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荣
- 作品数:6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2
- 2013年
-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1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55例)和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110例患者术后获6~34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外固定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7.98±8.65)mL]少于内固定组[(74.98±10.34)mL],手术时间【(15.76±2.76)min】、住院时间【(6.97±1.95)d】和骨折愈合时间[(27.96±2.73)周]均短于内固定组[(65.04±13.94)min、(11.86±3.72)d、(34.28±4.72)周】,以上项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akim等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评价标准评定疗效: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92.7%(51/55)、89.1%(49/5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5/55)、7.3%(4/55),以上项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较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而内固定治疗则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 金粉勤薛锋徐雪荣
- 关键词:桡骨骨折关节不稳定性外固定器骨板
- 股骨转子间骨折小转子移位对髋关节屈曲肌力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Shao等^[1]总结中国台湾1996至2002年期间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总发生率为每年57.54/10000,7年间其发生率从每年49.56/10000增加至64.37/10000,总体增长30%。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当合并有小转子骨折时,保守治疗易发生肢体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所以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
- 金粉勤薛锋韩本松徐雪荣倪伟峰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小转子髋关节屈曲肌力髋部骨折骨折类型
- 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2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56例)和带锁髓内钉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优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去除内固定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外固定支架组术后优良率为88%,带锁髓内钉组为89%(P〉0.05)。外固定支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带锁髓内钉组明显减少或者缩短(P〈0.01)。而带锁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去除内固定时间较外固定支架组明显缩短(P〈0.01)。外固定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而带锁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相对带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组织损伤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而带锁髓内钉治疗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 金粉勤薛锋徐雪荣
- 关键词:外固定器胫腓骨骨折
- 体内不同环境对组织工程血管形成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体内不同环境对组织工程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犬10只;切取一侧10 cm隐动脉,消化、离心收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Ⅰ型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种植于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膜表面,在直径3 mm聚乙烯管壁外包绕3层,制成管状组织工程支架20支。将支架分别植于犬皮下和套于股动脉管壁外,即皮下组、动脉周围组(n=10)。术后4周,取出培养组织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行组织工程血管形成评分及抗静水压检测。结果皮下组管腔结构不完整,内皮及平滑肌种子细胞增殖弱,SIS支架材料分解慢,腔面无内皮细胞覆盖;动脉周围组可见完整血管样结构形成,种子细胞生长增殖良好,管腔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平滑肌细胞形态、分布良好。皮下组、动脉周围组组织工程血管形成总评分分别为(5.529±0.272)和(14.824±0.25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静水压二组分别为(67.0±5.8)kPa和(247.0±3.5)kPa,动脉周围组与皮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内不同环境对细胞增殖和组织工程血管形成有明显影响。
- 韩本松范存义薛锋徐雪荣王维才王一飞
- 关键词:体内环境血管形成动物
- 体内环境培养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人造血管是临床组织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器官,但小口径人造血管易于栓塞、难以长期保持通畅,而组织工程血管虽有永久替代作用,培养时间长,不符合血管修复的临床实际。寻找既能及时修复血管、恢复血运,又能在体内形成生物性血管保持长期通畅,是最理想的血管修复重建方法。目的:观察以改性猪小肠黏膜下层组织为支架,在体内血流条件下培养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包绕3mm聚乙烯管制成30个3层管状支架,植入犬股动脉缺损处进行桥接吻合为实验组;植入犬皮下组织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检测评价血管的形成过程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14个血管支架保持通畅,有明显的血管生物结构形成,种子细胞生长增殖良好,管腔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平滑肌细胞形态、分布良好;对照组管腔结构不完整,种子细胞增殖弱,腔面无内皮细胞覆盖。结果表明通过体内组织工程技术可在血流条件下培养形成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 韩本松范存义张菁薛锋徐雪荣王维才
-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血管通畅率免疫组织化学
- 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38例(45足)用空心钉治疗,37例(45足)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对两种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7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10.32±2.18)个月。空心钉组优良率为93.33%,钢板组优良率为91.11%,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钢板组比较,空心钉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缩短或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骨折愈合时间、Bhler角、Gissane角、跟骨距骨宽度和踝关节活动范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复位后再塌陷及骨折端再移位,手术简便、手术创伤小,是治疗跟骨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 赵航薛锋单连成徐雪荣张东
- 关键词:空心钉跟骨骨折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