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宁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宋代笔记及类书中的岁时民俗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岁时民俗文献在宋代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类书性的岁时民俗专著,宋代笔记和类书中包含有大量的岁时民俗内容。宋代笔记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中的岁时民俗部分对宋朝皇室和都城民众节日生活有细致现实的描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类书如《太平御览》、《事类赋注》、《事物纪原》中的岁时民俗部分则具有追溯历史源流的意识,不停留于对节日活动表象的描绘,而是旁征博引,考辨节日活动源流。从所引文献内容看,在月令、岁时风俗的记录中渗透着儒家传统的礼、仁、孝思想并在宋代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增加了一丝思辨色彩。
- 刘礼堂李文宁
- 关键词:宋代笔记类书
- 《太平御览》时序部的体例特点及文献价值初探
- 2016年
- 《太平御览》时序部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例与前代类书的时序部或岁时民俗专著的体例相比更加完备,引用材料更为全面具体。其文献价值体现在引用文献数量巨大,除却诗词歌赋,著作达四百多部,且引用内容详细全面,具有极大的文献价值。对照《太平御览》时序部,《艺文类聚》《初学记》中所引《荆楚岁时记》的内容,便可发现《太平御览》时序部对《荆楚岁时记》的引用多且引自原文而非转引自他文。
- 李文宁
- 关键词:体例《荆楚岁时记》
- 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岁时民俗文献是了解古代民俗的有力依据,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学和史料学价值。以断代或分类的方式对中国的岁时民俗文献进行整理、编纂、注释,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进而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既为历史文献整理做出贡献,也为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关系和文化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文本支持。
- 刘礼堂李文宁
- 关键词:岁时
- 聘礼现象的历史考察与文化内涵的演变
- 2014年
- 聘礼是中国婚姻六礼之一,但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外交仪式而存在的,通过一系列仪式传达统治阶级的某种意识形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聘礼成为婚姻仪式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两个家庭建交过程中物质交换的代名词,对物质内容的要求超过了仪式。
- 李文宁
- 关键词:聘礼文化内涵婚姻
-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部叙述模式及其成因初探被引量:1
- 2016年
- 《事物纪原》是一部探源性的民俗专著,其卷八岁时风俗部的体例、内容、叙述模式都独具特色。这一部分叙述模式可分为三种:"历史源头+现实判断"模式、"谬至于此也"模式、"转述相关文献及与现实对比"模式。其独特的分类及叙述模式也成为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事物纪原》独特的叙述方式也并非无源之水,是宋代特殊社会思想文化浸染的结果也是对前代相关书籍吸收借鉴的结果,且对后代书籍的撰写也有很大影响。
- 李文宁
- 《古今小说》中的婚恋形式浅探
- 2014年
-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在明代俗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曾经收集民歌俗曲.编成专书。作为一个戏曲作家.他创作和改编的传奇多达十余种。此外他还致力于通俗小说的写作和整理。他改写过《新列国志》,为罗贯中的《平妖传》做过增补。他所纂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则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三部最丰富、最重要的选集。
- 李文宁
- 关键词:《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白话短篇小说《平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