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慧琴

作品数:32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急性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6篇血小板
  • 5篇血小板减少
  • 5篇血小板减少性...
  • 5篇紫癜
  • 5篇淋巴
  • 4篇特发性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粒细胞
  • 4篇淋巴细胞
  • 4篇淋巴细胞白血...
  • 4篇骨髓
  • 3篇预后
  • 3篇化疗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瘤

机构

  • 31篇延安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31篇曹慧琴
  • 14篇韦玮
  • 11篇刘宇宏
  • 9篇苏保雄
  • 8篇任羽
  • 6篇刘卉
  • 6篇葛繁梅
  • 5篇杨延庆
  • 4篇崔兴
  • 4篇张雯
  • 3篇张春满
  • 3篇高雪梅
  • 3篇郝彩霞
  • 2篇胡国良
  • 2篇刘延香
  • 2篇张筱东
  • 1篇封青海
  • 1篇朱强
  • 1篇高延慧
  • 1篇王红娟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陕西中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2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4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95.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7%,对照组为12.5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1.25±0.34)万元,对照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2.31±0.40)万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具有类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组治疗费用明显降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苏保雄梁璐葛繁梅任羽曹慧琴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基于肠道菌群平衡分析微生态制剂联合浙贝黄芩汤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患者的临床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浙贝黄芩汤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化疗后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肠道菌群及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ALL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3组患者均接受大剂量化疗,化疗结束48 h后A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B组患者单纯浙贝黄芩汤治疗,C组给予微生态制剂联合浙贝黄芩汤治疗,治疗12 d后,对3组患者G-CSFR、CFU-GM、BFU-E表达情况及血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C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79±6)g/L、(3.8±0.4)×10^(9)/L、(66.4±3.6)×10^(9)/L]与A组[(59±7)g/L、(3.2±0.4)×10^(9)/L、(52.6±2.8)×10^(9)/L]、B组[(61±7)g/L、(3.1±0.3)×10^(9)/L、(52.8±2.6)×10^(9)/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G-CSFR(5.35±0.16)pg/ml和白细胞介素-11受体(IL-11R)(6.38±0.54)μg/kg水平均高于A组[(2.23±0.13)pg/ml和(1.49±0.24)μg/kg]和B组[(2.31±0.16)pg/ml和(2.31±0.49)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7 d CFU-GM(18.5±6.0)个和14 d BFU-E(83.5±7.5)个高于A组[7 d CFU-GM(9.5±2.0)个和14 d BFU-E(59.5±6.5)个]和B组[7 d CFU-GM(12.0±6.5)个和14 d BFU-E(63.5±5.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C组双歧杆菌(12.56±3.25)lgCFU/g、乳酸杆菌(13.56±2.58)lgCFU/g、肠杆菌(5.12±1.45)lgCFU/g、肠球菌(5.14±0.58)lgCFU/g高于A组[(9.26±1.03)lg CFU/g、(8.65±0.84)lg CFU/g、(8.08±0.64)lgCFU/g、(8.15±0.46)lgCFU/g]和B组[(11.35±1.36)lg CFU/g、(12.43±1.14)lgCFU/g、(6.49±0.55)lgCFU/g、(6.66±0.43)lg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浙贝黄芩汤治疗可以有效提高ALL大剂量化疗后患者的G-CSFR、CFU-GM、BFU-E水平,可能更好地改善化疗引起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改善肠道菌群,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张雯宋超钟镇阳呼婷汪梅花拓进宝曹慧琴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黄芩苷调控炎性因子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黄芩苷干预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采集健康志愿者和肠道aGVH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富集分析其测序得到的差异mRNA,取差异mRNA与黄芩苷作用靶点的交集并进行分析。制备SPF级BALB/c H-2 d雄性小鼠的单核细胞悬液(1×10^(7)骨髓细胞+1×10^(7)脾细胞),将其通过尾静脉输入4 h内照射了60Co-X射线的SPF级CB6F1雌性小鼠,造模后小鼠随意分为模型组、黄芩苷组。另取6只CB6F1雌性小鼠作为正常组。造模后黄芩苷组给予30 mg/(kg·d)黄芩苷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每日观察小鼠生存状况。干预结束,检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进行小鼠肠道aGVHD相对评分、小肠黏膜病理炎症评分,小肠组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结果筛选到健康志愿者与肠道aGVHD患者差异mRNA共2131个,KEGG分析发现集中在肿瘤坏死因子等通路上。分析差异基因与黄芩苷作用靶点交集,发现TNF-α、IL-2是黄芩苷治疗肠道aGVHD的核心靶点。小鼠aGVHD模型研究发现,经过黄芩苷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aGVHD相对评分、小肠黏膜病理炎症相对评分降低,血清TNF-α、IL-2下降,小肠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的TNF-α、IL-2表达均降低,均P<0.05。结论黄芩苷能够抑制血清和小肠黏膜TNF-α、IL-2的水平和浸润,降低移植后肠道aGVHD的发病率。
