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娇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心室肥厚跨室壁电不均一性及缬沙坦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缬沙坦预防性给药的影响。方法 :家兔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腹主动脉缩窄组 (缩窄组 )、假手术组、用药组。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 ,胶原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左心室内膜、中层及外膜单个心肌细胞 ,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离子流。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组外膜、中层、内膜 3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达 90 %时程 (APD90 )均较假手术组及用药组延长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以中层心肌细胞延长最为明显 (延长比例 :中层 2 3% ,外膜 10 % ,内膜 8% ) ,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用药组与假手术组间各层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达 90 %时程均无明显差异。缩窄组各层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s)密度均较用药组及假手术组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以中层细胞下降的幅度最大 ,而用药组及假手术组间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密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家兔心肌肥厚时中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达 90 %时程延长及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下降较外膜和内膜细胞更为明显 ,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增大。缬沙坦预防性给药可抑制这一变化 ,?
- 肖建民马业新李泱杨天娇马洁徐大文张存泰陆再英
- 关键词:左心室肥厚动作电位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瞬时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
-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方法 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 (腹主动脉缩窄组 ) ,并设假手术组 (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 )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游离壁同步记录在体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 ,比较两组间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差异。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均大于假手术组。缩窄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复极至 10 0 %的时程 (MAPD1 0 0 ) (内膜 191± 19ms,中层 2 44± 2 4m s,外膜 196± 15 ms)均比假手术组 (内膜 170± 18ms,中层 172± 15 ms,外膜 168± 16m s)延长 ,以中层心肌 MAPD1 0 0 的延长最为明显 ;缩窄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 (65± 10 ms)较对照组 (4± 3 m s)明显增大 (P<0 .0 1)。结论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 。
- 肖建民马业新付晖李泱马洁杨天娇徐大文陆再英
- 关键词:单相动作电位心肌肥厚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 缬沙坦对兔在体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影响。方法:30只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予缩窄)。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肥厚组平均动脉压、心脏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肥厚组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内膜:191±19 ms,中层:244±24 ms,外膜:196±15ms)较对照组(内膜:170±18 ms,中层:172±15 ms,外膜:168±16 ms)均显著延长(中层P<0.01,内膜、外膜P<0.05,n=10),且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而治疗组与对照组3层心肌MAPD1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缬沙坦可阻止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增大。
- 肖建民马业新杨天娇张存泰陆再英
- 关键词:心肌肥厚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药物治疗
- 左室肥厚单个心肌细胞三层跨膜动作电位的不均一性改变被引量:2
- 2004年
- 为探讨兔左室肥厚心肌内膜下、中层及外膜下单个细胞跨膜动作电位 (AP)的不均一性改变。将实验兔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 ,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腹主动脉而不缩窄。按胶元酶二步消化法分离兔心室肌细胞 ,其中用剃须刀分离左室游离壁内、中、外三层心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AP。结果 :手术组三层心肌细胞AP复极达 90 %的时程 (APD90 ) (内膜下 :181± 18ms,中层 :2 4 6± 2 1ms,外膜下 :196± 15ms)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延长 (内膜下 :14 2± 13ms,中层 :182± 15ms,外膜下 :15 8± 16ms,n =13,P <0 .0 1~ 0 .0 5 ) ,且以中层心肌细胞延长比例最大。手术组早期后除极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 (6 0 %vs 10 % ,n =10 ,P <0 .0 0 1)。结论 :兔左室肥厚三层心肌细胞间的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
- 肖建民马业新李泱马杰杨天娇陆再英
- 关键词:动作电位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 兔左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其膜离子流变化的实验研究
- 2004年
- 目的探讨兔左心室肥厚心肌心外膜下、中层、心内膜下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膜离子流变化的不均一性。方法心肌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兔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以作比较。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兔单个心室肌细胞,其中用植皮刀分离左室游离壁内膜下、中层、外膜下3层心肌。以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离子电流。结果肥厚组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90)较对照组3层心肌细胞APD90均分别有明显延长,而以中层心肌细胞APD90延长最为明显(延长比例中层260%±27%,外膜140%±16%,内膜100%±11%),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大于对照组。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缓慢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密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均以中层细胞下降的幅度最大。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与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密度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各层变低的幅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兔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Ito及IKs的跨室壁不均一性下降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 肖建民马业新李泱杨天娇马洁陆再英
- 关键词:心室肥厚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离子电流动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