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 作品数:35 被引量:12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苏省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食管癌术后锁骨上野放疗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与放疗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经术后CT及临床检查无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就诊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101例,就其随访资料中食管气管沟淋巴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01例中未予锁骨上放疗者30例(A组);行锁骨上放疗共71例,剂量<45 Gy 52例(B组),≥45 Gy 19例(C组)。照射采用60Coγ线或6 MV X线,下界常规为锁骨头下缘,按5 cm深计算肿瘤量。结果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率A组20.0%(6/30),B组9.6%(5/52),C组0.0%(0/19)。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野的放疗是影响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惟一因素(P=0.037),而与性别、病理分期、术前病变部位无关(P>0.10)。单因素分析放疗剂量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结果显示,C组优于A组(P=0.039);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间均无差异,但A、B、C组有降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趋势性。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野放疗的剂量应以食管气管沟深度(常规5 cm)计算,且预防剂量至少要45 Gy。 钱普东 陆进成 梅泽如 朱军关键词: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率 食管癌术后 放疗剂量 126例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000年 目的 回顾分析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本院收治的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 12 6例中男 95例 ,女 31例 ,111例 (88.1% )主诉声嘶 ,91例食管癌原发灶有病理诊断。初诊食管癌时即发现有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 2 9例 ,放射治疗后出现 2 2例 ,手术后 6 9例 ,手术加放射治疗后 6例。 12 6例均接受放射治疗 ,采用6 0 Co、X射线或 β射线照射 ,DT5 0~ 70Gy ,2 5~ 40次 ,35~ 42d ;少数合并化疗 ,采用PF方案。结果 (1)手术后或放射治疗后至出现声嘶的时间 ,最短 1~ 2个月 ,最长 5年 ,多为 6个月至 2年。 (2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横径最短者 0 .6cm ,最长者 6cm ,位于右侧明显多于左侧 (89:33) ,且右侧淋巴结位置较左侧高。 (3) 111例完成治疗者 ,80例均有淋巴结不同程度缩小 ,5 8例声嘶好转 ,7例声嘶消失。 (4 )全组中位生存期 10 .6个月 ,放射治疗局部控制情况好者预后相对比较好。结论 (1)各段食管癌均可发生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 ,CT是确诊的可靠方法。 (2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右侧较左侧多可能与食管偏左下行、左侧食管气管沟间隙相对较小对淋巴结转移有阻挡作用有关。 (3) 72 .1%的患者放射治疗有效 ,放射治疗剂量应在DT6 5Gy以上 ,经放射治疗后出现食管气管沟? 朱军 梅泽如 张兰芳 沈文荣关键词:食管肿瘤 预后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神经病变17例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adiation optic neuropathy,RON)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例NPC放疗后临床诊断为RON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RON中,13例首程放疗后发生,3例在NPC局部复发再程放疗后发生,1例在三程放疗后发现。9例单眼失明,6例双眼失明,4例见视野缺损或偏盲。出现RON潜伏期5~93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结论]引发RON的原因为视神经受过量照射,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关键在于降低视神经受照剂量以预防其发生。 朱军 魏宝清 何侠关键词: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视神经损伤 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早期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选治疗方法是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但由于中央型NSCLC病灶紧邻纵隔重要结构,能否使用SBRT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SBRT对中央型NSCLC的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2-05-30-2016-09-27SBRT治疗的25例中央型NSCLC患者资料,所选病例均为单发肿块及术后局部复发的中央型NSCLC,放疗前肿瘤直径0.8~6.7cm,中位直径3.7cm。排除有远处转移病例。使用调强放疗或适行放疗技术照射。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4.0版(2010年)标准评估不良反应。结果全组病例1、2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6%、71%和53%;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TCP)分别为84%和71%。随访过程中共10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单独局部复发2例,单独区域复发1例。全组共3例治疗相关死亡,其中食管穿孔导致出血死亡1例;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造成的呼吸衰竭死亡2例。结论SBRT应用于中央型NSCLC局部控制及生存数据良好,但应注意病例选择及危及器官限量。 宋雪 王燕 孔诚 陈诚 江宁 赵丽君 罗燕红 何侠 朱军 朱向帜关键词: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毒性反应 383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了解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食管癌病例383例,男273例,女110例;颈段6例,胸上段58例,胸中段267例,胸下段52例。