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鸿

作品数:16 被引量:56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磁
  • 9篇古地磁
  • 4篇石炭
  • 4篇古地理
  • 3篇地层
  • 3篇应力场
  • 3篇三叠
  • 3篇三叠纪
  • 3篇古地磁研究
  • 3篇古生代
  • 2篇扬子地块
  • 2篇元古代
  • 2篇石炭纪
  • 2篇晚元古代
  • 2篇构造应力
  • 2篇构造应力场
  • 2篇古地理意义
  • 1篇地层构造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磁极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16篇朱鸿
  • 7篇万天丰
  • 4篇张世红
  • 3篇谭承泽
  • 2篇孟小红
  • 2篇黄宝春
  • 1篇杨关秀
  • 1篇杨振宇
  • 1篇马醒华
  • 1篇林建平
  • 1篇王训练
  • 1篇孙善学
  • 1篇孙知明
  • 1篇张永利
  • 1篇李燕平

传媒

  • 4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中国古陆块构...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酸盐岩磁化率与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关系——黔南泥盆石炭系例析被引量:15
1999年
对黔南泥盆 石炭纪碳酸盐台地 5 78块各类灰岩和白云岩样品的磁化率测量和统计 ,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发现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的重要因素 .结论是 :( 1 )在物源供给充足的低位体系域和海进体系域 ,主要受陆源碎屑含量的影响 ,磁化率总体均值较高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 ,磁化率值降低 ;( 2 )在海水较深的沉积部位或陆源物质供应不充足时 ,主要受自生磁性矿物含量影响 ,随着海平面上升磁化率值升高 ,但总体均值较低 ;( 3)高位体系域的顶部 ,水体很浅甚至暴露 ,可能导致磁化率测值的异常增大 .
张世红王训练朱鸿
关键词:碳酸盐岩磁化率相对海平面变化石炭系古气候
长江中下游铜、金、硫、铁成矿带构造演化、应力场研究与构造成矿预测
万天丰朱鸿孙善学张永利林建平
研究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构造演化的新认识:晋宁期为基底形成阶段,震旦纪-古移及张裂阶段,印支期为中朝与扬子板块拼合时期,形成淮阳弧形构造来进入板块内部变形阶段,燕山期(208-144Ma)和四川期(1440-为该区主要的内...
关键词: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成矿预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被引量:200
2002年
在系统研究古地磁、周边板块的运动学特征、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和沉积古地理资料的基础上 ,恢复了中国大陆及邻区中、新生代 6个时期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构造古地理 ,并进而探讨了对环境变迁的影响。 6个时期的划分、构造特征及其古地理环境分别为 :印支期 (2 5 0~ 2 0 8Ma) ,NE -SW向缩短 ,中国大部分大陆完成拼合 ,南方以海为主 ,北方以陆地为主 ;燕山期 (2 0 8~ 135Ma) ,NW -SE向缩短 ,大陆地块逆时针旋转 2 0°~ 30° ,东部形成高地 ,西部为低地 ;四川期 (135~ 5 2Ma) ,NE -SW向缩短 ,以盆岭地形为主 ;华北期 (5 2~ 2 3 3Ma) ,太平洋板块第一次向西俯冲、挤压 ,中国东部形成 3条东西向山脉和 4个汇水盆地 ;喜马拉雅期 (2 3 3~ 0 78Ma)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 ,青藏高原隆升 ,其他地块相对沉降 ;新构造期 (0 78Ma以来 ) ,周边各板块保持相对均衡状态 ,逐步构成现代地貌。研究表明 ,大地构造是古地理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万天丰朱鸿
关键词:新生代古地理环境中生代
扬子地块泥盆纪—石炭纪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被引量:28
