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显球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介形类
  • 6篇动物群
  • 6篇介形类动物群
  • 5篇盆地
  • 5篇南雄盆地
  • 5篇化石
  • 4篇古新世
  • 4篇白垩世
  • 4篇白垩系
  • 3篇地层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地层
  • 3篇三水盆地
  • 3篇石地
  • 3篇晚白垩世
  • 3篇介形类化石
  • 3篇古近纪
  • 2篇动物化
  • 2篇动物化石
  • 2篇早始新世

机构

  • 12篇中国石化集团
  • 7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化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4篇张显球
  • 7篇李罡
  • 6篇林小燕
  • 1篇侯明才
  • 1篇李茜
  • 1篇张晓军
  • 1篇李茜

传媒

  • 8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雄盆地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大塘剖面是我国目前研究程度最高的一条白垩系-古近系(K-E)界线剖面,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探讨该剖面岩石、生物、磁性和年代地层的划分,用剖面图反映岩性的变化及各门类化石的纵向分布规律,较全面地反映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的研究现状。
张显球林建南李罡凌秋贤
关键词: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年代地层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南雄盆地
广东三水盆地晚白垩世的介形类动物群被引量:7
2008年
依据24口钻井及4条地表剖面372个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三水盆地晚白垩世的介形类动物群含介形类化石28属81种,本文描述其中24属62种,包括1新种。此介形类动物群在数量上以女星介科和玻璃介科最繁盛,次为背足介科、湖花介科和类女星介科,依其横向分布及纵向变化规律,划分为Talicypridea和Porpocypris两个动物群及Talicypridea amoena带、Porpocypris globra带和Porpocypris sphaeroidalis带等3个化石带。依据介形类化石三水组可与南雄群对比,时代属晚白垩世早—中期。大塱山组与上湖组坪岭段对比,时代应属晚白垩世晚期。
张显球李罡杨润林黎汉明
关键词:介形类晚白垩世三水盆地
广西合浦盆地晚白垩世和古新世的介形类化石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报道合浦盆地晚白垩世乌家组和古新世上洋组的介形类化石14属23种(描述1新种),可划分两个化石组合:(1)Rhombicyprideaquadrata-Heterocypris hepuensis-Li mnocythere sinuata组合,属于Talicypridea动物群,产于乌家组,时代为晚白垩世;(2)Sinocypris excelsa-Cypris concina-Parailyocypris changzhouensis组合,属于Sinocypris动物群,产于上洋组,时代为古新世。乌家组和上洋组为连续的湖相沉积,整合接触,沉积物为颗粒细小的泥岩、泥灰岩和粉砂岩,富含保存良好的介形类化石,将来逐层系统采集,能查明非海相K/E界线地层介形类化石纵向分布规律,是建立介形类化石组合序列,划分化石带和研究K/E界线的理想地区。
张显球林小燕
关键词:介形类古新世晚白垩世
粤北丹霞盆地白垩系长坝组的介形类动物群被引量:9
2013年
粤北丹霞盆地白垩系长坝组产介形类化石 15 属 50 种,笔者描述其中 15 属 47 种(包括 3 个新种)。长坝组介形类动物群可以划分两个化石组合:( 1 ) Mongolocypris-Cypridea-Darwinula 组合,分布长坝组二段,属种繁多, 组合特征明显,与松辽平原泉头组 - 姚家组、湖北贾店组、浙江兰溪组等的介形类面貌相似,可以大致对比,由于出现少量晚白垩世标志化石 Talicypridea 属和大个体的 Mongolocypris 属,反映它与晚白垩世介形类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又不同于晚白垩世中晚期的南雄群 Talicypridea 动物群,层位偏低,时代较早,属晚白垩世早期为宜,大致相当于赛诺曼期( Cenomanian );( 2 ) Cypridea-Altanicypris-Candona 组合,分布长坝组四段,其层位在长坝组二段之上,晚白垩世丹霞组之下,组合中富含类女星介科的 Altanicypris 属,许多属种出现在晚白垩世地层中,其时代属晚白垩世无疑,与土仑期( Turonian )大致相当。
张显球林小燕
关键词:介形类
南雄盆地红层岩石地层划分被引量:20
2013年
