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中
- 作品数:56 被引量:40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叶酸对胃癌癌前状态细胞凋亡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赵建学刘顺英单兆伟沈洪邵铭曹大中俞婷
- 关键词:叶酸胃癌癌前状态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 经皮内镜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径
- <正>目的探讨胃镜经皮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本组27例,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25岁,平均57岁。PEG 24例和PEJ 3例, 其中PEG中脑外伤4例,脑梗塞7例,脑出血5例,...
- 欧希龙邱海波杨丹宁孙为豪曹大中刘松桥俞谦张有珍吴自英刘顺英
- 文献传递
- 叶酸对胃癌前病变bcl-2、bax及p53基因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叶酸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组织中bcl 2、bax及p5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胃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前病变患者 3 8例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胃癌前病变组织bcl 2、bax基因表达率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组织p5 3蛋白表达率。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叶酸 10mg ,每天三次 )与对照组 (硫糖铝 1.0 ,每天四次 )各 19例 ,治疗结束复查组织中bcl 2 ,bax基因表达率及p5 3蛋白表达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cl 2基因表达率降低 (P <0 .0 5 ) ,bax基因表达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率增高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叶酸干预可促进胃癌前病变组织中p5 3基因的表达 ,抑制bcl 2基因的表达 。
- 曹大中刘顺英孙为豪赵建学欧希龙俞谦俞婷吴自英张有珍
- 关键词:叶酸胃癌前病变BCL-2基因BAX基因P53基因
- 叶酸对胃癌前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研究叶酸对胃癌前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胃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癌前病变患者38例(结肠型肠上皮化生18例和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0例),癌前病变组织经胃蛋白酶消化液消化成单个细胞后,采用PI单染法和Annexin V FITC/PI双参数染色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将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9例(每组包括结肠型肠上皮化生9例和轻、中度非典型增生10例),治疗组给予叶酸10 mg,3次/d,治疗3 mo,对照组给予硫糖铝1.0 g,3次/d,治疗3 mo,治疗结束后复查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叶酸具有诱导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作用。
- 曹大中刘顺英赵建学
- 关键词:叶酸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DNA甲基化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胰腺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调查分析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胰腺炎(CP)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借鉴参考。方法将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7例CP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导致CP的危险因素,再对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更具有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67例患者中Hp感染33例,感染率为49.3%,对照组40例患者中Hp感染9例,感染率为22.5%;高血脂症、肝胆性疾病史、自身免疫病史及Hp感染与发生CP呈显著相关性;自身免疫疾病史(β=1.169,OR=1.994)、高血脂症(β=1.402,OR=3.276)、肝胆性疾病史(β=1.398,OR=2.681)及Hp感染(β=1.226,OR=1.337)会增加发生CP的风险,是更具独立的高危因素。结论 Hp感染会显著增加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是慢性胰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治疗Hp感染对于预防慢性胰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 俞婷卢芩曹大中俞谦欧希龙王智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胰腺炎
- 布-加氏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 2001年
- 曹大中
-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B超彩色多普勒血管造影
- 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评价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2年
- 孙为豪曹大中吴自英张有珍毛翠华刘顺英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 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
- <正>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的方法。方法:30例患者经皮胃镜胃造瘘术(PEG)采用Pull法,3例小肠造瘘术(PEJ),PEJ在PEG 基础上,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小肠造瘘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
- 欧希龙曹大中俞谦张有珍吴自英刘顺英邱海波刘松桥杨丹宁孙为豪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5年12月间行EMR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共计42个病灶。内镜分型:隆起型(Ⅰ型)9个,其中亚蒂型(Ⅰsp)2个,无蒂型(Ⅰs)7个;平坦型(Ⅱ型)33个,其中平坦隆起型(Ⅱa)23个,平坦隆起加平坦凹陷型(Ⅱa加Ⅱc)4个。表面平坦型(Ⅱb)6个。直接用圈套器切除38个病灶;另4个用透明帽切除病灶大小为0.6 cm×0.6 cm至3.0 cm×3.5 cm,均为扁平病灶。40个病灶取到组织进行病理检查,36个病灶(90.0%)获完全切除,其中2个病灶2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3次分割切除;4个病灶未完全切除;另2个病灶无病理结果,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切除和进行病理分型。切除后病灶的组织学分型:早期癌4个(活检仅1个);重度不典型增生11个(活检仅8个),中度17个(活检20个);单纯腺瘤6个(活检7个);非腺瘤性息肉2个(活检4个);24个病灶(60.0%)手术前后病理诊断一致;EMR术后病理诊断早期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较活检比例高。全组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5次在切除后局部出现少量渗血。结论EMR操作简单、安全,病灶切除完全。
- 欧希龙孙为豪曹大中俞谦俞婷颜芳张有珍吴自英刘顺英
-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胃肠肿瘤癌前状态
- 缺血性结肠炎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上较少见,早期不易鉴别,常误诊。我们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确诊的5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等。
- 欧希龙孙为豪曹大中俞谦俞婷产松苗陈国胜颜芳张有珍吴自英刘顺英
-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下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