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勇平

作品数:50 被引量:273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8篇动脉
  • 25篇冠状
  • 25篇冠状动脉
  • 17篇心肌
  • 14篇心肌梗死
  • 14篇梗死
  • 13篇介入
  • 12篇急性心肌梗死
  • 11篇介入治疗
  • 8篇造影
  • 8篇平板运动
  • 8篇平板运动试验
  • 7篇心病
  • 7篇冠心病
  • 6篇动脉疾病
  • 6篇综合征
  • 6篇冠脉
  • 6篇病变
  • 5篇心脏
  • 5篇预后

机构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50篇杜勇平
  • 34篇何奔
  • 27篇金叔宣
  • 24篇王彬尧
  • 21篇宋玮
  • 17篇卜军
  • 13篇刘建平
  • 12篇沈节艳
  • 11篇刘建平
  • 10篇朱顺和
  • 9篇郑道声
  • 9篇丁嵩
  • 8篇宋玮
  • 6篇沈珑
  • 5篇励锦华
  • 5篇孙瑜
  • 4篇幺天保
  • 4篇黄定九
  • 4篇乔志卿
  • 3篇沈玲红

传媒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上海医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精...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新药与临床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09
  • 3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1999
  • 4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及123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平均(35.71±19.49)h的血浆BN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第2日清晨血浆CRP水平。测定以63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ACS组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001)。CRP水平ACS组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01)。ACS组血浆BNP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41813,P<0.0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丁嵩何奔卜军刘建平宋玮杜勇平金叔宣沈节艳孙瑜沈珑
关键词:脑钠肽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心绞痛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9例患者IABP使用时间平均为93.6 h,其中13例成功地进行介入治疗(13/14,92.9%),2例成功接受外科搭桥,2例在等待搭桥术过程中死亡,1例药物治疗。三支血管病变10例(占52.6%),二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1例(占5.3%),单纯前降支5例(占26.3%),单纯左主干2例(占10.5%)。住院期间总死亡4例(4/19,21.1%),介入治疗病人死亡2例(2/14,14.3%),未介入或搭桥治疗死亡2例(2/3,66.7%)。结论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和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搭桥治疗。
刘建平宋玮金叔宣杜勇平何奔王彬尧郑道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焦虑抑郁情绪在胸痛患者中的特点及对心绞痛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总结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焦虑抑郁情绪,初步探讨应用焦虑抑郁量表在判断此类患者胸痛原因中的意义,焦虑、抑郁情绪对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讨论其内在机制,以提高心内科医生对此类患者心理障碍及其危害的...
鲍正宇毛家亮何奔刘辉宋玮章隆泉杜勇平
关键词: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焦虑抑郁情绪预后影响
文献传递
CT血管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82枚支架),分别接受16排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对冠状动脉支架开通或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CTA方法能评价所有82枚支架中的68枚(83%),其中支架直径≥3.0 mm者53枚(78%),支架壁厚度<140μm者51枚(75%);CAG显示有7枚支架发生再狭窄,CTA发现其中5枚;CAG和CTA对其余61枚支架均显示无再狭窄。在CTA不可评价的14枚支架中,支架直径<3.0 mm者13枚(93%),支架壁厚度≥140μm者13枚(93%)。CTA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100%、97%和100%。结论16排CTA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尤其对大直径、薄金属壁支架的评估价值较高。
宋玮金叔宣杜勇平刘建平何奔王彬尧
关键词: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支架术
氨氯地平治疗心绞痛55例被引量:10
1993年
冠心病心绞痛55例(男性39例,女性16例;年龄58±7a)采用单项药物氨氯地平5mg, po, qd共治疗4wk。结果:心绞痛症状总缓解率为91%(心绞痛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P<0.05),心电图改善为51%;22例伴高血压者降压疗效为86%;并有增加运动耐量、降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心率无明显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冠心病或高血压的有效药物。
李进禧杜勇平李玉华温孔祥吴盛标
关键词:氨氯地平心绞痛冠状动脉疾病
平板运动试验在诊断女性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exercisetesting,TET)在诊断女性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02年11月在本院作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iography,CAG)并同时行TET检查的10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TET检查采用日本国立心血管疾病中心(NCVC)制定的方案,评价指标包括ST段压低程度、运动后3min收缩期血压(SBP)与运动高峰时SBP比值[SBP比(3’)]和是否发生心绞痛(anginapectoris,AP)。结果:单用ST段压低作为诊断指标,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2%;ST段压低结合SBP比(3’)时,其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89.6%;ST段压低结合AP作为诊断指标,其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95.8%。结论:ST段压低与SBP比(3’)及AP的综合评估可提高TET对女性CAD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杜勇平朱顺和刘建平王彬尧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女性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策略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 12月的 6例AMI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6例均需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IABP)支持 ,其中介入治疗 4例 ,成功 3例 ,死亡 1例。另 2例在等待冠状动脉旁路术过程中死亡。梗死相关冠状动脉为左主干 1例、前降支 2例 ,右冠状动脉 3例。 4例为 3支血管病变。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可显著提高AMI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及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时应及时行冠状动脉旁路术。
刘建平宋玮金叔宣杜勇平王彬尧郑道声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介入治疗急诊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共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
刘建平宋玮金叔宣杜勇平何奔王彬尧郑道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前的运动心电图试验被引量:4
1997年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出院前作运动心电图试验有临床实际意义。我科自1994年6月至1996年4月,给51例病情稳定的AMI患者作此检查,男41例(63.4±6.4岁)。女10例(70.6±6.2岁)试验距发病30.6±14.7天(5~52天),其中有6例广泛性梗塞。结果:(1)多数患者能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运动量;(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25%);(3)患者发生心绞痛、气急、疲劳及血压下降者亦较多(各约19%);(4)26例患者作了冠脉造影(CAG),显示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者多为多支冠脉病变;敏感性为84.6%,特异性达92.3%。作者认为,只要掌握适应证及试验时间,作好监护急救准备,试验方法适宜,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前作运动试验基本是安全的。
朱顺和张世华王彬尧励锦华杜勇平郑道声
关键词:心肌梗塞平板运动试验出院前
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SAP)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22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15例SAP患者及64例ACS患者静脉血BNP浓度。结果ACS组血浆BNP浓度(397.57±472.12)高于SAP组(38.39±36.50)及对照组(22.15±19.90)(P<0.005,P<0.005);心梗(AMI)亚组BNP浓度(460.55±518.90)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08.62±203.18)(P<0.01)。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梗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变化更为明显,说明心肌缺血是BNP释放的重要刺激因素。
丁嵩何奔孙瑜刘建平杜勇平沈节艳金叔宣沈珑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