南雄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红色地层累计厚达2525~7250m,依据沉积物从粗到细的变化,将南雄盆地红层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和2群9组8段,即南雄群(长坝组、江头组、园圃组、大风组、主田组、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浓山组、古城村组),重新厘定了大风组、园圃组的涵义,新建江头组,取消松山组、黄坑组、坪岭组和丹霞组,简述各岩组的分布、岩性特征及生物化石。所划分的9个岩组,除长坝组与江头组之间有沉积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外,其余各组均属连续沉积整合接触。长坝组一段、江头组、大凤组、浈水组以粗碎屑岩发育为主要特征,而长坝组二段、园圃组、主田组和罗佛寨群主要是一套细碎屑岩,由于岩石的物质成份、粗细、软硬不同,抗风化能力差异明显,反映在地貌形态和植被面貌上都有显著区别,依据岩性、地貌和植被特征各组之间的分界线标志明显容易划分,也便于野外地质填图。依此划分编绘了新的大比例尺(1/5万)南雄盆地地质图。
张显球张喜满侯明才李罡黎汉明
关键词:岩石地层划分地质图白垩系古近系南雄盆地
广州龙归盆地古新世介形类动物群
2010年
广州龙归盆地古新世介形类化石全部来自全取芯钻井剖面,据42口钻井1000个样品统计,发现介形类16属40种,本文描述其中15属39种。龙归盆地古新世介形类动物群以Cypris,Sinocypris,Cyprois,Li mnocythere四属分布最广、最常见,归属Sinocypris动物群,据其纵向分布规律,划分3个化石带,自下而上为:Ⅰ.Cypris con-cina带;Ⅱ.Sinocypris curtovata带;Ⅲ.Cyprois reniformis带。作者认为Ⅰ带的莘庄村组的时代属古新世早期,Ⅱ带的(土布)心组为古新世中期,Ⅲ带的宝月组为古新世晚期。
张显球林小燕
关键词:介形类古新世
粤西怀集盆地白垩系马屋组的介形类化石被引量:1
2012年
依据闸岗剖面地表及钻井样品的分析鉴定,粤西怀集盆地白垩纪闸岗群马屋组产介形类化石10属17种,本文描述其中9属14种,包括1新种。介形类组合以Eucypris最繁盛,次为Ziziphocypris和Darwinula,称Eucypris hubeiensis-Ziziphocypris simakovi-Darwinula leguminella组合。马屋组与湖北贾店组的介形类组合面貌非常相似,可以进行对比,层位大体相当,其时代应属早白垩世最晚期(Albian)-晚白垩世早期(Cenomanian)。
张显球林小燕
关键词:介形类白垩纪
三水盆地脊椎动物化石新知
在上世纪70—80年代三水盆地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各门类古生物化石,以介形虫、轮藻、孢粉等微体化石和无脊椎动物化石为主,由于地表覆盖多地层出露差,主要在钻井岩芯中采样,脊椎动物化石发现不多,除鱼类较常见外,仅在...
张显球张晓军林小燕
关键词:脊椎动物三水盆地
文献传递
湖南衡阳盆地岭茶地区古近纪介形类动物群被引量:8
2010年
描述衡阳盆地东北部岭茶地区介形类化石9属23种。岭茶地区古近纪介形类动物群以Cypris和Li mnocythere两属最繁盛,可划分为两个化石组合:栗木坪组为Cypris henanensis-Cyprois reniformis-Li mno-cythere honggangensis组合,岭茶组为Li mnocythereirregularis-Cypris favosa-Ilyocypris gaoyouensis组合。岭茶地区栗木坪组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宝月组的介形类动物群相同,岭茶组与华涌组的介形类面貌也基本相同,因此栗木坪组和岭茶组的时代应属晚古新世和早始新世,这与栗木坪组和岭茶组中哺乳动物、古地磁和碳氧同位素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张显球李茜
关键词:介形类早始新世晚古新世
南雄盆地上湖组坪岭段的时代探讨被引量:6
2015年
按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厘定上湖组的底界,上湖组下部的坪岭段厚89~140m,富产龟鳖类、鳄类、蜥蜴类、恐龙、恐龙蛋、哺乳类等脊椎动物化石。恐龙化石见于坪岭槽探剖面、高田村、南雄新城区、枫门坳西南等4个地点的坪岭段下部,计有Tyranosaurus sp.,Tarbosaurus sp.,Microhadrosaurus nanshiungensis等;恐龙蛋见于鹅颈岭、武台岗、南雄新城区、枫门坳、南雄烟厂采石厂等5个地点的坪岭段下部及枫门坳龟山附近坪岭段的中上部;阶齿兽等哺乳类化石见于修仁、枫门坳、武台岗、坪岭槽探剖面、鹅颈岭等5个剖面上,在坪岭槽探剖面坪岭段下部开始出现,中上部逐渐增多,至下惠段开始大量出现。坪岭段既有白垩纪常见的恐龙及恐龙蛋化石,也有被认为属古新统标准化石的阶齿兽动物群,且两者混生互为消长,前者富集于坪岭段下部,中上部仅见于个别地点;后者在坪岭段自下而上逐渐增多。坪岭段的脊椎动物化石与无脊椎动物(腹足类、双壳类)、微体化石(介形类、轮藻、腹足类口盖)一致,都具有中、新生代或白垩纪一古近纪混生过渡性质,并与下伏南雄群的关系更密切、古老色彩浓厚、继承性明显,生物群的总貌反映坪岭段的时代应属晚白垩世最晚期而非古新世。
张显球李罡
关键词: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学脊椎动物化石晚白垩世南雄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