  • 5篇溶血素
  • 5篇巨噬细胞
  • 4篇单核
  • 4篇致病
  • 4篇鸟苷
  • 4篇鸟苷酸
  • 4篇细菌
  • 4篇免疫
  • 3篇单核-巨噬细...
  • 3篇毒性
  • 3篇原核表达
  • 3篇实验教学
  • 3篇外膜蛋白

机构

  • 39篇浙江大学
  • 8篇杭州医学院
  • 5篇杭州市红十字...
  • 4篇金华职业技术...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林旭瑷
  • 34篇严杰
  • 7篇丁士标
  • 7篇胡玮琳
  • 5篇孙爱华
  • 5篇陈寅
  • 4篇李立伟
  • 3篇毛亚飞
  • 3篇金蕾
  • 3篇王欢
  • 3篇赵金方
  • 3篇张金良
  • 3篇楼宏强
  • 3篇孔亮亮
  • 2篇葛玉梅
  • 2篇彭慧琴
  • 2篇严菊英
  • 2篇卢亦愚
  • 2篇章先
  • 2篇方佳琪

传媒

  • 25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研磨法从凝胶中纯化小片段DNA的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匀浆器研磨凝胶快速高效纯化回收小片段DNA的方法。将包含目的小片段DNA的凝胶在TE缓冲液中直接用匀浆器研磨后,离心收集上清,在盐离子和无水乙醇的作用下沉淀DNA,再将沉淀的DNA重溶于TE缓冲液中,...
林旭瑷陈寅严杰
文献传递
利用研磨法从凝胶中纯化小片段DNA的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匀浆器研磨凝胶快速高效纯化回收小片段DNA的方法。将包含目的小片段DNA的凝胶在TE缓冲液中直接用匀浆器研磨后,离心收集上清,在盐离子和无水乙醇的作用下沉淀DNA,再将沉淀的DNA重溶于TE缓冲液中,...
林旭瑷陈寅严杰
文献传递
钩端螺旋体毒性蛋白VapC核酸酶活性及其对宿主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钩端螺旋体毒素一抗毒素系统中毒性蛋白VapC的功能及其对宿主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以致病性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全长vapB、vapC、vapBC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YapB和rVapC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柱提纯rVapB和rVapC。检测rVapB和rVapC有无水解问号钩体赖株及THP.1细胞DNA或RNA活性。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试验,检测问号钩体赖株感染THP.1细胞前后vapB和vapC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变化。构建vapB和vap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细胞,采用CCK-8试剂检测VapB和VapC蛋白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所克隆的vapB和vapC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相同。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分别表达rVapB和rVapC。rVapC可水解RNA,但不水解DNA。问号钩体赖株感染THP-1细胞后,vapB和vapC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部分毒性蛋白VapC外分泌。转染vapC基因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EK293大量死亡。结论问号钩体赖株VapC蛋白为RNA酶,可在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外分泌并对细胞有明显毒性。
辛晓阳林旭瑷李立伟严杰
关键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毒素-抗毒素系统细胞毒性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Sph2通过提高胞内ROS和线粒体膜损伤诱导细胞凋亡
林旭瑷丁士标车荣波义玉思张琴超严杰
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杀灭问号钩端螺旋体能力差异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了解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杀灭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能力差异及其机制.方法 人THP-1单核细胞和HL-60细胞分别用佛波酯(PM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预处理,使其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感染THP-1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中性粒细胞内总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水平和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总ROS、NO抑制剂和胞内游离Ca2+螯合剂(NAC、SMT和BAPTA/AM)作用前后THP-1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中性粒细胞杀灭胞内问号钩体的能力及其差异.结果 THP-1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中性粒细胞感染问号钩体后总ROS、NO水平和[Ca2+]i均显著升高(P〈0.05),但前者总ROS、NO水平和[Ca2+]i显著高于后者(P〈0.05).THP-1单核-巨噬细胞杀灭胞内问号钩体能力显著强于HL-60中性粒细胞(P〈0.05).抑制胞内总ROS、NO和游离Ca2+可导致THP-1单核-巨噬细胞杀灭胞内问号钩体能力显著下降(P〈0.05),但对HL-60中性粒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 单核-巨噬细胞而非中性粒细胞是感染时清除问号钩体的主要吞噬细胞,高水平总ROS、NO和胞内游离Ca2+与单核-巨噬细胞杀灭问号钩体能力密切相关.
阮萍林旭瑷张颖颖周海丽严杰陈旭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单核-巨噬细胞INTRACELLULARCA2+
问号钩端螺旋体磷脂酶C鉴定及其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机制
2013年
