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HMW-GS积累及GMP粒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在225kghm?2施氮水平下,设置起身肥(SE,GS30)、拔节肥(JT,GS32)和孕穗肥(BT,GS41)3个追施氮肥处理(底追比1:1),研究了追肥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和弱筋小麦鲁麦21籽粒HMW-GS积累和GMP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籽粒HMW-GS于花后14d均已形成,济南17籽粒HMW-GS和GMP含量均高于鲁麦21,说明强筋小麦具有较强的谷蛋白积累能力。济南17成熟期籽粒HMW-GS和GMP含量以SE处理最高,施氮时期后移其含量呈下降趋势。JT处理显著提高鲁麦21灌浆中后期HMW-GS的积累速度,延长HMW-GS的快速积累期。济南17SE处理和鲁麦21JT处理的籽粒x型亚基(1、4或5、7)在灌浆中后期的积累速率显著提高。追肥时期对y型亚基的积累速率无显著影响。追氮时期后移均提高两品种籽粒GMP小颗粒的(粒径<12μm)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降低大颗粒(粒径>100μm)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济南17粒径>12μm的GMP颗粒数目百分比因追氮时期后移而增加,鲁麦21粒径>12μm的GMP颗粒数目百分比则降低。含4+12亚基的强筋小麦济南17比含5+10亚基的弱筋小麦鲁麦21偏向于更高的大颗粒体积比例,说明亚基间的聚合和GMP颗粒的分布不仅与亚基类型有关,而且与单位面粉中亚基的含量密切相关。
- 曹丽王振林戴忠民尹燕枰翟学旭倪英丽蔡铁李勇王平陈二影郭俊祥陈晓光
- 关键词:小麦施氮时期
- 施氮时期对冬小麦植株-土壤体系肥料氮去向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15N示踪试验,研究了黄淮地区施氮时期对冬小麦植株-土壤体系肥料氮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时期后移,小麦籽粒中的氮素含量增加,叶和茎中氮素含量降低。小麦植株氮素总积累量以拔节期追氮最高。拔节期追氮更有利于提高籽粒的氮素积累量,降低营养器官的氮素积累量,促进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不同施氮时期条件下,冬小麦的氮肥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表现为拔节期追氮最高。拔节期追氮更有利于促进强筋小麦品种氮素的吸收,提高中弱筋小麦品种氮素的利用。小麦植株氮素总积累量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随施氮时期的后移呈降低趋势。推迟施氮时期,植株氮素总积累量来自基肥氮的比例增加,来自追肥氮的比例减少。随施氮时期后移,肥料氮在0~100 cm土壤中的残留呈现增加趋势。与起身期和孕穗期追氮相比,拔节期灌溉后追施氮肥,肥料氮在20~60 cm土壤中残留量最大。综合分析肥料氮在小麦季的去向得出,拔节期追氮肥料氮去向更均衡。
- 翟学旭王振林戴忠民王平尹燕枰曹丽崔正勇吴光磊
- 关键词:黄淮地区冬小麦15N示踪施氮时期氮素利用效率
- 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不同追氮时期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采用通气法研究了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非灌溉条件下,麦田追肥氮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5~25 d内,追氮时期由起身期(SE,GS30)推迟到拔节期(JT,GS32),追肥氮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大且出现时间提前;继续推迟至孕穗期(BT,GS41),氨挥发速率峰值减小。SE、JT和BT三个追氮时期的氨挥发损失量分别占追肥氮的24.84%~25.32%、25.42%~25.50%和14.77%~16.62%。灌溉(60 mm)条件,不论何时追氮,麦田追肥氮氨挥发速率均变化较小,氨挥发损失量在N 0.40~0.55 kg/hm2之间,仅占追肥氮的0.36%~0.49%。非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10—20 cm土壤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此外,氨挥发还与农田土壤表面的通气状况有关,多穗型小麦品种更有利于减少麦田氨挥发的损失。
- 翟学旭王振林戴忠民刘霞王平刘海涛尹燕枰曹丽徐彩龙崔正勇吴光磊
- 关键词:追氮时期灌溉氨挥发
- 不同部位和温度处理对牛宰后AMPK活性、能量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
- 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被称之为真核细胞的“代谢感受器”,是调控细胞内ATP和AMP水平的“燃料开关”,能够调节糖代谢。代谢速率和程度尤其是在宰后早期能够极大的影响肉品的品质。...
- 曹丽
- 关键词:牛肉品质能量代谢温度处理
- 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谷蛋白积累的调控效应
- 本试验于2009-2011年生长季,种植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试验农场。选用强筋小麦济南17(蛋白质含量14.7%,湿面筋含量33.8%)和弱筋小麦鲁麦21(蛋白质含量12.1%,湿面筋含量27.4%),在225kg hm-...
- 曹丽
- 关键词:小麦施氮时期氮素代谢
- 文献传递
- 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HMW-GS含量及GMP粒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为给小麦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藁优8901和中筋小麦品种泰农18为材料,研究了高(HD,24×105·hm-2)、中(MD,18×105·hm-2)、低(LD,12×105·hm-2)3个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含量和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藁优8901的GMP含量表现为MD>HD>LD,而泰农18则表现为MD>LD>HD,均以MD的最高。不同密度条件下藁优8901籽粒的总HMW-GS含量均高于泰农18,表明强筋小麦具有较强的谷蛋白积累能力。2个品种籽粒的单个HMW-GS含量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不同,但都以MD的最高,种植密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籽粒HMW-GS含量的提高。GMP的粒度分析表明,MD处理提高了2个品种籽粒GMP大颗粒(粒径>100μm)体积百分比,说明中等种植密度有利于大粒径GMP颗粒的形成。
- 戴忠民范业泉吴儒刚曹丽王振林
-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
- 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谷蛋白积累的调控效应
- 本试验于2009-2011年生长季,种植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试验农场。选用强筋小麦济南17(蛋白质含量14.7%,湿面筋含量33.8%)和弱筋小麦鲁麦21(蛋白质含量12.1%,湿面筋含量27.4%),在225kghm-2...
- 曹丽
- 关键词:小麦施氮时期籽粒产量氮素代谢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谷蛋白大聚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