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韵芳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基因
  • 3篇性状
  • 3篇育种
  • 3篇农艺
  • 2篇蛋白基因
  • 2篇性状研究
  • 2篇引物
  • 2篇特异片段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品质育种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学
  • 2篇核酸
  • 2篇核酸序列
  • 2篇沉降
  • 2篇沉降值
  • 2篇醇溶蛋白
  • 2篇醇溶蛋白基因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教育部
  • 1篇内江市农业科...

作者

  • 8篇李韵芳
  • 4篇鲁璐
  • 4篇吴瑜
  • 3篇李莉蓉
  • 3篇林旭群
  • 2篇李竹林
  • 2篇张静
  • 1篇张赤红
  • 1篇张连全
  • 1篇黄林
  • 1篇伍碧华
  • 1篇淳泽
  • 1篇胡亚东
  • 1篇张春艳
  • 1篇刘登才
  • 1篇郑有良
  • 1篇张磊
  • 1篇廖金花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第八届全国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工合成新小麦的细胞学与农艺性状研究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由A、B和D三个染色体组组成的异源六倍体小麦,它经历了两次异源多倍化过程。第一次多倍化产生了四倍体小麦(T.turgidum,AABB,2n=4x=28)。第二次多倍...
李韵芳
关键词:小麦杂交育种染色体加倍
文献传递
野生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及其渐渗系全麦与脱麸面粉蛋白分析
2024年
为了解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蛋白特性对普通小麦全麦面粉和脱麸面粉的改良价值,以高产弱筋小麦品种川农16(CN16)为母本,分别与籽粒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D1和D97进行远缘杂交,按高产性状定向选择并连续自交获得稳定高世代渐渗系共61份,本研究对61份渐渗系、7份野生二粒小麦和6份普通小麦进行了全麦和脱麸面粉粗蛋白质含量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野生二粒小麦的籽粒粗蛋白(GPC)及其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均较普通小麦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蛋白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61份渐渗系中,分别有54.10%和52.46%的材料全麦面粉和脱麸面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母本CN16,全麦和脱麸面粉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7.77%和17.62%,较CN16分别提高了5.05和5.33个百分点;全麦和脱麸面粉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分别有18.03%和32.79%、50.82%和62.30%、67.21%和77.05%、37.70%和81.97%的株系高于母本CN16。全麦和脱麸面粉的粗蛋白含量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间、贮藏蛋白的各组分间、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通过远缘杂交能有效地将野生二粒小麦高蛋白含量特性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并能提高普通小麦的所有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丰富小麦蛋白含量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贺靖舒钟晓英龚方仪李韵芳齐天罡黄辉跃张梅琳黄林伍碧华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普通小麦渐渗系
一种γ-醇溶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醇溶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其基因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酸序列,该醇溶蛋白缺失大片段的谷氨酰胺富集区。本发明还公开了扩增γ-醇溶蛋白谷氨酰胺富集区在内的编码框内引物标记小麦SDS-沉...
吴瑜张静李莉蓉李竹林鲁璐李韵芳林旭群
文献传递
小麦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的检测及其对株高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为进一步明确矮秆基因对杂交后代的致矮能力,一方面利用分子标记对26份小麦材料中所含有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进行了检测,另一方面选取较矮的8份材料作为母本,与两个高秆地方品种(中国春、宜宾白麦子)进行杂交,测量F1代株高并计算致矮力;最后,结合两方面的数据来估计矮秆基因对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母本与不同父本,或同一父本与不同的母本,杂交后F1代株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矮秆基因表达可能具有遗传背景效应.在与Rht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Xgwm261位点扩增出了3个等位变异,分别为174 bp、192 bp和210 bp,其中210 bp片段所占比例最高,为57.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检测到1份同时含Rht-B1b+Rht-D1b+Rht8的材料(川育925矮).由于其株高矮(57.92 cm),平均致矮力高(29.4%),具高抗条锈病,且其它综合农艺性状好,因此推荐作为小麦矮化、半矮化育种的主要亲本之一.
林旭群李韵芳鲁璐张春艳廖金花李莉蓉吴瑜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
人工合成新小麦的细胞学与农艺性状研究
2008年
人工合成小麦被广泛应用于小麦遗传育种及进化研究。本实验对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与节节麦杂交,经染色体自动加倍形成的23个人工六倍体小麦第一代(S1代)的细胞学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工合成小麦的细胞学存在显著差异。四倍体供体母本对减数分裂影响很大。其中,由野生二粒小麦AS285合成的人工小麦的减数分裂很不正常,这可能由于控制减数分裂"二倍体"化的Ph1位点变异所致。减数分裂不正常,会导致其细胞学不稳定。因此,在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构建遗传群体或作遗传研究之前,有必要先观察其减数分裂,选择出减数分裂正常的材料用于研究工作。根据本研究,单价体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是否正常的依据。同时,不同人工合成小麦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它们为育种提供了新的资源。
李韵芳张连全刘登才郑有良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减数分裂农艺性状
一种γ-醇溶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醇溶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其基因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酸序列,该醇溶蛋白缺失大片段的谷氨酰胺富集区。本发明还公开了扩增γ-醇溶蛋白谷氨酰胺富集区在内的编码框内引物标记小麦SDS-沉...
吴瑜张静李莉蓉李竹林鲁璐李韵芳林旭群
文献传递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有效性评价及QTL定位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Tritici,Pst)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真菌病害,发病后会严重威胁小麦产量。遗传控制条锈病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依赖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因聚合...
郑世刚李韵芳鲁璐张赤红刘蓉吴瑜张磊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分子标记QTL定位
文献传递
合江金钗石斛不同品系农艺性状比较与品质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对合江金钗石斛3个品系(JC-1,JC-2,JC-3)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进行比较,为合江金钗石斛生产提供指导,为金钗石斛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直尺、游标卡尺和分析天平等测定了合江金钗石斛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茎中多糖与总生物碱含量。结果:2年生的JC.1在茎节数、节间长、茎鲜重与茎干重方面表现最佳。从茎长来看,无论是1年生,2年生还是3年生,均表现为JC-1〉JC-2〉JC-3。茎粗则随着年限的增长而增粗,jc-2粗于JC-1和Jc-3,且Jc-2从2年生到3年生这个阶段增长迅速。折干率均表现为2年生大于1年生与3年生,JC-1的折干率远大于Jc-2与JC-3。JC-3株型最小,折干率最低。在有效成分含量方面,多糖质量分数为JC.1(4.64%)〉JC-2(3.02%)〉jc·3(2.20%);总生物碱质量分数为Jc·3(0.59%)〉JC-2(0.48%)〉JC-1(o.45%),但折算为茎鲜品中多糖与总生物碱含量均为JC-1最高。结论:综合生产及品质等角度,笔者认为合江金钗石斛品系JC.1最适合推广种植。
颜寿赵庭梅李韵芳胡亚东淳泽
关键词:品系农艺性状总生物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