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茂枝
- 作品数:114 被引量:246H指数:9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从混沌走向清晰——百年语文教育科学化的轨迹探寻被引量:4
- 2007年
- 一部百年语文教育史,其实也是一部语文教育科学化的探索史。这种科学化主要体现在:课程价值取向从人文教化走向母语教育,教学内容从面面俱到走向突出重点,能力培养从感悟摸索走向掌握理法,训练体系从盲目随意走向系统有序。因此,科学化的语文教育课堂表现出浓厚的理智性、确定性、逻辑性、可操作性,语文教育告别混沌和蒙昧,走向明确和清晰。
- 施茂枝方元山
- 关键词:语文教育混沌
- 写有特点的还是写印象深的--四下第五单元“游”的文体特点与内容取向
- 2025年
- 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编排的习作是“游__”。以下是发表于期刊的教学设计,代表了当下游记但不限于游记的写作教学的典型教法。第一步,回顾写法并选择景点。1.简单回顾课文,简要梳理写法。联系《记金华的双龙洞海上日出》小结:(1)有顺序地写游览过程;(2)有重点地写景物;(3)写出景物特点。
- 陈夏兰施茂枝
- 关键词:教学设计文体特点写作教学游记习作
- 教师培训:有“变化”才有效
- 2012年
- 教师培训工作的生命就在于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因此,目标制定着眼于让培养对象获得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课程设置努力以"变化"满足"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需求为依据,尤其是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真正促使"变化"落到实处,并采用独立评估的方式使变化得到实证。
- 施茂枝
- 关键词:教师培训
- 童话体:低年级写话的最佳选择
- 2011年
- 新世纪课程改革推行了9年,小学语文教学取得长足进步,但不得不说,写作教学依然在一线教师茫然失措、教学效益依旧不高的困境中徘徊。由于各个学段写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的不同,教学难点也不同,
- 施茂枝
- 关键词:初等教育童话故事语文教学
- 略读课文的定性与教学
- 2009年
- 如何为略读课文定性?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对此,广大语文教师深感困惑。澄清、探讨这两个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 叶秀萍施茂枝
- 关键词:教学教师语文
- 确定课文教学重点的客观依据
- 2015年
- 教学重点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是教学设计中教师须优先考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每一篇课文都内含丰富而繁杂的内容,教师从中取舍并最终确定教学价值的所在(特别是核心教学内容),对专业性要求更高。若教师仅凭主观的阅读感受进行取舍,偏差就不可避免,
- 范贞花施茂枝
- 关键词:教学重点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价值
- 生本·谐律·整合·共生——我的有机语文观被引量:1
- 2014年
- 有生命,活生生,所有组成部分或构成要素都互相关联,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是为有机体。语文也是有机体,生本、谐律、整合、共生是其主要特征。生本,即以学为本,这是有机语文的核心指导思想,表现在实施过程中就是将"为谁教"的考虑置于"教什么"和"怎么教"之上,用"为谁教"统领"教什么"和"怎么教"。
- 施茂枝
- 关键词:身心发展规律教学观学理依据汉字学
- 点击三个关键词——兼谈口语交际教学的三个失误被引量:3
- 2005年
- 包章福施茂枝
-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关键词口语交际课情境
- 支玉恒老师的“三真”课堂
- 2020年
- 支玉恒老师的课堂,有“三真”:真目标、真学习、真角色。真目标,即确立的是本真和本然的目标,是应然和正确的目标——目标为真,才能确保教学内容为真,才能确保教学行为在做语文课该做的事。真学习,即一直以教师的教推动着学生的学,让学习真实地发生——产生学习动机,获取解决冲突的方案,解决冲突。真角色,即切实履行“导师”的职责,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心理矛盾,指点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评点解决问题的结果,让学生自知、自会、自能。
- 施茂枝
- 关键词:教学艺术
- 解读课程性质切勿望文生义——再谈阅读教学中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 2015年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专辑中简称2011年版课标)颁布以来,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关键词的讨论不断,实践不断。但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落实于小学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发现一些或新或旧的问题。基于当下语文课堂上的一些“语用”误区或片面化的现象,我们有必要从根源处,以不同视角审视我们认识或解读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剖析我们秉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原则进行的教学实践。本专辑中,施茂枝教授立足课标,引入国际视野,通过对“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的重新定位,于辨析中阐述了“内容理解”之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王金炼老师和程少波老师则根据自身在阅读、写作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感,为学生达到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共同提升提供了备课视角与教学策略。他们的见解,为我们更全面地思考、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供了思路。
- 施茂枝
- 关键词: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课程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