均行根治术,常规病理检查,统计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383例患者中148例显示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率38.6%;共清扫淋巴结3317枚,阳性淋巴结349枚,淋巴结转移频度10.5%。按肿瘤对食管壁的浸润程度,不同的原发灶T分期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按病变位置,食管中下段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按病理分级,Ⅱ、Ⅲ级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按X线显示的病变长度〈3cm、3~5cm、〉5cm组的淋巴结转移频度,前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145),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在食管壁浸润深度及病变长度呈正相关,根椐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放疗的价值和方法应重新研究。 朱军 郭业松 杨丹 钱普东 查文武关键词: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转移 诱导化疗加连续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I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3 2012年 连续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方案(CHART)及后续的周末休息CHART方案(CHARTWEL)是英国卫生管理部门推荐的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放疗方案,但国内少见报道。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期间本院采用“3+3”设计,前瞻性入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紫杉醇加卡铂方案诱导化疗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深吸气屏气技术进行CHARTWEL方案的分割剂量递增试验,探讨其治疗不良反应及耐受性。 朱向帜 史美祺 翟振宇 王丽 何侠 朱军 卞秀华 曹禄英 张慧敏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诱导化疗 卫生管理部门 三维适形放疗 放疗方案 内镜下钛夹标记在早期食管癌精确放疗中应用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介绍内镜下钛夹标记病变上、下界位置在早期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方法17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通过内镜下钛夹标记病变上、下界,再行CT模拟定位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评估该项技术在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包括13例初治、4例经内镜下切除后需放疗者)在CT和常规钡餐造影片上肿瘤显示不明显,无法准确确定GTV范围,内镜下在病变上下界均成功置人至少一个钛夹,标记肿瘤位置,在模拟定位CT上都能成功显示,并以此为依据准确勾画靶区,且未发生出血穿孔等3-4级不良反应。结论早期食管癌在内镜下置入钛夹定位简便易行,对放疗靶区的确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赵丽君 吴建峰 纪红 蒋鸣 刘雅恬 王婷婷 宋雪 黄蕾 朱军关键词:内镜 钛夹 一种膀胱充盈度简易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膀胱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膀胱充盈度简易检测仪,包括枪体和设置在枪体端部的手柄,枪体的左侧壁上安装有壁挂机构,壁挂机构包括限定杆,限定杆外套设有形变套,限定杆和形变套靠近端部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螺纹槽和螺... 潘巍 何侠 张勤 朱军 钱普东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局部复发的探讨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索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用适形放疗再治疗的即期疗效和并发症,最佳剂量和分割方法。方法对15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进行适形放疗。计划照射剂量为51~71Gy,先以2Gy/次,5次/周,累积剂量达20~30Gy后,再行加速超分割照射,1.5Gy次,2次/天,10次/周(部分病例全程加速超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51Gy)。结果15例中取得病理的8例,均为鼻低分化鳞癌,由于复发部位解剖结构关系难于取得病理而经MR及CT影像学证实局部复发的7例。初次放疗至再放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44个月(12~146个月),再放疗肿瘤中位剂量为63Gy(51~71Gy)。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应用适形放疗对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对控制复发灶有较好的即期疗效。对远期放射后毒副反应和疗效有待积累资料再作进一步评价。 王飞江 许康雄 朱军 翟振宇关键词:适形放射治疗 鼻咽癌 局部复发 超声学检查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肿大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鼻咽癌颈部肿大淋巴结超声学特点,评价超声学检查对鼻咽癌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疗价值。方法:对33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在放疗前后进行超声学对比检查,对放疗后残留者随访观察,记录淋巴结大小、回声、结构、血流分级,对血流分级Ⅰ级以上者测定血流最大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1)B超较体检或MRI分别高出68.6%、43.3%的检出率。(2)放疗前1例患者淋巴结血流分级评为0级,5例显示在0级到Ⅰ级之间,Ⅰ级7例,Ⅱ级14例,Ⅲ级6例。Ⅰ级以上者肿大淋巴结血流最大速度Vmax位于0.13~0.42m/s,多数为0.14~0.25m/s;阻力指数RI位于0.46~0.89,多数为0.57~0.65;6例血流丰富评为Ⅲ级者,出现高阻力、高流速,RI0.67~0.88,Vmax0.23~0.42m/s。(3)放疗前后转移淋巴结超声学特点变化明显,淋巴结消失或直径变小,或者表现为回声增强,边界模糊,血流分级下降,呈0~Ⅰ级,血流速度下降,部分仅测得0.04~0.06m/s的静脉血供。结论:(1)超声学方法可作为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无创、定性的诊断方法;(2)淋巴结直径<2cm,无血流或血流<Ⅰ级,且淋巴结皮髓质境界分明者,即使CT或MRI检查提示淋巴结存在,仍可按非转移淋巴结观察随访;(3)直径1~2cm者,血流分级Ⅱ~Ⅲ级者,考虑转移淋巴结;(4)直径≥2cm,孤立肿大淋巴结,有无血流均考虑转移淋巴结。 朱军 缪青 谭旭艳 梅泽如关键词:鼻咽肿瘤 颈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