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损伤
  • 5篇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 3篇昏迷
  • 3篇昏迷患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褪黑素
  • 2篇盐耗综合征
  • 2篇预后
  • 2篇褪黑素
  • 2篇综合征
  • 2篇颅脑损伤后
  • 2篇脑损伤后
  • 2篇脑盐耗综合征
  • 2篇黑素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选择性
  • 1篇血症
  • 1篇压力梯度

机构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方蓉
  • 7篇姜启周
  • 4篇徐海松
  • 4篇肖国民
  • 4篇裘五四
  • 3篇吴建跃
  • 3篇王卫民
  • 3篇张眉
  • 3篇程军
  • 1篇袁云鹏
  • 1篇陆峰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重型颅脑损伤而昏迷的患者长期不能经口进食,需放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但易致反流性食管炎和吸人性肺炎,使病情恶化。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与消化内科联合开展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总结报道如下。
方蓉姜启周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经口进食放置胃管
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较脑盐耗综合征(CSWS)少见。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者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20例病人,并结合文献,就SIADH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方蓉姜启周
关键词: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颅脑损伤后脑盐耗综合征SIADH低钠血症发病机制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的成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1例成年颅脑损伤且昏迷患者,根据伤后入院时GCS评分分为特重型;重型及中型三组进行研究。同时选择31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颅脑损伤组分别...
王卫民肖国民裘五四吴建跃程军姜启周徐海松张眉方蓉
关键词:血清褪黑素颅脑损伤昏迷预后
文献传递
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大鼠外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选择性亚低温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选择性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局部降温法在伤后30 min内达到亚低温目...
裘五四王卫民姜启周肖国民程军吴建跃徐海松张眉方蓉袁云鹏陆峰
关键词:脑损伤脑水肿
文献传递
创伤性脑损伤:当前的争议和临床试验
2013年
本篇综述讨论了目前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存在的争议以及临床试验等有关问题的最新进展。如高渗性盐水降低颅内压;脑组织氧监测和输血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血糖控制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影响;去骨瓣减压术有效性;以及胞二磷胆碱、孕酮和环孢素药物临床试验进展。
方蓉肖国民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的成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1例成年颅脑损伤且昏迷患者,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特重型、重型及中型三组进行研究。同时选择31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颅脑损伤组分别在入院后第1、37、日早晨6:00,下午16:00采集2次血标本并测定其MT水平。根据不同转归,在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分别对颅脑损伤组各组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至出院,全组存活48例,死亡13例,死亡病例死亡前平均血清褪黑素水平为19.1±9.8pg/ml。各颅脑损伤组血清MT水平在损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重型组和特重型组的MT水平显著低于中型组(P<0.05),特重型组的MT水平又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T水平越低,颅脑损伤的病情越重,GOS预后评分越低,患者的伤残程度越重。
王卫民肖国民裘五四吴建跃程军姜启周徐海松张眉方蓉
关键词:血清褪黑素颅脑损伤昏迷预后
一侧大脑损伤患者两侧半球压力梯度的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一侧大脑损伤后两侧半球压力梯度的变化及开颅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一侧大脑额、颞叶脑挫伤、硬膜下脑内血肿的患者,CT显示伤侧有占位效应、中线向对侧移位。入院后即分别于两侧额部钻颅置入光导纤维传感器行两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压(BPP)监护,所有患者都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收集两侧大脑半球BPP数据,并行配对分析。结果术前监测的两侧B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当时、术后24h、48h监测的两侧B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的两侧脑组织压力均比手术前明显下降。结论为及时掌握颅内准确信息,BPP监护传感器应放置于伤侧大脑半球为宜。当一侧大脑损伤、出血时,伤侧大脑半球便成为颅内压增高的源头,并与对侧大脑半球形成了压力梯度。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不但有效降低了颅内压,还消除了两侧大脑半球的压力梯度,移位的脑组织能得以复位。
姜启周裘五四方蓉徐海松
关键词:脑损伤颅内压大脑半球
颅脑损伤后脑盐耗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的病人并发脑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盐耗综合征的病例。结果18例低钠血症症状恢复,2例死于急性脑肿胀。结论颅脑损伤后若发生高尿钠、低血钠、中心静脉压下降的情况应诊断为CSWS。并需与尿崩症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鉴别。
方蓉姜启周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盐耗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