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 作品数:50 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10例乳腺癌脑转移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10例乳腺癌脑转移病例的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表达情况、绝经状况、第一转移灶位置,以及脑转移时颅内转移灶数目,并统计1年生存率。[结果]浸润性导管癌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为2/3级,单发颅内转移灶的比例为29.1%。1年生存率为33.6%,其中年龄<50岁组的1年生存率为42.6%,≥50岁组为22.4%(P=0.026);ER阳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47.2%,高于ER阴性患者的26.3%(P=0.039),颅内转移灶单发患者的1年生存率达53.1%,明显高于多发转移灶患者的25.6%(P=0.006)。[结论]首次确诊乳腺癌时的年龄、ER表达状况、颅内转移灶数量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叶慧林谢尚闹孙才兴俞洋李涛杨红健孟旭莉
- 关键词:乳腺肿瘤脑转移预后
- 恶性黑色素瘤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0年
- 近年来随着治疗策略的变化,新的联合用药方案的提出以及新药问世,带动了一系列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全文就化疗、免疫制剂、生物化疗和靶向药物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金谷李涛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药物疗法免疫制剂生物疗法靶向药物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卡铂和紫杉醇对A375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传统化疗对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作用有限。本研究通过检测经卡铂和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处理过的A375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以及对BALB/c裸鼠黑色素瘤异种移植物模型的肿瘤体积监测,探讨卡铂和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A375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A375黑色素瘤细胞分别用生理盐水(NS组)、卡铂+紫杉醇(CP组)、卡铂+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处理。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与AnnexinⅤ/PI双染色分别对这些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通过皮下注射A375细胞的溶液到BALB/c裸鼠的背部建立黑色素瘤异种移植物模型,并定期监测裸鼠的肿瘤体积。两独立组均值间差异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值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P组细胞成活率为(79.95±1.78)%,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为(61.21±1.78)%,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体外实验显示出对A375细胞更高的细胞毒性F=1 009.153,P<0.001。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5.68±3.01)%,CP组的为(20.06±3.05)%,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比CP能导致更多的A375细胞凋亡,F=39.936,P=0.003。在观察23d结束时,NS组的肿瘤体积增大911.38%,CP组增大469.21%,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增大368.76%。CP组的平均相对肿瘤体积明显比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的更大,F=43.463,P=0.003。结论 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体内外均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案。
- 贾东东李涛
- 关键词:黑色素瘤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A375异种移植
- 骶骨肿瘤全骶骨切除术后重建技术的临床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易因神经损伤和骨盆生物力学不稳定而导致并发症[1-2],但随着现代手术技术的完善及手术设备的发展,全骶骨切除术后骨盆生物力学重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稳定的骨盆结构是现在骶骨切除术后骨盆重建的标准之一。对于常见的骶骨转移性肿瘤[3-7],是否需行手术治疗,仍有争议,但对于大部分的骶骨原发肿瘤,仍首选手术治疗。
- 钱文康金谷夏李明吴昊李涛
- 关键词:骶骨肿瘤手术后并发症
- γ探测仪结合核素淋巴显像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γ探测仪结合核素淋巴显像检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7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前1-2h在肿瘤病灶周围3、6、9、12点钟位置皮下注射显像剂^99mTc-硫胶体,用γ探测仪结合核素淋巴显像定位探测SLN,术中切除SLN,随后行淋巴结清除术。对阴性SLN进行连续切片,行S-100和HMB-45免疫组化分析。结果:26例患者检出SLN,检出率为96.2%,SLN阳性为7例,阳性率为26.9%,准确率为100%。结论:γ探测仪结合核素淋巴显像检测恶性黑色素瘤的SLN是准确的,能够反应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能很好的协助SLN的定位。
- 李涛郑爱文谢尚闹杨红健肖必文孟旭莉
-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附151例报告)
- 目的:总结报告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疗效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总结 2000,9---2006,4我院完成的151例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患者定期检查结果, 主要包括复发率、转移率、美容效果、生活质量等,探讨手术前后患者宣教、...
- 邹德宏杨红健谢尚闹俞洋孟旭莉丁小文李涛陈杰莫文菊
- 文献传递
- 软组织肉瘤术中置管后装治疗联合热疗的临床研究
- 李涛谢尚闹马胜林狄小云胡福军孟旭莉丁小文陈杰莫文菊吴梅娟
- 简要技术说明:对高危的软组织肉瘤术中先力争广泛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如有主要神经血管裸露,用邻近肌肉或筋膜覆盖。确定瘤床范围后,肉眼下按巴黎系统布管原则间隔均匀摆放施源管,施源管采用荷兰产塑料胶管,外径为6mm,内径为4...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治疗软组织肿瘤
- 各种皮瓣在足底负重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浙江省肿瘤医院骨和软组织肿瘤外科2010-01-13-2013-12-25收治的23例足底负重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原发灶广泛切除后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对其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缺损面积为4cm×4cm^11cm×9cm,切取皮瓣面积5cm×5cm^12cm×10cm。14例足底内侧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7cm×7cm。1例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出现小部分坏死,二期愈合,4例外踝上及内踝上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12cm×10cm。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3例成活,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无继发性溃疡出现,患足均可无痛行走。2例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术后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各种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术后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对较小足根部的缺损(直径<8cm)首选足底内侧皮瓣,较大的缺损可采用内外踝上穿支皮瓣,有显微外科条件的可考虑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局部皮瓣不能覆盖的缺损。
- 李涛李宏烨姚平金谷夏李明吴浩
- 关键词:黑色素瘤外科皮瓣
- 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被引量:10
- 2014年
- 恶性肿瘤最显著的表型是肿瘤细胞的失控性生长及异常血管增生。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主要是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控制,但少有临床治愈。通过抑制血管形成可能治愈肿瘤的假设已日趋完整。近30年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血管形成,均是由约数十种经典及非经典的正性和负性调节因子共同参与、激活血管形成开关调控的。
- 李涛孙才兴
-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管形成分子调控
- 新辅助化疗在骨和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iuvant chemotherapy,NCT)在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对提高肿瘤切除率,保肢率的作用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04.6~2006.6我院26例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的软组织肉瘤...
- 李涛应杰儿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