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安生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总部门诊部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毒
  • 2篇肥胖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管成形术后
  • 1篇血管成形术后...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剥脱
  • 1篇血管再狭窄
  • 1篇乙酰胺
  • 1篇抑制物
  • 1篇再狭窄
  • 1篇粘着斑

机构

  • 5篇武警总部机关...
  • 4篇武警总医院
  • 4篇武警总部门诊...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武警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湖北总队...

作者

  • 9篇张安生
  • 2篇韩盈
  • 1篇江军
  • 1篇艾炳蔚
  • 1篇高娃
  • 1篇许建阳
  • 1篇赵彦功
  • 1篇胡迎庆
  • 1篇郑静晨
  • 1篇张建荣
  • 1篇张菁
  • 1篇易映红
  • 1篇李素芝
  • 1篇沈中阳
  • 1篇杨长春
  • 1篇陈虹
  • 1篇李蓉
  • 1篇蒲朝煜
  • 1篇陈世忠
  • 1篇刘汉斌

传媒

  • 6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2000中国...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粘着斑激酶在大鼠组织及血管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研究粘着斑激酶在不同年龄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在血管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Westernblot技术研究粘着斑激酶在不同年龄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在血管内皮剥脱术后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的表达。结果 粘着斑激酶在1月龄幼年大鼠各组织中的表达较成年大鼠明显升高;在血管内皮剥脱术后3,7,14天粘着斑激酶表达逐渐升高,2 1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粘着斑激酶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粘着斑激酶可能参与胚胎发育后各组织的发育调节;粘着斑激酶可能参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及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粘着斑激酶表达的上调可能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及动脉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杨长春韩盈张建荣王林强伟晨张安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粘着斑激酶血管再狭窄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鼠组织血管内皮剥脱
老年男性患者超重/肥胖特点及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住院患者超重/肥胖的临床特点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武警部队老年患者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03-2005年在武警总医院住院的武警部队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超重/肥胖临床特点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武警部队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超重/肥胖患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超重/肥胖患病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在不同年龄组呈现不同特点。(2)按体重指数(BMI)分层,不同BMI组高血压、血糖升高、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不同(P〈0.05),随着BMI的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的检出率逐渐升高(P〈0.05)。(3)与正常BMI组比较,超重/肥胖组老年男性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脂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4)与正常BMI组比较,超重/肥胖组老年患者的颈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血糖及血脂紊乱的患病比例较明显增加(P〈0.05)。(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及甘油三脂升高与武警老年男性老年超重/肥胖呈正相关。结论武警部队老年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超重/肥胖状况,是导致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肥胖对预防老年人的代谢综合征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韩盈杨长春郑静晨张安生赵彦功李蓉张菁高娃
关键词: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
NCCLS微量法测定妇康乐洗剂体外抗念珠菌活性
陈世忠胡迎庆张安生
文献传递
乌司他丁对高原犬体外循环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高原犬体外循环中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高原雄性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体外循环组(I组)、乌司他丁组(U组),各组在转流结束后0、2、6、12、24 h留取血、尿标本,分别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和尿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结果与C组比较,I组尿NAG和γ-GTP活性在各时相点增高显著,血清BUN、Cr浓度仅在122、4 h增高显著(P<0.05);U组在各时相点尿NAG活性增高明显、尿γ-GTP活性在01、2、24 h增高明显(P<0.05),血清BUN、Cr浓度增高在各时相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比较,U组尿NAG活性在各时相点降低明显(P<0.05)、尿γ-GTP活性在6、122、4 h明显降低(P<0.05),U组血清BUN、Cr浓度仅在24 h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高原体外循环犬肾功能有保护作用,主要与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IRI)有关。
刘汉斌李素芝张安生易映红
关键词:体外循环乌司他丁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医学困惑与应对策略被引量:5
2010年
酒精性肝病是导致我国肝脏损害的第二大原因,已成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我国已经迎来了酒精性肝病的高峰时期,并将会持续增长,卫生系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然而,对于酒精性肝病本身,还存在着诊断、治疗、预防等众多医学困惑;饮酒的危害不仅仅局限在肝脏,还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损害;酒害也早已超越了医疗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酒精性肝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并且将是一条极其漫长而艰难的路程。
蒲朝煜陈虹沈中阳张安生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酒精依赖急性酒精中毒脂肪肝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繁发作性紧张型头痛62例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阿米替林加手法治疗频繁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62例频繁发作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成阿米替林组和阿米替林加手法治疗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治疗前2周内头痛程度、头痛的天数及服用止痛剂天数间无显著差异。手法治疗为1周2次,共8次。分别在治疗第2、4周时,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在治疗后1-2周内,阿米替林组和阿米替林加手法治疗组头痛平均天数分别为(6.00±2.21)d、(4.19±1.70)d,第3-4周分别为(4.00±1.86)d、(2.16±1.21)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第3-4周,两组在头痛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第1-2周服用止痛剂平均天数,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77±1.23)d(、1.32±1.22)d,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治疗后第3-4周时,这种差异消失。结论手法加阿米替林治疗频繁发作性紧张型头痛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效果优于单纯阿米替林治疗。
张安生陈志新
关键词:手法治疗阿米替林紧张型头痛
肥胖病的针灸治疗及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04年
艾炳蔚张安生许建阳
关键词:肥胖病针灸治疗疗效评价病因病机
黄芪、当归及川芎嗪等活血化瘀药对肝癌细胞株HepG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表达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0
2005年
背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是体内纤溶状态的重要调节者,其升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形成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干一科。材料:实验于2004-08/2004-1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根据培养液中加入的干预药物不同而分为6组:对照组、黄芪组、当归组、黄芪+当归组、复方丹参组、川芎嗪组。方法:将中药黄芪、当归、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分别加入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应用四氮唑蓝比色方法观察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观察活血化瘀药对细胞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法检测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的影响。实验组各孔均加入0.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为诱导剂以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表达。对照组细胞液中只加入0.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结果:①加药24h后,黄芪、当归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51±2.66)%,(4.42±2.19)%;黄芪+当归组、复方丹参组、川芎嗪组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06±4.98)%,(16.38±4.06)%,(32.83±9.8)%,t=2.447~3.707,P<0.05。②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组HepG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1.23,19.66±1.53,15.45±1.27,16.90±0.33,14.01±0.74,22.68±2.20,t=2.447~3.707,P<0.05)。③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组肝癌细胞株Hep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2.01±0.006,1.95±0.014,1.79±0.104,1.53±0.045,1.48±0.012,2.16±0.014,t=2.447~3.707,P<0.05)。以黄芪当归
杨长春韩盈张安生司一民包志宏
关键词:活血祛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重症氟乙酰胺中毒13例的救治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江军张安生
关键词:氟乙酰胺中毒救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