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颖怡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肺
  • 2篇单肺通气
  • 2篇血压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手术
  • 2篇麻醉
  • 2篇患儿
  • 2篇肺通气
  • 2篇NUSS手术
  • 1篇低血压
  • 1篇低血压状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压
  • 1篇新生儿
  • 1篇血压测量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有创

机构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5篇徐颖怡
  • 3篇张国强
  • 2篇王怀贞
  • 2篇刘佩珍
  • 2篇宋兴荣
  • 2篇倪锦
  • 1篇佘守章
  • 1篇佘应军
  • 1篇彭亮明
  • 1篇谢观土
  • 1篇谭永红
  • 1篇张国强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东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儿低血压状态时振荡法无创血压测量准确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儿低血压状态下无创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术中需要静吸复合全麻并气管插管的婴幼儿24例,术中采用异氟醚降低患儿血压至大于基础值的30%,对比迈瑞公司的振荡法无创血压模块(采用迈瑞PM-9000监护仪)和听诊法对患儿血压监测的测量值。结果振荡法无创血压模块和听诊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收缩压平均偏差为-0.11,舒张压为4.57;收缩压标准方差为5.11,舒张压为5.98。结论低血压情况下振荡法无创血压测量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张国强倪锦王怀贞刘佩珍徐颖怡
关键词:小儿低血压无创血压
婴幼儿无创和有创动脉血压对比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无创血压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性。方法选择术中需要进行有创监测的婴幼儿17例,行腋动脉穿刺连续测量有创血压后,在同侧肢体间断测量肱动脉无创血压,并将无创血压结果与有创血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比较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平均偏差为-0.03846,舒张压为-2.52198;收缩压标准方差为4.673146,舒张压为6.097464。结论在婴幼儿无创血压测量结果可以准确反映病人的血压状况。
张国强倪锦王怀贞刘佩珍徐颖怡
关键词:婴幼儿动脉血压
新生儿七氟烷吸入诱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45例新生儿患者,ASAⅠ~Ⅲ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的MAP和HR。结果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A组(P〈0.01)。在插管后1,3,5min3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0.01)。在插管后的1,3,5min时间点上,3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0.01);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0.01),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七氟炕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佘应军张国强谭永红谢观土彭亮明徐颖怡
关键词:七氟烷新生儿吸入诱导麻醉
两种不同麻醉对Nuss手术单肺通气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或七氟醚麻醉对电视胸腔镜下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术)单肺通气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采用支气管封堵技术单肺通气下行Nuss手术的漏斗胸患儿24例(ASAⅠ级),根据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随机分...
徐颖怡宋兴荣
文献传递
两种不同麻醉对Nuss手术单肺通气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对电视胸腔镜下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单肺通气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采用支气管封堵技术单肺通气下行Nuss手术的漏斗胸患儿24例,根据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组(S组),每组12例。在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结束前(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检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及血气分析,术中监测两组患儿麻醉期间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Narcotrend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中心静脉压、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值、P-V环,并根据Narcotrend值的变化调整丙泊酚剂量或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两组患儿Narcotrend值为45±5,观察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及躁动情况,记录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P组TNF-α在T3时升高,IL-6在T2时升高、T4时降至基础水平,MMP-9在T3及T4时升高(P<0.05),而IL-10在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NF-α及MMP-9均在T3时升高(P<0.05),IL-10在T4时升高,而IL-6在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S组比较,各炎性因子浓度在T0~T4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儿的苏醒时间[(54.0±5.1)min]长于S组[(48.2±4.6)min],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于S组[8.3%vs 33.3%,P<0.05]。结论丙泊酚或七氟醚-瑞芬太尼两种不同麻醉Nuss手术单肺通气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丙泊酚麻醉下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低,而七氟醚苏醒时间较短。
徐颖怡佘守章张国强宋兴荣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醚单肺通气炎性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