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超声
  • 2篇电磁式
  • 2篇碎石
  • 2篇碎石术
  • 2篇胎儿
  • 2篇畸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成像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心舒期
  • 1篇心脏畸形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彩色多普...
  • 1篇诊治

机构

  • 8篇重庆市綦江区...

作者

  • 8篇李德义
  • 5篇罗莉
  • 4篇熊萍
  • 4篇余雪芹
  • 2篇李兴森
  • 2篇刘莉
  • 1篇谭开彬
  • 1篇刘海
  • 1篇隋典朋
  • 1篇吴永珍
  • 1篇吴文强
  • 1篇岳红
  • 1篇魏利军
  • 1篇张淞
  • 1篇杨世莉
  • 1篇陈睿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綦江区前列腺癌健康筛查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綦江区50岁及以上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将筛查后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筛查组,另以同期因下尿路症状及血尿、尿潴留、骨痛等症状就诊而被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分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结果:筛查组患者平均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级别和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均低于临床组(P〈0.05~P〈0.01),而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例数明显多于临床组(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目的,有助于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和更佳的治疗时机。
魏利军刘海吴永珍李德义吴文强蒲世年蒋松江李兴森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健康筛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切除术
用二维彩超联合四维彩超技术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探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二维彩超联合四维彩超技术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某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6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孕妇使用二维彩超技术诊断其胎儿畸形的情况,为观察组孕妇使用二维彩超联合四维彩超技术诊断其胎儿畸形的情况。然后观察两组孕妇使用不同方法诊断胎儿畸形的情况。结果 :经诊断,观察组孕妇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率及误诊率均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二维彩超联合四维彩超技术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率高,误诊率低。
罗莉李德义余雪芹
关键词:二维彩超四维彩超胎儿产前检查
超声实时监测在电磁式碎石术中的作用研究
李德义岳红张淞李兴森罗莉熊萍余雪芹刘莉隋典朋谭开彬池祥波
通过机械运动系统的多维运动(但不移动斜面),使结石正好显示于图像的中心轴上,用B超测距系统测出结石到病人皮肤的距离。通过斜面计算公式:斜面位移量(C+C1)=结石距离(A)+探头上升距离(B)-标准距离。调整电磁波头在斜...
关键词:
关键词:碎石治疗机械运动系统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诊治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25例,对其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运用统计学分析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孕囊型19例,团块型6例。其中有1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病灶穿刺药物注射治疗,8例行宫腔镜下病灶清除术及清宫术,5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后宫腔镜治疗。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病灶消失,子宫恢复正常大小,且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水平恢复正常范围。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熊萍吴绍明李德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子宫下段
超声实时定位监测在电磁式碎石术中的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比较经超声实时定位监测与超声定位非实时监测在电磁式尿路结石碎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断明确并行尿路结石碎石术的1 242例资料。根据碎石定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经超声实时定位监测碎石组621例,非实时监测碎石组621例。比较两组疗效、碎石时间、排石情况、术后血尿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别。结果两组病例术中及术后近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有待观察。超声实时定位监测碎石组碎石成功率为99.52%(618/621),非实时监测碎石组成功率为97.42%(605/62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实时定位监测碎石组碎石时间、排石情况、术后血尿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少于非实时监测碎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定位实时监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路结石可减少盲目冲击对邻近组织的损伤,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缩短碎石时间、术后血尿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排石效果,可提高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廉价性,值得推广。
李德义池祥波
关键词:结石超声检查体外冲击波碎石
二维超声三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8800例,所有孕妇均采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异常病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尸检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检出13例胎儿心脏畸形,占0.15%,均建议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经超声心动图复查后符合11例,误诊2例,误诊率15.38%;所有检查结果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引产经尸检证实。分娩的新生儿中,临床听诊发现2例新生儿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室间隔缺损,漏诊率为0.02%。结论:二维超声三切面法操作简单,可快速直观地显示胎儿的心脏解剖结构,可作为产前筛查的工具,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检出率与胎儿的体位、孕周及医师技术有密切关系。
李德义罗莉熊萍余雪芹
关键词:二维超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可行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AS患者280例,其中脑卒中患者133例,非脑卒中患者14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CAS患者中脑卒中患者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糖化血红蛋白≥6.5%、血清总胆固醇≥5.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L、有脑卒中家族史、总胆红素≥20.5μmol/L、直接胆红素≥7μ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2mm比例显著高于非脑卒中患者[76.7(102/133)比24.5%(36/147),90.2%(120/133)比15.6%(23/147),73.7%(98/133)比26.5%(39/147),73.7%(98/133)比31.3%(46/147),72.9%(97/133)比26.5%(39/147),80.5%(107/133)比23.8%(35/147),88.0%(117/133)比17.7%(26/147),58.6%(78/133)比42.2%(62/14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收缩压≥140mmHg(OR:21.854,95% CI 8.978~53.196)、糖化血红蛋白≥6.5%(OR=24.247,95%CI 7.681~76.54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L(OR=13.671,95% CI 5.097—36.668)、总胆红素≥20.5μmol/L(OR=7.831,95%CI 1.231—49.817)、直接胆红素≥7μmol/L(OR=4.104,95%CI3.129—5.383)、IMT≥1.2mm(OR=2.984,95% CI 1.781~5.000)是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IMT是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社区建立脑卒中干预体系中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李德义罗莉熊萍余雪芹刘莉池祥波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脑卒中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诊断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诊断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TDI检测高血压痛患者房室瓣环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Ea、Aa)与Ea/Aa,常规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E、A)与E/A。随机选取正常人志愿者组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指标测定。[结果]CDFI显示:治疗组弛张异常型舒张功能减弱(E/A〈1)和限制异常型舒张功能减弱患者(E/A≥2)的E/A(0.59±0.13、2.24±0.17)与对照组(1.23±0.11)间差异显著(P〈0.05);假性正常化表现患者(E/A在1~2之间)各项指标(91.20±7.12cm/s、69.17±6.06cm/s、1.27±0.08)与对照组(85.90±9.21cm/s、67.78±8.77cm/s、1.23±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I检测:弛张异常型舒张功能减弱与假性正常化表现患者(Ea〈12cm/s、Ea/Aa〈1)的Ea/Aa(0.59±0.06、0.55±0.04)与对照组(1.38±0.07)差异显著(P〈0.05);限制异常型舒张功能减弱患者(Ea〉Aa且均〈8cm/s)的Ea(4.01±0.31cm/s)和Aa(3.17±0.24cm/s)与对照组(15.12±0.87cm/s、10.12±0.53cm/s)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CDFI比较,TDI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运动频谱更为敏感,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出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李德义杨世莉陶茂陈睿周钰雯张光对罗莉
关键词:心舒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