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菁

作品数:24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教学
  • 8篇课程
  • 7篇教育
  • 4篇教科书
  • 3篇教师
  • 2篇档案袋
  • 2篇档案袋评价
  • 2篇学科
  • 2篇语文
  • 2篇语文教科书
  • 2篇文化
  • 2篇文教
  • 2篇校本
  • 2篇校本课程
  • 2篇教育课
  • 2篇教育课程
  • 2篇科学教
  • 2篇科学教育
  • 2篇课程标准
  • 2篇课程建设

机构

  • 23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教育科学...

作者

  • 23篇张菁
  • 2篇黄晓旭
  • 1篇张增田
  • 1篇温小军
  • 1篇黄晓玲
  • 1篇胡悦
  • 1篇郭兆军
  • 1篇王正阳

传媒

  • 3篇课程.教材....
  • 3篇当代教育科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2篇教育家
  • 2篇教育学报
  • 2篇学周刊(上旬...
  • 1篇教育研究
  • 1篇中小学管理
  • 1篇河南教育(基...
  • 1篇基础教育参考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教育导刊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文凭组织(IBO)的中学科学课程被引量:7
2000年
张菁
关键词:国际文凭组织IBO教育机构课程科学教育
指向教学性的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比较研究——兼论统编本作业设计被引量:4
2020年
作业系统作为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性品质反映着教科书编写质量。基于教学性品质,比较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语文教科书共选篇目《背影》作业系统的内容设计与呈现方式,结果显示:内地教科书以“人文主题”组元,作业内容重视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以简答题型、整合性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香港地区课本以“语文能力”组元,作业内容注重提升语用能力,以丰富多样的分解性习题与针对性指导,专注于某一方面能力训练。针对统编本作业设计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强化语用训练、落实单元目标;优化习题设计、提供练习指导。
张菁刘佳悦
关键词:教学性语文教科书
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审视与反思--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综述被引量:2
2008年
2008年6月22~23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大会的主题是“教学改革与学校创新”。会议以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在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以大会主题发言、专家学术报告、分组专题研讨、博士生论坛和大会自由发言等形式,围绕教学论的学科发展、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反思、学校变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论和课程与教学论整合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张菁温小军
关键词:教学论教学改革
习作评价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面对习作,学生不愿写、不想写、不会写是目前习作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习作评价入手,通过对北京市某小学在习作评价功能、主体、内容、方式及反馈等方面的现状调查,剖析其评价对于学生乐写、想写、会写的影响,针对主要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帮助教师提升习作评价功用。
张菁郭兆军
关键词:习作教学习作评价
切实提高档案袋评价的效用
2010年
档案袋评价是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某一科目或某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此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依据的评价方式。在时间维度上,档案袋评价包括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过程和终极水平的评价;
黄晓旭张菁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时间维度目的地
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学校”中教师的反思被引量:58
2004年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中,通过反思以往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集体反思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张菁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过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传授知识与提升智慧——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启示被引量:1
2016年
在传授知识与提升智慧之间,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如何抉择?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应传授透彻、有用的整体性知识,空泛无益的知识是有害的;提出提升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智力的发展离不开兴趣等知识教育与智慧启迪的观点。借鉴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本研究认为,教学过程设计的价值取向教育应以知识教育为基础,追求提升个体生命智慧。
张菁
关键词:传授知识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嬗变与新时代建设路径
2024年
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培育既拥有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又具备优秀劳动精神和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应当成为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价值追求经历了为工农生产建设服务阶段、培养劳动素养阶段、培养综合素质阶段,以及当前的“五育”并举阶段。但目前有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仍存在理念狭隘化、内容浅表化、实践简单化、评价片面化和主体单一化的现实问题。为此,应从学校更新课程理念、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实践、完善课程评价,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五方面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以明确劳动教育的课程属性,彰显劳动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劳动核心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孙懿宏张菁郭甜甜
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教科书变革被引量:10
2015年
随着阅读终端的飞速发展,碎片化阅读时代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2014年我国成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越纸质阅读率,七成青少年使用手机进行数字化阅读。这种趋势引起了部分出版界、读书界人士的谴责与批评。客观上,碎片化阅读带来了全民阅读量的持续提升并带动经典书籍的阅读。因此,在善待碎片化阅读的同时,研究者更应探讨教科书如何在内容选编、样态呈现以及碎片利用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张菁张增田
关键词:教科书媒体融合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证研究
2024年
测量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情况是检验课程标准落地成效、分析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重要途径。借鉴已有课程实施标准测量工具,从理解与动机、行动与策略以及结果与反思三个维度设计问卷,对S省范围内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整体认识程度较高,性别影响并不显著;受教师个体经验的影响,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行动与策略、结果与反思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历高的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研究能力更强,从而导致不同学历的教师在理解与动机、行动与策略、结果与反思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职称对教师具有正向激励作用,教师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呈现随职称升高而递增的特点。因此,建议构建课程标准研究共同体、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完善教师职称评价制度等。
黄定飞张菁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课程实施实证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