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辑

作品数:46 被引量:39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1篇气候
  • 8篇夏季
  • 8篇降水
  • 6篇气候变暖
  • 6篇气候特征
  • 6篇气温
  • 6篇变暖
  • 5篇气候预测
  • 5篇温度
  • 5篇环流
  • 4篇短期气候
  • 4篇短期气候预测
  • 4篇年代际
  • 4篇距平
  • 4篇海温
  • 3篇对流层
  • 3篇对流层顶
  • 3篇月降水
  • 3篇霜期
  • 3篇太平洋海温

机构

  • 19篇中国气象局沈...
  • 17篇沈阳区域气象...
  • 6篇沈阳区域气候...
  • 6篇辽宁省气象台
  • 5篇沈阳中心气象...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辽宁省气象服...
  • 1篇辽宁省防雷技...
  • 1篇民航东北空管...
  • 1篇宁夏气象服务...
  • 1篇江西省气候中...
  • 1篇上海市数字媒...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市气象局
  • 1篇鞍山市气象局

作者

  • 46篇李辑
  • 7篇李菲
  • 6篇蔡福
  • 4篇陈力强
  • 4篇胡春丽
  • 4篇龚强
  • 3篇林蓉
  • 3篇严晓瑜
  • 3篇王颖
  • 3篇刘文明
  • 2篇明惠青
  • 2篇柳晓放
  • 2篇蒋大凯
  • 2篇周小珊
  • 2篇周德平
  • 2篇杨森
  • 2篇汪宏宇
  • 2篇李丽光
  • 2篇张凯
  • 2篇王小桃

传媒

  • 11篇气象与环境学...
  • 6篇辽宁气象
  • 3篇气象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Meteor...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电视技术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第八届全国优...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沈阳地区对流层顶气候特征分析
本文对沈阳1977-1992年1,4,7,10月第一和第二对流层顶月平均高度和温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是以第一对流层顶为主的地区,第二对流层顶只有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第一对流层顶的高度、温度以及出现频率都表现出明显...
蔡福李辑明惠青刘兵于慧波
关键词:对流层顶温度气候特征
影响辽宁30~50d低频振荡系统特征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曲晓波马福全徐光洁孙欣李辑
关键词:低频振荡气象预报计算方法
全文增补中
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年代际变化及与PDO的关系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1951—2008年台风及海温资料,分析了东亚盛夏(7—8月)北上转向台风个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PDO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在1978年前后发生突变。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与PDO关系密切,两者呈反位相关系。PDO位相转变后影响北上台风的海温关键区由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带区域变为黑潮区域,并且北上台风个数与各海温关键区存在时滞相关。在PDO不同位相的年代际背景下,西太副高位置的变化是北上台风个数年代际变化的原因之一。
李辑李菲林蓉张海娜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太平洋海温PDO副热带高压
辽宁地区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42 a辽宁南部(大连)和北部(沈阳)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2 a,辽宁第一对流层顶高度除冬季外其他三季和年呈下降趋势,南部地区降幅明显大于北部;多年平均值的年变化表现为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各个季节南部高度值普遍高于北部;年际变化幅度为夏季最大,除冬季外,南部大于北部;发生气候突变的时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周期变化特征时空差异较大。
李辑蔡福明惠青谷秀杰
关键词:突变分析小波分析
东北区夏季月降水数值产品释用预报方法被引量:13
2000年
采用卡尔曼滤波法对国家气候中心的 T63动力延伸预报场进行误差订正 ,将订正后的预报场用于基于天气系统特征定性判断与相似离度指数定量相似相结合的降水预报模型 ,制作东北区 51个站点的定量的月降水预报 ,并对 1 996~1 998年夏季月降水进行了预报试验 ,试验效果较好 .
张立祥陈力强刘文明李辑张凯
关键词:动力释用误差订正
辽宁省近50年霜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33
2010年
主要使用辽宁省35个站点1957—2006年霜的地面观测资料以及相应时间的温度资料分析了该区霜的变化特征及其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近50年辽宁省初霜日期推迟近10 d,终霜日期提前约17 d,无霜期日数增加约26 d;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日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从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日期明显推后、终霜日期显著提前、无霜期增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西部以及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初霜日期与9月份各温度因子相关性较与其他各月高,终霜日期与4月份各温度因子相关性较强,无霜期主要受4—9月间各温度因子的影响;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以及无霜期延长都主要是由温度的升高引起的,其中平均最低地面温度、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伴随气候变暖,辽宁省初、终霜发生日期以及无霜期长度的空间分布都显示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推移的特点。
李辑严晓瑜王颖
关键词:无霜期气候变化
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1951~2005年阜新暴雨日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各太阳黑子谷值周期黑子相对数与各周期内暴雨日数相关显著,相关系数达-0.842;同时,太阳黑子谷值周期内某年的阜新暴雨日数与该年的太阳黑子数相关系数达-0.737。说明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活动有着密切的相关。这一结论将为研究暴雨发生规律及暴雨的预测、预报、农业旱涝规律提供有利的气候背景和依据。
马晓刚李辑李丽光赵振宇程肖侠
关键词:太阳活动周期暴雨日数
辽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被引量:33
2008年
利用1961—2007年4—5月辽宁1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与播种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辽宁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总体呈偏晚趋势,透雨量呈偏多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透雨出现时间与透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播种期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偏晚(早)的年份,透雨量偏大(小),播种期降水量偏少(多)。
李辑胡春丽王艳林蓉
关键词:春播期透雨气候特征
东北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及其与关键生育期温度的关系
利用东北地区15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并与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温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部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事件呈减少趋势,且其区域性分布较明...
胡春雨李辑林蓉李晶王颖
关键词:水稻气温变化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Diagnostic Analysis on Atmospheric Horizontal Inversion Area and Freezing Rain Falling Area
2010年
The automatic diagnostic analysis on atmospheric horizontal inversion area is realized through changing the single atmospheric inversion into horizontal one based on the sounding data in Micaps system;the basic conceptual model INCLUDING atmospheric horizontal inversion area,ground 0 ℃ line,high altitude wet area,extreme point 0 ℃ line in inversion layer is buillt after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tmospheric horizontal inversion area and freezing rain falling area;automatic diagnostic analysis on freezing rain falling area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model,the method is in accord well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freezing rain disaster weather occurred in most part of the south in beginning of 2008) and fitting rate reaches 94.4%,quantita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area of freezing rain falling area and stations reporting freezing rain is 0.839.
马晓刚曲晓波李月安李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