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培红

作品数:7 被引量:72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监护
  • 2篇ICU
  • 1篇底盘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循证护理实践
  • 1篇循证护理学
  • 1篇压头
  • 1篇疫情
  • 1篇疫情防控
  • 1篇有压
  • 1篇职业倦怠
  • 1篇止血
  • 1篇止血带
  • 1篇伤口
  • 1篇社会支持
  • 1篇身体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施培红
  • 3篇石卫琳
  • 2篇金煜峰
  • 2篇倪洁
  • 2篇刘治平
  • 1篇郎黎薇
  • 1篇杨慧颖
  • 1篇叶婷
  • 1篇胡婷
  • 1篇张铮
  • 1篇倪健
  • 1篇谷佳
  • 1篇黄莺

传媒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减少ICU患者身体约束的循证护理实践被引量:54
2019年
目的应用基于循证的最佳实践证据以减少ICU身体约束的使用。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实践证据,并采用澳大利亚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将最佳实践证据应用于本院各ICU,共110张床位,比较应用前后ICU身体约束使用率及身体约束使用不正确率。结果采用循证干预措施前后,ICU身体约束使用率分别为40.89%和3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身体约束使用不正确率从33.12%降到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率分别为3.12%和2.94%。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可进一步规范身体约束的使用,在不增加意外拔管风险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ICU身体约束使用率和约束使用不正确率。
徐燕石卫琳郎黎薇施培红杨晓莉曹艳佩
关键词:循证护理学重症监护病房
一种止血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止血带包括,柔性的带条,固定带头,为内部设有贯通的矩形孔的方管形,矩形孔的宽度不小于带条的宽度,固定带头的一个开口端的端面与带条的一端固接,矩形孔内设有压槽,所述压槽的方向与矩形孔的长度方向垂直;按压...
晨曲石卫琳刘治平倪健陈裕春金煜峰施培红
文献传递
一种急诊用换药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用换药车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底盘,底盘上安装连接有若干个立柱,底盘上方设置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通过部分立柱与底盘相连接,操作平台表面开设有洗污槽,洗污槽呈漏斗结构,洗污槽底部连通有回...
施培红郎黎薇黄莺张铮石卫琳杨慧颖
文献传递
品管圈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作用,提高护理安全.方法 成立安畅圈,选定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率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并按步骤实施,确认活动效果.
倪洁施培红谷佳纪迎洁
入ICU前访视对病人ICU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入ICU前访视对于预防ICU综合征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外科术后病人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入ICU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给予入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入ICU前访视。利用重症监护室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的结果比较两组病人ICU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收治ICU的外科术后病人实施入ICU前访视能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陆爽爽胡婷倪洁施培红
关键词:外科术后病人访视ICU综合征
气道置管口腔冲洗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气道置管口腔冲洗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口腔冲洗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采用理论讲解、操作示范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对我院中心监护室50名轮转护士实施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操作考核。结果操作考核合格率为100%,平均(94.8±2.3)分,94.4%的护士喜欢改进后的教学模式,认为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口腔冲洗临床实践能力。结论改进后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护士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
施培红叶婷
关键词:口腔冲洗教学模式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2023年
目的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方法2021年9月—11月,通过网络问卷平台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4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社会支持状况,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评估护士职业倦怠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以及简单斜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护士症状自评量表阳性项目数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常模(P<0.01),强迫症状、恐怖与精神病性3个因子症状得分较国内护士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与症状、职业倦怠均呈负相关关系(r=-0.312、-0.237,P<0.01),职业倦怠与症状呈正相关关系(r=0.580,P<0.01)。护士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β=-0.193,P<0.001)。对于高社会支持水平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护士,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预测均显著(P<0.001)。结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会支持能削弱职业倦怠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马爽金煜峰石卫琳刘治平施培红
关键词:护士社会支持心理健康职业倦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