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力
- 作品数:171 被引量:229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导航下射频治疗骨转移性疼痛的初期临床研究
- 目的:晚期恶性肿瘤骨骼转移导致的疼痛和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局部放疗、侵入性手术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多有局限。射频消融能够以"最小侵袭"实现转移病损的"原位灭活",即刻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 石锐屠重棋段宏张闻力闵理周勇
- 关键词:导航射频骨转移疼痛
- 保留关节的异形假体设计策略及早期临床评价
- 目的 评价保留关节的异形假体置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三维CT和MRI成像,测量出需要整块切除的肿瘤大小、形态,结合肢体骨关节生物力学原理,个体化优化设计、定制出保留关节的异形假体进行置换手术,术后进行影像学和功能...
- 屠重棋段宏闵理张闻力石锐周勇罗翼洪嵩
- 关键词:保留关节恶性骨肿瘤安全性
-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共收治骨盆和骶骨肿瘤患者156例。其中51例采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控制术中出血(球囊组),105例行传统外科切除术(常规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球囊组和常规组分别有92.2%(47/51)、86.7%(91/105)的患者获得整块切除或边缘切除。球囊组手术时间(171.96±65.16)min,术中出血量(746.86±722.73)mL,输血量(411.76±613.73)mL,术后引流量(294.50±146.09)mL,术后拔管时间(2.98±1.07)d,常规组分别为(223.10±111.54)min、(1 582.57±1 130.30)mL、(1 081.90±937.14)mL、(362.67±155.79)mL、(3.44±1.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住院时间、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控制出血可以充分显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适当延长球囊阻断时间,并不增加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可明显提高肿瘤整块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 罗翼段宏闵理石锐张闻力周勇邹昌屠重棋
- 关键词:骶骨肿瘤骨盆肿瘤球囊阻断腹主动脉并发症
- 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假体保肢术后假体生存分析及功能评估
- 目的 了解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假体保肢术后患肢功能和假体生存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共86例接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肿瘤假体重建保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65例获得随访...
- 周勇段宏石锐闵理张闻力罗翼文艺屠重棋
-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关节融合术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 目的:评估和分析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膝关节融合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Campanacci Ⅲ级或复发的骨巨细胞瘤且今后需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为纳入标准,采用瘤段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膝关节融合、...
- 段宏闵理吕超亮张斌任程张闻力屠重棋裴福兴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异体骨膝关节
- 后路微创精确内固定支架系统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 [研究背景] 旋转及垂直皆不稳定的TILE C型骨盆骨折目前越来越倾向进行手术治疗,而这一类患者的外科治疗对于任何一位创伤骨科医生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目前的后路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及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尝试采...
- 赵小丹王光林刘熹张闻力
- PDGF-β促进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 目的:构建表达目的基因PDGF-β和BMP-9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包装细胞HEK293后收获高滴度的腺病毒感染液。研究骨形成蛋白BMP-9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β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协同诱导作用方法:1、通...
- 刘浩张闻力
- 关键词:腺病毒MSCS成骨分化
- 文献传递
- 注射型可吸收氨基酸聚合物/硫酸钙复合材料动物体内降解吸收及促成骨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注射型可吸收氨基酸聚合物/硫酸钙复合材料动物体内的促成骨作用,评估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选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体质量2.0-2.5 kg。选择兔单侧股骨髁处钻孔制备骨缺损模型,将材料植入骨缺损处,以空白组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取材,行X线摄片、硬组织切片组织学检查等,观察材料降解、吸收及成骨情况。结果实验组骨缺损孔道术后4周时X线片不显影,无明显骨痂生长;组织学可见材料开始降解,内部新生幼稚骨小梁。8周时X线片有少量骨痂生长;组织学可见材料继续降解,缺损内可见继续增多的排列不规则的新生骨小梁。12周时骨痂明显有生长,骨缺损区残留较小低密度影;组织学示材料大部分降解,部分区域编织骨开始转化为板层骨。16周时新骨长入,恢复正常松质骨密度;组织学可见材料基本完全降解,被新生骨替代,大部分新生骨已具有正常骨小梁结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孔道术后12周内无明显变化,术后16周时部分骨缺损孔道变小,边缘可见部分修复。结论注射型可吸收氨基酸聚合物/硫酸钙复合材料在体内能够完全降解、吸收,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有望成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 罗翼邹昌张帅周勇闵理张闻力石锐段宏屠重棋
- 关键词:硫酸钙复合材料成骨作用
- BMI-1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背景:目前,骨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已逐步深入。BMI-1基因作为近年来肿瘤致癌基因研究中的热门分子,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证据较为丰富,但针对其在骨肿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BMI-1基因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0例骨肿瘤组织及20例非肿瘤骨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骨肿瘤包括骨肉瘤30例(分为EnnekingⅠ、Ⅱ、Ⅲ期)、骨软骨瘤20例、软骨肉瘤20例、尤因肉瘤10例。并对30例骨肉瘤的主要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MI-1基因在骨肉瘤、软骨肉瘤及尤因肉瘤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在骨软骨瘤和非肿瘤骨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较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阳性表达率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骨肉瘤EnnekingⅠ、Ⅱ、Ⅲ期之间两两比较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术后是否有转移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年龄越小,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高以及有转移骨肉瘤患者的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结论:BMI-1基因可能为骨肉瘤的分子靶点之一,并具有作为判断骨肉瘤进展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的潜力。揭示其作用于骨肉瘤的分子机理,将有助于骨肉瘤发病机制的探索。
- 闵理吴志宏段宏张闻力周勇裴福兴屠重棋王以朋
- 关键词:BMI-1基因骨肉瘤免疫组化
- 远端稳定型股骨假体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评估
- 目的对合并不可逆转髋关节疾患的股骨近端骨折的青壮年患者应用远端稳定生物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进行疗效评估。方法对2007~2014年的15例合并髋关节疾患的股骨近端骨折,进行了广泛微孔涂层远端稳定生物型股骨柄的全髋关节置换...
- 屠重棋洪嵩林佳生周勇邹昌张闻力段宏
- 关键词:股骨转子区骨折股骨转子下骨折全髋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