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秀媚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中世纪
  • 3篇东西方文化交...
  • 3篇文化
  • 2篇东西方
  • 2篇死亡观
  • 2篇死亡诗
  • 2篇托马斯·哈代
  • 2篇哈代
  • 1篇刀锋
  • 1篇东方哲学
  • 1篇东方主义
  • 1篇东西方文化
  • 1篇东西方哲学
  • 1篇信度
  • 1篇信仰
  • 1篇形象学
  • 1篇言说
  • 1篇摇摆
  • 1篇异质文化
  • 1篇舆论

机构

  • 10篇莆田学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杨秀媚
  • 1篇郑培燕

传媒

  • 4篇莆田学院学报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邢台学院学报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反思被引量:2
2006年
东西方文化交流存在屏障是不争的事实,西方眼中中国的镜像变形是西方出于自身利益而引发的误读,这既是文化差异的结果,也是西方轴心基准下的文化霸权心态反映。中国在现代语境中应增加主体意识,充分实现自我言说。
杨秀媚
关键词:异质文化
“他者”眼光下的自我言说——近年来国内有关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形象学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受到广泛重视。我国学者借鉴西方的形象学理论研究西方文学作品里的“中国形象”,在理论和方法论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研究成果令人关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寻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特色,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这一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杨秀媚
关键词:形象学他者
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但丁
但丁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被认为是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开端的标志性人物。但丁所处的时代正是东西方交流相对活跃的一个时期,与他同时代的基督教圣方济各会修士频繁东行,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
杨秀媚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文化交流宗教信仰
文献传递
《蝴蝶君》:两极间的摇摆——黄哲伦的文化策略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黄哲伦的《蝴蝶君》对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解构和颠覆,反映了美国华裔作家对西方文化的东方主义构想的抵制与反抗。但《蝴蝶君》呈现的另一种东方主义,让我们看到了身处两种文化冲突中的美国华裔作家既要力图摆脱西方主流文化强势影响,寻求自身文化主体地位的准确定位,又要争取主流文化认同的矛盾心态。《蝴蝶君》是黄哲伦文化策略的体现。
杨秀媚
关键词:黄哲伦东方主义美国华裔文学
互联网舆论现状及正确引导思考——以两起枪案报道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互联网舆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是人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对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建设与完善有极大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传递社会负面情绪、成为网络谣言的温床和人身攻击的手段等问题。互联网舆论成因既来自舆论主体也来自舆论受体,是网民、网站、媒体人几种合力作用下形成的。以庆安枪案和肃宁枪案报道引发的舆论风波为例,说明互联网舆论亟需理性和正确的引导。
杨秀媚
关键词:互联网舆论
但丁创作的东方之源
2006年
但丁是欧洲中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中世纪后期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展开,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逐步融合,但丁也积极接受并吸收东方文化,并将其结合到《神曲》创作中。在但丁《神曲》有关东方的描述中,也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碰撞初期的隔阂与排斥,对但丁创作之源的追索有助于我们了解中世纪后期东西方交流的真实面貌。
杨秀媚
关键词:《神曲》中世纪
哈代死亡诗中的生命礼赞
2009年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杨秀媚郑培燕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死亡诗死亡观
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但丁
2009年
但丁所处的时代正是东西方交流相对活跃的一个时期,在但丁的作品中我们却极少看到但丁对东方这一热点话题的谈论。研究表明但丁受到了东方思想的影响,其诗歌创作也借鉴了东方诗歌创作手法,但丁对东方的漠视态度是但丁执着的宗教信仰、鲜明的政治理想和复杂的人生经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但丁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杨秀媚
关键词:东西方
回归生命的死亡——论哈代的死亡诗被引量:1
2009年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杨秀媚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死亡诗死亡观
孤独的守望者——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但丁
2007年
但丁生活的时代是中世纪东西方交流较为活跃的一个时期,但丁思想与诗歌创作实际都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但在但丁作品中却极少提及东方这一热点话题。他对东方避而不谈甚至对伊斯兰教排斥否定,这表明他深受中世纪神学观念影响,反映出其复杂的人生经历和自我政治理想。
杨秀媚
关键词:中世纪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