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超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阜新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先进行静脉溶栓,然后在12h以内进行PCI,对38支梗死相关血管(IRA)成功置入支架41枚。选择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指标为再发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38例患者中36例(96.7%)获得PCI成功,造影示残余狭窄(4.58±2.45)%,前向血流TIMI 3级。随访时间6~18个月,2组患者再发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静脉溶栓+PCI组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 溶栓后PCI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再灌注治疗的方法。
- 英海蓉赵月李永超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事件
- 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作用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剂、利尿剂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托伐普坦15 mg/d。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肺部罗音及下肢水肿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患者心、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肺部罗音、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得到改善,24 h尿量显著增多,脑利钠肽(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托伐普坦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不适等症状和心功能,不会引起肾脏功能衰竭,值得临床推广。
- 李永超赵月赵瑞革英海荣
- 关键词:托伐普坦心力衰竭心功能肾功能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1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比索洛尔,起始剂量1.25mg,每天1次。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以每隔2~4周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最大耐受量。结果治疗组心率、血压明显下降﹙P<0.01﹚,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 李永超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比索洛尔临床疗效
-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 2006年
-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60名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标准治疗组(对照组)、联合氯吡格雷1个月组(1个月组)、联合氯吡格雷6个月组(6个月组),观察指标为半年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对照组13名(65%)、1个月组6名(30%)、6个月组1名(5%)发生心血管事件。1月组分别与对照组,6月组比较均P<0.05。结论标准治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可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事件,而且联合应用6个月比1个月治疗效果更明显。
- 英海蓉赵月李永超
- 关键词:氯吡格雷心血管事件
- 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对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由于胸痛以及胸闷等原因而采取冠状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80例患者,按照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划分为CHD组(60)与非CHD组(20)。结果非CHD组发生斑块概率为10.00%;在CHD组中,轻度狭窄组3例发生斑块(15.00%),中度狭窄组4例发生斑块(20.00%),重度狭窄组10例发生斑块(50.00%),CHD组明显高于非CHD组(P<0.05)。在IMT值以及斑块积分方面,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与非CHD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判断颈动脉硬化程度能对冠心病严重程度以及有无冠心病做出间接判断,同时颈动脉处于表浅位置,不易受到干扰,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能将冠状动脉病变较好的显示出来。
- 李永超赵月赵瑞革英海荣
- 关键词: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