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成
- 作品数:1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看似“儿戏”非“儿戏”——谈《孙子吴起列传》中“吴宫教战”的戏剧因素
- 2007年
- 孙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有《孙子兵法》传世。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孙子”不是指一个人.因为从整篇来看.“孙子”之称用在孙武和其后人孙膑身上.所以“孙子”之称谓应该是两人.但现在习惯上一般称孙武为“孙子”。有关孙武传记的篇幅很小.只短短500来字。传记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这则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张有弛.情节生动曲折.引人人胜,扣人心弦,有极强的戏剧性。
- 张学成
- 关键词:《孙子兵法》戏剧因素军事家戏剧性
- 论陶渊明散文的诗意美
- 2000年
- 身为诗人的陶渊明将其诗歌创作经验运用到散文创作中去 ,形成其散文的诗意美 ,突出表现在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等方面 ,使其散文意象空灵幽雅、意境清新婉丽 ,具有兴象玲珑、含蓄蕴藉的独特风格 ,并由此升华为充满诗情画意的最高境界。陶渊明散文的这种诗意美与其诗的造诣相映成趣 。
- 李桂奎张学成
- 关键词:陶渊明散文诗意美意象意境
- 《文选》“咏史”诗初论
- 2004年
- 《文选》设有“咏史”专题,这些咏史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就史论史、就事言事,为咏史而咏史.诗歌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历史,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显性再现。第二类诗歌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作者把自己的感受借历史上的人、事来表现。这类诗歌也是对历史的反映,但它却是间接反映的、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隐性表现。第一类诗歌多的是认识价值。但也成为后世咏史诗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类诗歌中有诗人鲜明的主体色彩,将自我感情与古人、古事联系起来.这样的诗歌艺术性更强、审美价值更高。
- 张学成
- 关键词:《文选》咏史诗审美价值
- 学术理路精辟 行文用语精致——评李桂奎《中国小说写人学》
- 2008年
- 面对守旧崇洋的学术流弊,李桂奎先生的《中国小说写人学》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创新之作。该书借鉴了西方有关社会角色以及性别角色理论和叙事学研究的经验,通过还原古代小说评点理论,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写人规程和方法,从而建构起中国化、原创性的写人理论体系,学术理路精辟。同时,该书行文用语比较精致,无论篇章结构的设置,还是论述语言的的运用,都非常讲究,可读性强。
- 张学成
- 关键词:原创性融会贯通
- “刘郎”魂魄和金铜仙人的夜晚迁移被引量:1
- 2007年
-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对诗歌开头第二句诗的认识“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现在常见的几种选本对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解释,都是把“现在人们”当作主语,意为:魏人晚上还似听到刘彻的马的嘶叫声,到早上刘彻及其马都无有踪迹。笔者认为此句主语应为刘彻,“闻”是刘彻之“闻”,“马嘶”是连夜迁移“捧露盘”仙人的魏人拉车的马的嘶鸣,“晓无迹”不是刘彻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是指金铜仙人消失,被拆离迁移走而无有踪迹。
- 张学成
- 关键词:魂魄迁移
- 论明清文言小说时间设计的夜化倾向被引量:5
- 2001年
- 明清文言小说在故事时间的设计上出现了明显的夜化倾向。这种夜化时间机制既服务于小说讲究朦胧和恐怖之美的主旨,又适应了限知叙事和内部聚焦的特殊要求。艳异故事通常发生于夜晚的文化蕴涵和明清文人夜晚坐斋说鬼谈狐的雅兴异趣是形成这种夜化时间机制的重要原因。
- 李桂奎张学成
- 关键词:文学研究文言小说审美选择
- 白居易生死观初论被引量:2
- 2004年
- 死亡是每个人都有的恐惧 ,白居易也不例外 ,其诗歌中有大量描写衰老、疾病、死亡的诗歌 ,证明了他对于死亡的敏感和恐惧。为解决这个问题 ,他对诸家学说进行了长期探索。儒、道两家思想差别很大 ,但都重视现世人生 ,不可能解决“死亡”的威胁、恐惧问题。道教实现永生的途径和做法已被白居易证明是荒诞不经的。而佛教的理论性、系统性很强 ,到达彼岸的方式便于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 ,且彼岸世界的有无亦难以获得明确证明。为了应对死亡的恐惧 ,白居易最终皈依了佛教。
- 张学成
- 关键词:白居易生死观佛教诗歌题材
- 论沂蒙名人文化在临沂“文化名市”建设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临沂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产生了灿烂的沂蒙文化。沂蒙名人文化是沂蒙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沂蒙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到沂蒙精神等的研究上,缺乏对沂蒙名人文化的宏观性的综合性的研究,尤其是对沂蒙文化名人的挖掘开发利用的应用研究基本是个空白。通过对沂蒙名人文化进行较综合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临沂正在进行的"文化名市"工程献计献策:一是以沂蒙文化名人为主题,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二是城市规划建设要以文化名人要唱主角;三是整合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 张学成
- 关键词:城市名人文化旅游
- 白居易矛盾心态简论
- 论文主要分三大部分:矛盾心态的表现;矛盾心态形成的原因;矛盾心态的消解和平衡.矛盾心态的表现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乐'生'与忧'死'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白居易对衰老、疾病和死亡的关注与其乐天达观的人生态度的矛盾;二、重视...
- 张学成
- 关键词:白居易矛盾心态消解
- 文献传递
- 对白居易晚年诗歌的再评价被引量:3
- 2004年
- 白居易晚年的心态以闲适为主,但以闲适为主并不意味着事事如意。他晚年的“闲适”是因为没有实现“兼济”的条件,可谓生不逢时。尽管如此,他的兼济之志也从没有完全消失。对白居易的评价我们要抱着科学客观的态度,不能因为白居易晚年“兼济”的淡化就一味地贬斥苛责。在很大程度上,他所得到的种种非议与他的作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 张学成
-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