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
- 作品数:28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超声探头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 2010年
- 目的研究微超声探头(UMP)检查在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12MHz UMP检查。以手术探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UMP检查诊断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率和局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UMP检查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5%。UMP检查诊断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为75%。结论UMP检查对于胃癌侵犯的深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 李力蔡敏程峰涛王斌
- 关键词:胃癌术前分期
- 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与消化系统肿瘤被引量:1
- 2012年
- 端粒是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结构。端粒长度的变化可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从而诱导肿瘤发生,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发生风险指标。然而肿瘤组织取材存在获取时机晚、创伤性大等问题,而肿瘤替代组织易于获取且创伤性小,因此检测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有望成为肿瘤早期筛查的新手段。近年来关于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生风险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蔡敏李力王睿王斌程烽涛
- 关键词:端粒肿瘤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乙状结肠黏膜内5-羟色胺的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5-羟色胺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腹泻型和便秘型IB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电子肠镜下取升结肠、乙状结肠以及直肠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羟色胺在结肠黏膜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结肠5-羟色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组升结肠段、直肠段5-羟色胺多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乙状结肠段5-羟色胺分布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泻型IBS乙状结肠5-羟色胺分布明显增多,说明乙状结肠5-羟色胺增多可能在腹泻型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王斌顾晓红刘玲蔡敏程峰涛李力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5-羟色胺乙状结肠免疫组化技术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胃癌被引量:1
- 2013年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RAS组分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此文综述了RAS组分在不同胃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尤其是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RAS组分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联。
- 李力蔡敏程峰涛潘亦达
-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胃癌AT1R
- 微超声探头检查在结直肠癌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研究微超声探头(UMP)检查在结直肠癌T、N分期的准确率及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53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12 MHz UMP检查,以手术探查和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UMP检查诊断结直肠癌浸润深度(T分期)和局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UMP检查诊断结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6%,诊断早期结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100%。UMP检查诊断结直肠癌N分期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1%、77%、84%。结论UMP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T分期的有效方法,诊断早期结直肠癌T分期及肿瘤狭窄患者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尤为突出,尤其适用于肿瘤狭窄患者的分期。
- 李力蔡敏程峰涛王斌
- 关键词:微超声探头结直肠癌术前分期
- 微探头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 2008年
-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UMP)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4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UMP检查。结果发现食管间质瘤6例,食道息肉1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癌3例,胃淋巴瘤2例,胃间质瘤3例,胃外压性病变5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增生1例,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1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结论UMP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对于黏膜下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由于探头探查深度有限,对较大肿瘤的后方情况探查受限,对部分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困难。
- 李力程峰涛蔡敏王斌
- 关键词:微探头超声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 肝硬化患者胃中间横带及其在胃排空中的作用探讨
- 2001年
- 顾晓红李力等
- 关键词:肝硬化胃中间横带肝炎胃排空功能放射性核素标记
- 16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索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纳入经结肠镜与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息肉的患者160例,采集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及不良嗜好等)、临床症状和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中医体质测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患者息肉发病情况、中医症状、中医证型及体质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病因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中≥45岁者159例,临床表现以腹痛(145例,90.63%)为主。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为主(87例,54.38%),其次为大肠湿热证(26例,16.25%)、肝郁气滞证(19例,11.88%)。中医体质主要为气虚质(111例,32.27%),其次是气郁质(88例,25.58%)、湿热质(41例,11.92%)。腺瘤性息肉患者108例,非腺瘤性息肉患者52例。两种类型患者在中医证型、体质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为证,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主;非腺瘤性息肉多见大肠湿热证,体质以湿热质、血瘀质为主(P<0.05或P<0.01)。结论大肠息肉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大肠湿热证和肝郁气滞证为主,体质多见气虚质、气郁质和湿热质。不同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的大肠息肉患者的病理类型发病倾向不同。
- 楚永庆陈霞李力李桃桃陈英群
- 关键词:大肠息肉肝郁脾虚大肠湿热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
- 胃镜下去甲肾上腺素冲洗致缺血性肠病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缺血性肠病常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结肠镜是重要检查手段。去甲肾上腺素用于胃镜下止血效果显著,但引起缺血性肠病罕有报道。
- 王斌李力蔡敏王静
-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缺血性肠病
- 肝硬化患者胃中间横带及其在胃排空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探讨胃中间横带存在的生理意义及其在调节正常人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排空的作用。方法:对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测定全胃半排空时间GET1/2,近端胃、远端胃半排空时间,餐后2小时胃排空率及全胃、近端胃、远端胃的面积,胃中间横带的宽度。结果:乙肝后肝硬化组全胃GET1/2、近端胃、远端胃半排空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均<0.01),餐后2小时胃排空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1),全胃、近端胃的面积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远端胃的面积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乙肝后肝硬化组胃中间横带的宽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宽(P<0.01)。结论:胃中间横带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性活约肌,对食物从近端向远端再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胃排空障碍与胃中间横带增宽密切相关。
- 顾晓红李力等
- 关键词:胃中间横带肝硬化胃排空核素显像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