2001年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缘贵州独山—平塘地区泥盆—石炭纪316块定向岩心样品的系统退磁处理,揭示出晚侏罗世、新生代两期重磁化成分。有73个岩心样品,分布在早—中泥盆世(17个)、晚泥盆世(25个)、早石炭世(24个)和中—晚石炭世(7个)4个统计单元,得到了最可能的原生剩磁。结合已有的古地磁数据,修订了扬子地块极移曲线。利用极移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扬子地块在早古生代是冈瓦那大陆的组成部分,与印度—喜马拉雅—澳大利亚地区临近。晚泥盆世,冈瓦那大陆发生大规模顺时针旋转,扬子地块开始与之分离。
张世红朱鸿孟小红
关键词:扬子地块古地磁地层构造
扬子地块泥盆-石炭纪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
<正> 泥盆-石炭系是扬子地块古地磁研究的“急所”一方面,近年来一直没有能够取得比较可靠的结果,已发表的数据质量差、极点分布离散,在最新建立的极移曲线中这一时段仍留作空缺(例如,朱日祥等,1998;吴汉宁等,1998;1...
张世红朱鸿孟小红
关键词:扬子地块古地磁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古生代磁性地层学和古地磁研究
1998年
朱鸿张世红
关键词:古生代磁性地层学古地磁地层
豫北地区早古生代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意义被引量:33
1997年
从古生物-古地理研究分析,研究华北地块的古构造位置是分析早古生代全球古地理格局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
杨振宇马醒华孙知明黄宝春周烑秀董金明朱鸿
关键词:早古生代古地磁古地理
华南晚元古代—三叠纪构造事件与应力场被引量:11
1990年
本文研究了华南3个板块(扬子、南华与湘桂)和保山、临沧地体自晚元古代到三叠纪的5次重要构造事件的沉积古地理与形变特征、主应力方向以及相关的变质与岩浆活动特征。晋宁事件,华南各板块已联成一体,当时在南北向挤压作用的影响下,造成一系列轴向东西的同斜褶皱。元古代末期一古生代早期发生明显的张裂,使各板块分离。早古生代晚期(晚加里东事件),南华与湘桂板块发生褶皱,前者受到近东西向的挤压,后者则受到近南北向挤压,它们当时与扬子板块有相当的距离,杨子板块与中朝板块内未发生褶皱变形。海西事件以扬子板块边部的明显张裂作用为特征。印支事件早期(早三叠世)。保山地体向东俯冲,与扬子板块拼合,尔后,在中三叠世末期,使南华、湘桂板块向北位移与扬子板块拼合,在晚三叠世末期,中朝板块才与扬子板块拼合起来,形成大别山两侧的逆掩断裂系与淮阳弧形构造系。印支事件使华南各板块重新拼合,为该区构造格架基本定型的时期。
万天丰朱鸿
关键词:晚元古代三叠纪应力场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被引量:168
1996年
作者采用断裂带两盘地壳变形速度的估算方法,求得郯庐断裂带最大左行走滑断距为390km;根据中朝地块南缘断裂被错断的现象来判断,最大左行走滑断距为430km;采用古地磁学方法求得最大左行走滑断距约为300~400km。最大左行走滑活动时期当在中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郯庐断裂带为逆断层,白垩纪时期的走滑活动量不大于100km,早第三纪的走滑断距不明显,晚第三纪一早更新世可能有50km左右的左行走滑断距,新构造期(0.73Ma以来)的有行走滑断距小于100m。
万天丰朱鸿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断层
吉林省东部地区古地磁结果的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1
1994年
通过对采自吉林省延边地区和浑江地区的9个采样地层(延边地区:K1d,T3m,P1k,P1m,C3a;浑江地区:T3b,P,C3t,O11的512块定向岩芯样品的古地磁研究,运用综合的多磁成分分离技术和古地磁欧拉极的最佳小圆拟合法,对延边、浑江两地体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相对运动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延边、浑江是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微板块(地体)以各自不同的构造演化模式在早白垩世之前和这一时期内的其他微板块(地体)一起拼贴到华北地块的东缘,成为华北地块的一部分。
黄宝春朱鸿谭承泽
关键词:古地磁大地构造意义地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