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蕾
- 作品数:69 被引量:43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藤莓汤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中/高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藤莓汤(Tengmei Decoction,TMD)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DMARDs)治疗中/高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8例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97例,口服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联合治疗;治疗组101例,口服TMD、MTX、LEF联合治疗,干预时间12周。观察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RA活动度、28个关节压痛数(TJC28)、28个关节肿胀数(SJC28)、患者对疾病的整体评估(PGA),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RP、PLT情况,同时观察WBC、ALT、AST、BUN、SCr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AS28、TJC28、SJC28、PGA降低(P<0.01),对照组CRP、ESR、RF以及治疗组CRP、ESR、RF、PLT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AS28、TJC28、SJC28、PGA、CRP及ESR水平降低(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高疾病活动度者比例降低,临床缓解及低疾病活动度者比例升高,两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8,P=0.02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7%(3/101)]较对照组低[9.28%(9/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D联合cDMARDs改善中/高活动度RA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cDMARDs治疗。
- 卜祥伟张红红张建萍王康张笑栩何毓玺王达利张正菊杨蕾相瑞阳孟凤仙
- 关键词:疗效观察
- 虎杖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免疫炎性损伤的机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观察虎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滑膜组织、血清中抑癌基因p53突变型(mt-p53)、增殖诱导配体(APR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虎杖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方法制备CIA模型,将成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虎杖2倍剂量组、虎杖常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予去离子水10mL·kg^-1·d^-1灌胃,阳性对照组予来氟米特1.87mg·kg^-1·d^-1灌胃,虎杖2倍剂量组、虎杖常量组分别以虎杖颗粒8、4g·kg^-1·d^-1灌胃,连续干预12周。观察各组大鼠偶数周体质量、AI评分及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APRIL、mt-p53、TNF-αmRNA,mt-p53、TNF-α蛋白及血清中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AI评分有明显变化(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及AI评分有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PRIL、mt-P53、TNF-α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1),mtP53、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APRIL、mt-p53、TNF-α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1);mt-p53、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虎杖改善CIA大鼠关节滑膜免疫炎性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相关。
- 杨蕾张正菊相瑞阳顾文张红红何毓玺王达利刘慧马卫国孟凤仙
- 关键词:虎杖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 提高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质量之我见被引量:5
- 2012年
-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体会,对如何提高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丰富教学内容,规范示教方法,增设炮制实习和合理考核指标等建议,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掌握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好中药炮制学课程。
- 杜红李向日谭鹏李飞胡慧华杨蕾
-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 顺铂诱导颗粒细胞损伤及二仙汤含药血清保护颗粒细胞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顺铂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及二仙汤含药血清改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及顺铂处理的方法,将顺铂处理后卵巢颗粒细胞随机分为:cDDP组、cDDP+雌二醇组、cDDP+二仙汤组,另设正常组,加入相应药理血清连续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bcl-2、bax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DP组bax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DDP组比较,CDDP+雌二醇组及cDDP+二仙汤组Bax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cDDP组bcl-2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DDP组比较,CDDP+雌二醇组及cDDP+二仙汤组bcl-2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仙汤能够抑制cDDP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平衡有关。
- 杨蕾饶晨晨孙丽萍王燕霞赵丕文高文雅牛建昭陶仕英杨阳
- 关键词:二仙汤顺铂卵巢颗粒细胞卵巢功能低下
- 刘弼臣应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儿科常见病举隅被引量:9
- 2010年
- 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被誉为"治盗汗之圣药也"。刘弼臣教授用之不仅治疗阴虚盗汗,还治疗气虚自汗及内热重而五志之火易动引起的自汗盗汗。还用之治疗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紫癜、咽炎、哮喘等,疗效显著。
- 崔霞王素梅吴力群陈自佳胡力军杨蕾
- 关键词:当归六黄汤儿科
- 卵巢早衰颗粒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8年
- 卵巢早衰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低龄化趋向愈益明显。卵巢早衰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卵泡细胞闭锁进程的加速,而其进程加速主要是由于颗粒细胞的凋亡,所以颗粒细胞在评判卵母细胞是否健康,胚胎生长状态是否良好这两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总结研究近年来颗粒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相关文献十分必要。本文总结归纳了相关文献,根据具体机制的不同,分为3个角度,调控颗粒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介入颗粒细胞凋亡过程的细胞因子和调节颗粒细胞的相关激素,从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 杨阳陶仕英赵丕文卢迪杨蕾饶晨晨
- 关键词:卵巢早衰颗粒细胞细胞凋亡凋亡基因类固醇激素细胞因子
- 对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考
- 中药复方配伍和使用炮制后的饮片入药是中医用药的两大特色。目前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在新中成药的研制中,忽视炮制现象十分普遍;人们的用药习惯发生了改变,中成药的使用占了绝大部分,而汤剂的使用量只有15%左右,作为中成...
- 李飞杨蕾
- 文献传递
- 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及毒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分析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含量、组分及毒性的变化,为阐明吴茱萸炮制减毒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生品和制品挥发油,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采用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对吴茱萸生、制品挥发油毒性进行比较,并用Bliss法计算LD50值。结果吴茱萸生、制品挥发油收率分别为0.75%和0.65%;两者用GC-MS均检出57个峰,其主要成分是月桂烯、β-水芹烯、罗勒烯、β-榄香烯、β-石竹烯;炮制后减少3个组分,新增3个组分;生、制品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有变化。吴茱萸生品挥发油LD50为2.82 ml/kg,95%可信限2.48~3.21 ml/kg;制品挥发油LD50为2.91 ml/kg,95%可信限2.49~3.41 ml/kg。结论吴茱萸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了13.33%,LD50值升高了19.15%,毒性的降低与挥发油组分及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 张晓凤高南南刘红玉杜红杨蕾李飞
- 关键词:挥发油GC-MS急性毒性
- 加热时间对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加热时间与制首乌内在质量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加热时间的加压蒸何首乌为研究对象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中游离大黄素和游离大黄素甲醚以及水解后总大黄素和总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 加热时间对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大。
- 陈艳李飞杨蕾
- 关键词:制何首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高效液相色谱法
- 基于肝郁大鼠模型的肝功能与胃肠功能变化探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客观性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的肝功能与胃肠功能变化,初步探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客观性,为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SD大鼠16只,雄性,体重(180±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复制肝郁大鼠模型,观察比较两组大鼠的外观状态、体重增长情况、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以及尿D-木糖排泄率(UD-x E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量降低(P<0.05);血清中ALT、AST含量升高(P<0.05),GAS、MTL、CCK含量降低(P<0.05),SS含量升高(P<0.05),尿D-木糖排泄率降低(P<0.05)。结论:肝郁证候的出现常常伴随着脾虚证候,肝脏功能的损伤与胃肠激素的变化、小肠吸收功能的下降密切相关,初步表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客观性。
- 齐明月邓秀兰于瀚刘娟赵笛杨蕾
- 关键词:肝郁证肝功能胃肠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