曹慧琴韦玮崔兴
关键词:黄芩苷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肠黏膜网络药理学
再生障碍性贫血线粒体突变与端粒长度相关性的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线粒体突变及端粒长度情况,了解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2014年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45例,留取骨髓及口腔黏膜上皮标本以进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和端粒长度的检测。线粒体全测序检测到了151个突变,分布在18个基因中,其中包括了40个沉默突变及28个框移突变。同时使用HBG作为内参基因,检测了再障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端粒的相对长度(relative T/S value,端粒长度)。结果分析发现非沉默突变的mtDNA突变与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数成负相关。端粒长度与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数成正相关性,而且非沉默突变的mtDNA突变与端粒长度呈负相关性。结论研究提示突变导致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功能紊乱及端粒的缩短是再障患者骨髓衰竭病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这两者还会互相影响。
曹慧琴韦玮崔兴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线粒体DNA突变端粒骨髓衰竭
Neuropilin-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神经菌毛素-1(NRP-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构建NRP-1敲低CCRF-CEM细胞株或使用NRP-1单克隆抗体)抑制NRP-1功能,通过对比抑制NRP-1功能后CCRF-CEM细胞株与正常CCRF-CEM细胞株,确定NRP-1对CCRF-CEM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NRP-1敲低CCRF-CEM细胞株(NRP-1-shRNA)。两种方法抑制NRP-1功能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结论:NRP-1可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能力,抑制细胞的凋亡和降低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刘宇宏曹慧琴刘卉李晓勇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物学特性
显微入路半椎板手术联合超声骨刀对椎管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显微入路半椎板手术联合超声骨刀对椎管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椎管肿瘤患者展开前瞻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全椎板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入路半椎板手术联合超声骨刀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脊柱稳定性,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后3 d及手术后3个月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手术后3 d及手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脊柱功能指数量表(SFI)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脊柱稳定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5.15±10.47)min、(223.82±11.08)mL、(8.12±3.73)d、(21.46±4.1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5.95±11.34)min、(315.35±15.12)mL、(14.85±2.28)d、(33.35±5.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 d,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手术前升高,且观察组IL-6、IL-1、TNF-α水平分别为(237.58±9.12)pg/mL、(31.59±3.24)μg/L、(132.41±18.35)pg/mL,均低于对照组[(485.36±23.15)pg/mL、(38.12±3.64)μg/L、(174.06±22.2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SFI、JOA评分均较手术后3 d升高,且观察组手术后3个月的SFI评分、JOA评分分别为(67.58±11.12)、(20.52±3.3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36±9.35)、(15.69±4.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椎管肿瘤患者采取显微入路半椎板手术联合超声骨刀治疗疗效�
韦玮曹慧琴杨延庆张春满胡国良朱强
