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宁
- 作品数:157 被引量:838H指数:17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研究进展
- 2018年
- 假性延髓麻痹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综合征和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增高趋势明显,针灸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针灸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论文对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尚存在的不足,旨在对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提供临床借鉴与参考。
- 李晓宁焦扬吴磊代永兴
- 关键词:假性延髓麻痹针灸
- 头针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Bax与Bcl-2蛋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头针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Bax与Bcl-2蛋白的变化,探讨其作用于脑梗死的机理。方法:将健康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头针电刺激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又依据脑梗死后治疗时间点分出7天组、14天组,每个时间点15只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然后3组大鼠于造模结束1天起,头针电刺激组予大鼠针刺干预,选取百会穴与大椎穴针刺,以参数为100 Hz的密波进行电刺激治疗,1次/日,30 min/次,余2组大鼠固定于针刺台后,不进行任何干预。于7天、14天治疗结束后,断头取脑,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测定梗死脑组织的Bax及Bcl-2蛋白表达相对值。结果:头针电刺激组Bax表达逐渐下降,Bcl-2表达逐渐上调;模型对照组Bax与Bcl-2表达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电刺激组7天、14天的Bax蛋白表达、Bcl-2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电刺激具有良好的保护梗死脑组织作用,可以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使两种蛋白表达差值达到最大,抑制缺血区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头针电刺激改善梗死大鼠的作用机制。
- 李晓宁綦雪巍王振宇
- 关键词:脑梗死电刺激BAXBCL-2
- 李晓宁教授运用“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经验撷箐被引量:40
- 2019年
- 总结李晓宁教授运用"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经验。概括李晓宁教授对本病"脏腑失调、元神之府失用、经筋失调"关键病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将与吞咽有关的解剖结构划分为"三区",以心、肾、胃脏腑经脉在颈部分布确立"三线",提出"三区三线"理论及"透刺吞咽针法",并介绍"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理论依据、取穴及操作方法。
- 吴磊梅继林梁雪松付豪李晓宁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 《针灸治疗学》多媒体教学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李晓宁姚素媛
- 关键词:针灸治疗学多媒体课件
- 电针治疗卒中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15例被引量:5
- 2004年
- 赵淑芹李晓宁藤秀英王惠琴
- 关键词:电针
- 头针电刺激百会与大椎穴对脑梗死大鼠MAP-2及Survivin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头针电刺激对不同时间窗的脑梗死大鼠MAP-2及Survivin的影响。方法:将Wiste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给予相应造模方法,即头针电刺激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为7天组(15只大鼠)、14天组(15只大鼠)两个亚组。其中,头针电刺激组在造模术后24 h,针刺百会穴与大椎穴,将电针仪以密波参数为100 Hz进行电刺激,1次/日,30 min/次,余2组大鼠在每天相应时间固定于针刺平台,但不予任何处置。治疗7天与14天后,断头取脑。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梗死7天与14天脑组织中MAP-2及Survivin蛋白表达,测出蛋白表达相对值。结果: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头针电刺激组7天、14天的MAP-2与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其中以14天时增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段假手术组比较,头针电刺激组14天的MAP-2与Survivin蛋白表达增高,模型组7天、14天的MAP-2与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电刺激能提高MAP-2及Survivin蛋白表达,保护受损神经细胞并促进受损细胞修护,抑制缺血区神经元的凋亡,促进血管再生,达到保护脑组织、恢复肢体功能作用,其中以头针电刺激组14天时疗效最佳。
- 李晓宁吴磊单筱淳刘双岭曹燚
- 关键词:脑梗死电刺激MAP-2SURVIVIN
-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3年
-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多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肢体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表明,针刺方法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出现的组织水肿、炎性反应、缺血缺氧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继发性损伤。本研究将从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改善微环境抑制因素与重建神经传导通路等多方面进行阐述。针刺方法对于脊髓损伤治疗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赵瀚微赵钢张金朋陈文阁李晓宁
- 关键词:针刺脊髓损伤
- 针灸通过介导炎性反应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脊髓损伤(SCI)后炎性反应是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在SCI的发生发展中,炎性反应涉及多种复杂调节机制,包括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等炎性反应细胞激活,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的释放等。针灸治疗SCI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调节SCI后炎性反应细胞功能、细胞因子表达、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性小体的活化、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有关。本文总结近年来SCI炎性反应的机制研究进展及针灸干预的作用机制,为阐明SCI发病机制及针灸干预作用提供参考。
- 梅继林杨志新李晓宁
- 关键词:脊髓损伤针灸炎性反应
- 头穴丛刺对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穴丛刺疗法,探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针刺加药物组)、对照组(单纯药物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1d、14d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内、对照组间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内、对照组间比较血清半胱氨酸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且临床效果较好。
- 李晓宁霍会霞管志敏刘双岭刘慧慧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 腹针“引气归元”组穴配合药物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观察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观察腹针"引气归元"组穴配合药物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腹针"引气归元"组穴配合药物治疗组与单纯口服药物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腹针"引气归元"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以口服百忧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抑郁程度、中医证候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腹针"引气归元"组穴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 李晓宁吴磊迟蕾
- 关键词:腹针引气归元中风抑郁百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