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
-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DNA防龋疫苗诱导长期免疫反应及机制初探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编码pac结构基因A-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P以经肌肉和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TSG)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在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重组质粒pCIA-P经肌肉、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及pCI质粒和生理盐水肌肉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将pCIA-P经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的表达。结果:颌下腺区皮下注射法免疫后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和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均明显升高,并持续24周以上。肌肉注射法后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但未有效诱导产生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在小鼠颌下腺中检测到PAc蛋白的表达。结论:DNA防龋疫苗经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免疫是可诱导长期黏膜免疫的有效途径。
- 张睿樊明文边专彭彬陈智范兵
- 关键词:DNA变形链球菌龋齿PAC
- DNA防龋疫苗pCIA-P免疫BALB/c小鼠途径及其效果的研究
- 张睿
- 关键词:DNA疫苗龋齿PAC
- 应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固定39颗外伤脱位牙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应用固定矫治器固定外伤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部分脱位牙准确复位 ,完全脱位牙及牙槽窝适当处理后 ,将牙再植。然后应用固定矫治器固定约 6周后 ,拆除固定器 ,随访半年左右 ,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 9颗外伤脱位牙应用固定矫治器固定后 ,其中愈合 3 5颗 ,4颗脱落 ,死髓 11颗。结论 :应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固定外伤前牙 ,治愈率高 。
- 李爱霞马丽华张睿郭延玲
- 关键词:方丝弓外伤脱位脱位牙牙槽窝牙再植
- 数据非依赖性采集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液的蛋白质组学变化
- 2024年
-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RRDCD)患者玻璃体液标本中蛋白质组学的变化。方法临床前瞻性横断面研究。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RRDCD患者35例(RRDCD组)和RRD患者40例(RRD组)的玻璃体液标本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手术操作之前从手术眼收集0.3~0.5 ml玻璃体液。采用数据独立非依赖性采集(DIA)技术分析差异表达蛋白, 随机选取3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采用基因注释功能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结果 RRDCD组、RRD组患眼间眼压(t=-12.795)、裂孔数量(t=4.601)、视网膜脱离范围(χ^(2)=39.642)、眼轴长度(t=0.840)、手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χ^(2)=4.730)、一次手术复位率(χ^(2)=7.717)、手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t=7.033)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RDCD组、RRD组间共筛选出237个差异表达蛋白, 其中上调、下调蛋白分别为63、174个。涉及外环境-受体相互作用、补体激活、凝血及溶酶体等途径。ELISA验证结果显示, 3个差异表达蛋白在RRDCD组和RRD组之间的表达变化趋势均与DIA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相一致。与RRD组比较, 纤维蛋白、凝血因子、组织蛋白酶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在RRDCD组中显著上调。结论 RRDCD患者玻璃体液标本中蛋白质表达谱较RRD组有明显变化, 这些差异变化提示RRDCD与补体和凝血级联激活、溶酶体通路以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密切相关。
- 李萍萍韩梦瑶张睿陈芳雨李艳子袁景马宁李朝辉李璐吴建华
- 关键词:脉络膜脱离玻璃体液蛋白质组学
- 火电厂全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基础逻辑智能化研究
- 张睿
- 关键词:全过程智能化逻辑结构控制模块
- p38MAPK在正常及雌激素缺乏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研究
- 张睿
- 关键词:P38MAPK根尖周炎雌激素
- DNA防龋疫苗不同途径免疫BALB/c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编码pac结构基因A -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 -P以不同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 :重组质粒pCIA -P经鼻腔滴注和颌下腺区皮下腺注射两种途径免疫小鼠 ,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滴鼻法和皮下注射法免疫后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和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均明显升高 ,并持续数周。且滴鼻法比皮下注射法诱导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要早。结论 :重组质粒pCIA -P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原 ,滴鼻法和颌下区皮下注射法接种防龋DNA疫苗都可有效诱导机体全身及局部黏膜免疫应答。而滴鼻法较皮下注射法能更早诱导局部黏膜免疫应答。
- 张睿樊明文
- 关键词:DNA疫苗变形链球菌龋齿PAC
- 以人为本导向下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方法探索——以泉州市为例
- 在倡导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国土空间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物质空间载体,空间格局亟待优化、空间利用效率亟待提升,国土空间优化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现有关于国土空间优化的研究与实践侧重于对单一技术层面的...
- 张睿
- 关键词:城市建设主体功能区以人为本
- .NET和Java技术集成模式下的WebGIS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 张睿
- 关键词:WEBGIS.NETJAVA
- p38MAPK在大鼠实验性根尖病变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大鼠根尖周病变过程中P-p38,RANKL和破骨细胞的表达及变化,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根尖周炎症性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开髓,分别于术后7,14,21,28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P-p38和RANKL在大鼠根尖周炎中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观察破骨细胞。结果:在正常根尖周组织中偶见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术后7d根尖周有炎症细胞浸润,可见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增多;术后14d,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上升至最高值;术后21~28d,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下降。从7d组到28d组,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与P-p38和RANKL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呈现一致的趋势。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参与RANKL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破骨细胞分化,参与根尖炎骨吸收的病理过程。
- 张睿彭彬
- 关键词:P38MAPKRANKL根尖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