关键词:超声骨刀椎管肿瘤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ASXL2和ZBTB7A基因突变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ASXL2和ZBTB7A基因突变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t(8;21)AML患者,对其骨髓样本进行ASXL2和ZBTB7A基因测序,并分析携带ASXL2和ZBTB7A突变的AML患者的遗传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t(8;21)AML患者中发现了ASXL2(33.3%)和ZBTB7A(9.5%)突变。ASXL2突变与野生型患者相比,突变型患者诊断时的白细胞数量显著较高[(9.49±1.85)×10^(9)/L vs(8.3±1.14)×10^(9)/L,P=0.042],性染色体缺失的频率更低(分别为21.43%vs 71.43%,P=0.002),ASXL2突变与ASXL1突变互斥(P=0.035),ASXL2突变患者中染色质修饰基因ATRX和BCOR突变比例较高(P=0.032,P=0.005)。此外,ASXL2和ZBTB7A突变对总体或无事件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在t(8;21)AML患者中检测到ASXL2和ZBTB7A突变。ASXL2和ZBTB7A基因突变对AML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曹慧琴拓进宝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
硼替佐米通过干预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导致神经毒性的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神经毒性的具体机制。方法 观察硼替佐米干预下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活性。检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Associated X,Bcl-2/Bax),自噬膜型LC3/胞浆型LC3(LC3Ⅱ/LC3Ⅰ),P62蛋白,Parkin蛋白,线粒体内膜转位酶23蛋白(Mitochondrial Endomembrane Transposase 23 Protein,TIM23)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和自噬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硼替佐米作用下细胞的自噬情况,进一步验证硼替佐米调控Parkin功能。构建动物模型,进一步证实硼替佐米对坐骨神经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结果 硼替佐米(50 nmol/L)作用下,PC12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下降,电镜下自噬泡数目减少,线粒体结构毁坏严重,LC3Ⅱ/LC3Ⅰ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P6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LC3免疫荧光明显减弱。线粒体标志物Parkin、TIM2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伴有线粒体结构的破坏。过表达Parkin后,硼替佐米对PC12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动物实验结果,硼替佐米可以导致小鼠动物行为学异常,坐骨神经纤维形态不完整,可见明显的脱髓鞘,坐骨神经免疫组化显示LC3和Park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硼替佐米可通过降低Parkin表达,抑制其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路,从而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导致神经毒性。
曹慧琴韦玮张雯崔兴
关键词:硼替佐米PARKIN化疗周围神经病变
NLRP3炎性小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研究
2018年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NLRP3),是胞质型模式识别受体NOD样受体(pyrin domain con-taining, NLR)家族的一员,属于NLR家族中的一个典型代表。NLRP3炎性小体能活化胱天蛋白酶(caspase-1),进一步剪切IL-1β、IL-18前体,使其成为有活性的促炎因子再释放,来参与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免疫应答。近来研究发现,系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升高,且与SLE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LRP3的结构、激活方式及与SLE疾病的研究进展,为寻求更精准的靶向治疗途径作参考。
王嘉妮曹慧琴刘宇宏
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氟达拉滨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巩固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氟达拉滨(FA方案)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巩固化疗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FA方案巩固化疗,Flu 30mg/(m2.d)d1-3,Ara-c(1.0-2.0)g/q12h×3d,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应用FCM以白血病细胞(leukemiam cell,L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两组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并与传统骨髓形态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A方案组MRD逐渐减少,3年复发率48%,对照组3年复发率64%,且容易出现髓外复发,两组差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FA方案组患者均发生IV级骨髓抑制现象,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其他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黏膜炎、肝功能损伤;大多数不良反应能被患者耐受,F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A方案可以清除缓解后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又能预防中枢白血病,不良反应轻,体内代谢快,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巩固化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刘宇宏曹慧琴葛繁梅高雪梅苏保雄郝彩霞刘卉张筱东
关键词:中剂量阿糖胞苷氟达拉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巩固化疗残留病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