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作品数:54 被引量:188 H指数:7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骨密度测量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介入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头骨密度值,根据骨密度值在介入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探讨骨密度值与股骨头无菌坏死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运用骨密度测量评价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3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全部病... 袁牧 谭玉林 张阳 杨培培 谢波 钱景瑜 魏建筑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介入治疗 骨密度 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2000年 目的 :评价金属内支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及合并食管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与不锈钢自膨式“Z”型支架治疗食管狭窄 30例 ;其中合并食管气管瘘 10例、食管纵隔瘘 2例。支架置入在X线电视监测下进行。结果 :所有支架置入均获成功 ,患者进食困难症状得到改善 ,合并食管瘘的瘘口完全封闭 ,临床症状缓解。随访 1~ 12个月 ,2例支架移位、1例良性狭窄 1个月后复发 ,其余保持支架通畅。结论 :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及食管瘘 ,是一种安全。 华元人 谭玉林 张阳关键词:食管狭窄 食管内支架术 疗效 脑氧饱和度监测下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脑氧饱和度数值监测下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择期手术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B组)和对照组(C组)共3组,每组各30例。A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为60%~70%,B组rScO2为71%~80%。检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及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结果 A、B两组术中及术后NSE、S100β蛋白浓度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1 d及术后7 d MMSE、MoCA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留观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手术术中rScO2降低可能诱发POCD,术中维持rScO2在一定范围内可降低POCD的发生,术中rScO2的下降与POCD的发生两者之间有关联性,监测rScO2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庄芹 李晓红 张从利 张阳 汪东升关键词:脑氧饱和度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乌司他丁联合多索茶碱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多索茶碱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肺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患者80例,年龄65~80岁。随机均分为4组,各组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其中U组(乌司他丁10kU/kg)、D组(多索茶碱4mg/kg)、U+D组(乌司他丁联10kU/kg+多索茶碱4mg/kg)和C组(对照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在单肺通气(OLV)前(T0)、OLV后60min(T1)、双肺通气后(T2)及手术结束(T3)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和10(IL-6和IL-10)及丙二醛(MDA)的浓度,并检测上述各个时间点的血气。记录患者术中OLV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和尿量,观察术后患者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一般资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3时,与C组相比较,U组、D组和U+D组的TNF-α、IL-6和MDA浓度明显降低、IL-10明显增高、术后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D组和U+D组的PaO_2明显增高(均P<0.05),而U组的PaO_2无明显升高(P>0.05)。与U+D组相比较,U组和D组的TNF-α、IL-6和MDA浓度高于U+D组,IL-10及PaO_2低于U+D组,术后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也高于U+D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多索茶碱可抑制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OLV期间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对食管癌患者手术引发的肺损伤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刘刚 孟炎 张阳 张从利 李晓红关键词:乌司他丁 多索茶碱 食管癌根治术 肺保护 胸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胸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术后镇痛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依照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各51例,研究组给予胸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给予胸神经阻滞,分别在手术后2h、12h、1d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调查,并在12h内、术后12~24h记录两组的补救镇痛次数,同时观察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两组镇痛结果。结果:研究组术后2h、12h、1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h内、术后12~24h的补救镇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吐药物用量、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术后镇痛中效果更为突出,能够快速减轻疼痛,并减少术后补救镇痛次数,避免恶心呕吐现象发生,麻醉效果更好,住院时长更短,值得推广。 张阳 李晓红关键词:乳腺癌 术后镇痛 PBL结合个体化教学在介入科进修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科进修医师培养的教学新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放射科2010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进修学员40名进修带教情况,针对进修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情况,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采取PBL教学法和个体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系统化培训介入放射学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跟踪随访其结业后开展工作情况。结果经过本方法培训,所有进修医师均能独立进行介入放射专业诊疗工作,培训效果显著。结论PBL教学法联合个体化教学法能够全面提高介入放射专业进修医师独立开展介入放射诊疗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可以推广的临床教学方法。 袁牧 杨培培 谭玉林 张阳 张顺花 祝子祎 周慧赟关键词:PBL 个体化教学 介入放射 进修医师 教学 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ur head,ANF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ANFH患者,全部病例均经X线、CT及MRI检查证实。经股动脉行Seldinger法穿刺插管,先行血管造影,再将导管超选择至病变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一定量溶栓及扩血管药物行介入治疗,术后血管造影观察病变股骨头供血情况,1周后所有病例行第2次介入治疗,方法同前,并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均不同程度增粗、增多,血供较术前丰富;随访发现患者关节疼痛缓解率达95%。结论:介入法是治疗ANFH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袁牧 张阳 石士奎 杨培培 谢波 汪红梅 华元人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介入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在肺部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本科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21例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7例,女4例,年龄35-79岁.所有病例均采用... 杨培培 谭玉林 华元人 张阳 石士奎 袁牧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95例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0年8月收治的9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在全脑血管造影的同时或择日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经导引导管引入微导管和与之相匹配的微导丝.头端经过塑形的微导管在微导丝配合下置入瘤腔并固定于距瘤颈1/3处,选择大小适合的GDC进行栓塞治疗,依次将GDC填入瘤腔.结果:95例中,84例动脉瘤100%栓塞,8例95%栓塞,2例90%栓塞,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微导管无法到位放弃治疗.94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3例术中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出血,治疗后痊愈; 1例前交通动脉瘤治疗过程中见同侧大脑前动脉未显示,立即经引导管罂粟碱推注、40万尿激酶溶栓后再通,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谭玉林 张阳 谢波 袁牧 杨培陪 华元人关键词:可脱性弹簧圈 栓塞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评估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收集100例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患者的MSCTA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空间构象的差异、并进行破裂风险评估。结果男、女性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6);破裂组中,女性发病年龄大于男性(F=15.829,P<0.001);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破裂率均高于颈内动脉虹吸段(χ2=9.982,P=0.002;χ2=16.226,P<0.001);Ⅱ类与Ⅲ类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0841),均高于Ⅰ类(χ2=7.592,P=0.006;χ2=17.477,P<0.001)。结论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与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空间构象存在一定相关性。 石士奎 朱广辉 张少军 谢宗玉 余晾 张阳 沈俊杰 訾刚关键词:囊状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