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国
- 作品数:18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脾肿瘤38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38例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脾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例行CT检查 ,38例行超声检查 ,19例行上消化道造影。 38例中的原发性脾良性肿瘤均行脾切除术 ,2 3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 2 2例行脾切除术 ,1例活检。术后病理类型 :良性占位性病变 14例 ,恶性 2 4例 ,恶性肿瘤术后 3年存活率 5 8 3%(14/ 2 4) ,5年为 2 5 %(6 / 2 4)。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 ,强调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中心结合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方法。
- 李强张忠国张汝鹏孙涛王殿昌郝希山
- 关键词:脾肿瘤外科手术
- 自体全厚皮片修补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25例体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切除术后腹壁缺损的修复方法以及自体全厚皮片修补术的意义。[方法]对25例腹部肿瘤切除术后腹壁缺损患者采用自体全厚皮片修复缺损,观察腹壁缺损范围、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结果]一期愈合率96%,皮下积液1例(4%);无切口感染、裂开和切口疝发生、无肠管粘连和腹壁癌复发;修复成功率100%。[结论]自体全厚皮片具有张力强度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修补术后并发症少特点,能够保证无瘤皮缘,是一种良好的肿瘤切除腹壁缺损修复材料。
- 王辉徐进宋纯王斌张忠国马思平孟庆凯林涛刘君
- 关键词:自体全厚皮片腹壁缺损
- 血清CXCL8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XCL8表达变化及其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16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0d血清CXCL8水平,并与健康自愿者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XCL8变化与其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XCL8水平高于术前和术后健康自愿者(13.06μg/Lvs4.40μg/L,7.70μg/L,P<0.05);术后血清CXCL8水平高于健康自愿者,但差别无显著性.不同瘤体大小(≤5.0cm与>5.0cm)间,术前(P<0.05)、术后(<0.05)血清CXCL8比较,前者均低于后者.不同年龄组(<65岁与≥65岁)、病灶部位(右侧与左侧)、T分期(T2与T3-4)、N分期(N0与N1-2)、分化程度(高、中分化与低分化)间,术前、术后血清CXCL8水平差别无显著性.术前血清CXCL8水平与原发灶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术前CEA、术前CA19-9之间无相关性.结论:CXCL8参与结直肠癌的演进;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CXCL8升高,是影响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价的重要生物学因素,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独立于TNM系统.
- 张忠国李文欣吴叶枫
- 关键词:CXCL8TNM分期
-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7
- 2003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235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78例(33.2%)、“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PR)93例(39.6%)、“P”型Roux-en-Y空肠间置代胃术(PIR)64例(27.3%)。随访2年或2年以上,89.2%的FJI术后患者的Visick指数为Ⅰ~Ⅱ级;Roux-en-Y滞留综合征在FJI、PR、PIR3组中总发生率分别为0、31.3%、15.6%。结论FJI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生理通道,对于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 郝希山李强张忠国
- 关键词:胃癌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 血清学检查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的意义
- 目的 探讨血清学检查中CEA、CA19-9、CTCs、ALP、GTT 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及其对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意义。
- 李琦张忠国刘也夫
-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肝转移结直肠癌
- 转移性结肠癌瘤细胞归巢性肝转移分子机制研究
- 【目的】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肿瘤转移的发生取决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宿主微环境特性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时空效应;恶性肿瘤细胞特征性的转移能力和趋向性,是肿瘤细胞成功发生转移、转移灶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近年来...
- 张忠国
- 关键词:肿瘤转移趋化因子细胞骨架
-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体外观察结肠癌细胞的定向转移
- 2009年
- 目的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体外观察结肠癌细胞的定向转移,探讨一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体外转移的方法。方法以肝转移性低分化结肠腺癌lovo细胞株为模型,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Transwell小室模型在体外观察了lovo细胞在趋化因子自细胞介素8作用下的侵袭和迁移的特征。结果在白细胞介素8作用下lovo细胞侵袭能力增强,呈现出阿米巴样的变形迁移方式。提示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肠腺癌lovo细胞的转移呈现一种类白细胞趋化的特征。结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研究肿瘤细胞转移的一个新的研究工具。
- 简序张忠国
- 关键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肠腺癌LOVO细胞
- 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脉癌栓 (tumorthrombiinportalvein ,PVTT)外科手术后 ,门静脉灌注化疗的价值。方法 4 5例伴门脉主干或Ⅰ级分支癌栓的肝癌病人 ,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组 ,一组行肝动脉化疗 ,同时行门静脉灌注化疗 (治疗组 ) ,另一组仅行肝动脉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 6 ,12 ,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85 1% ,76 5 %和 4 7 2 %。对照组为 73 3% ,5 9 2 %和 33 4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癌伴PVTT ,手术切除术后 ,为防治门脉癌栓导致肝内转移复发 ,术中除应尽量取净癌栓组织外 。
- 李强郝希山张忠国宋天强郝继辉马维东孙涛王殿昌
- 关键词:门静脉灌注化疗肝癌门静脉瘤栓
- CXCL8/CXCR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表型及相关基因改变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CXCL8/CXCR1)相互作用对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增殖、表型及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CXCL8刺激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胞膜CXCR1表达、胞质内F-actin浓度变化,MTT法比较细胞增殖活性,Real-time PCR比较CXCR1、E-cadherin、Ki-67及-βcatenin转录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比较-βcatenin在胞质与胞核内分布变化。结果:CXCL8刺激后,CXCR1转录、表达和细胞增殖呈波动性变化。刺激6~48 h,E-cadherin、Ki-67转录下降。刺激24~48 h,细胞内F-actin荧光强度逐渐减弱,48~72 h又逐渐升高;0~72 h,细胞表型呈上皮-间叶可逆性转化特征。0~72 h,-βcatenin胞质积累逐渐增加、入核减少。Ly294002阻断CX-CR1抑制-βcatenin的入核效应,但未改变-βcatenin胞质积累效应。结论:CXCL8/CXCR1促进-βcatenin胞质积累、抑制其入核,协调细胞增殖、可逆的上皮-间叶转化(EMT)过程及相关基因转录变化。
- 张忠国李文欣牛瑞芳孙保存郝希山吴叶枫
-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上皮-间叶转化Β-连环蛋白
- 19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3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肝转移,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尽管手术切除、化疗、射频消融术、介入治疗等手段应用于临床,但治疗效果不同。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5年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根治性切除组46例(23.2%)、姑息性切除组43例(21.7%)、手术探查组或最佳支持治疗组29例(14.6%)、肝动脉置泵化疗组41例(20.7%),全身化疗组39例(19.7%);对其生存期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37.1个月,5年生存率为31.2%;姑息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14.3个月,5年生存率为0;肝动脉置泵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21.3个月,5年生存期为7.5%;全身性化疗和探查组或最佳支持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7个月、6.3个月,均无5年生存者。根治性切除组与其他组比较,中位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姑息性切除治疗效果并不优于辅助性治疗,对于不能根治性切除的病例可采用肝动脉置泵化疗。
- 张忠国宋纯王辉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