目的:确定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 LB361基因产物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 ( phosphatidylinositol phospholipase C ,L-PI-PLC)功能及其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问号钩体赖型赖株LB361基因序列中PI-PLC结构功能域。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该基因产物( rL-PI-PLC)。采用IP3荧光偏振试验了解rL-PI-PLC水解PIP2底物产生IP3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问号钩体赖株感染人THP-1巨噬细胞时LB361基因转录、表达及分泌情况。构建LB361基因转染THP-1细胞株,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B361基因产物THP-1通过IP3引起内质网钙释放,从而导致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i)升高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rL-PI-PLC能水解PIP2产生IP3,其Km和Kcat值分别为199μmol/L和8.566×10-5 S-1。问号钩体赖株感染THP-1细胞后,LB361-mRNA及L-PI-PL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外分泌。与未转染正常细胞比较,LB361基因转染THP -1细胞中IP3浓度及[ Ca2+] i明显升高,从而引起部分 THP-1细胞发生[ Ca2+] i 依赖性凋亡。结论问号钩体LB361基因产物是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该酶在问号钩体感染巨噬细胞过程中可引起[ Ca2+] i升高而导致细胞凋亡。
张金良赵金方楼宏强林旭瑷严杰孙爱华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巨噬细胞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mpN基因原核表达系统构建及其产物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ompN基因携带率及其重组表达产物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参考标准株50001及126株临床菌株ompN基因并测序。构建ompN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取目的重组蛋白rOmpN。采用家兔免疫法和ELISA检测rOmpN免疫原性。微量肥达试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别检测OmpN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表达率及其膜定位。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OmpN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致死性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所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均扩增出全长ompN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8.6%~99.9%和98.7%~100%。OmpN是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跨膜蛋白。ompN基因表达系统能表达rOmpN,免疫家兔后能产生高效价抗血清。98.2%(55/56)甲型副伤寒病人血清标本中rOmpN-IgG阳性,rOmpN兔抗血清能有效凝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00和200μg rOmpN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0%(9/15)和73.3%(11/15)。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mpN基因分布广泛且序列保守,rOmpN有较强的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
金蕾孙爱华胡玮琳葛玉梅林旭瑷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原性免疫保护性
以提升学生科研综合能力为导向的细胞培养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2025年
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深入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也是医学院校研究生从事课题研究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提升细胞培养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的细胞培养技术水平尤为关键。文章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等方面探索适合浙江大学医学研究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科研综合能力为导向,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归纳总结的科研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素质的提高。
林旭瑷章先彭慧琴潘冬立魏思雨
关键词:细胞培养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一种钩端螺旋体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钩端螺旋体的检测方法。即基于核酸等温扩增定量检测技术。本发明通过使用特异性引物,利用LAMP技术平台扩增靶基因的特定区域,在一系列质控和内对照检测体系的辅助下,从分子水平对钩端螺旋体进行检测,可实现对微量...
林旭瑷陈寅卢亦愚严菊英严杰
文献传递
问号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OmpL1和LipL21抗原表位预测及鉴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筛选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OmpL1和LipL21有效T和B细胞联合抗原表位,为研制多抗原肽(multiple antigenic peptide,MAP)疫苗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OmpL1和LipL21分子中T和B细胞联合抗原表位。采用PCR扩增候选联合抗原表位片段并分别构建其噬菌体展示系统。分别以rOmpL1或rLipL21、黄疸出血群赖株、钩体患者抗血清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抗血清与目的表位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强度。结果通过抗原表位预测,选择了高分值的4个OmpL1和2个LipL21联合表位。经扩增获得了预期的各抗原表位片段,各目的表位序列均准确插入噬菌体PⅢ蛋白N端并有效表达。各抗血清均能识别上述6个联合表位。其中LipL21的97-112和176-184表位对任-抗血清均显示相似强度的杂交条带。综合4个OmpL1表位对3种抗血清的不同Western blot结果及其实际意义,杂交信号从强到弱依次为173-191、87-98、297-320和59-78表位。结论所研究的6个联合表位均分别为LipL21和OmpL1的有效抗原表位,其中LipL21的97-112、176-184和OmpL1的87-98、173-191表位可应用于钩体MAP疫苗研制。
林旭瑷潘建平罗依惠毛亚飞李立伟严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