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作品数:18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生物学 更多>>
血浆置换联合抗B细胞治疗药物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DSA阳性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HLA抗体(DSA)阳性患者脱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7月—2023年7月本院30例行血浆置换联合抗B细胞治疗方案脱敏的DSA阳性患者,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前后DSA平均荧光强度值的变化对移植过程中细胞植入和移植后GVHD发生率的影响,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0名患者共行64次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治疗前后DSA平均荧光强度值为7182.9±5535.3 vs 2311.8±2835.9(P<0.001)。25/3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中非亲缘脐血移植(UCBT)19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6例,23例患者(23/25,92%)实现了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4(9~60)天和31(10~64)天。两例患者植入失败行二次移植。5例患者未移植或数据删失。23例患者移植后30天内Ⅱ~Ⅳ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41%。血浆置换过程中共发生24次轻度低钙和过敏不良反应,经处理后缓解,不影响执行。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抗B细胞治疗是造血干细胞移植DSA阳性患者脱敏治疗的有效方法,增加了HLA抗体阳性患者的移植机会。 张媛媛 王慧茹 应美爱 潘健 刘磊 刘会兰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浆置换 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最优量子控制(英文) 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宏观领域中双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结合纯态量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具有双线性系统形式的特点,通过选定的系统控制的性能指标,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提出了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量子系统最优控制策略;详细推导了最优控制律的设计过程;并在自旋1/2粒子上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不同参数的选择对系统控制效果的影响. 张媛媛 丛爽关键词:双线性系统 最优控制 量子系统中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叠加态的制备(英文) 被引量:5 2008年 在量子系统中利用被控系统的本征值,构造用来进行坐标旋转的幺正矩阵.通过幺正变换操作抵消系统每个状态所具有的局部相位,并选择变换后的被控状态与目标态之间的误差作为李雅普诺夫函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在保证控制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控制律的设计,给出了系统状态制备所需控制的详细设计过程,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在一个自旋1/2粒子系统上,采用本文所提方法分别对目标态是本征态和叠加态的制备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并对系统状态演化时间与不同参数情况下控制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丛爽 张媛媛关键词:幺正变换 李雅普诺夫函数 叠加态 企业环境责任的战略价值研究 本文基于自然资源基础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期望违背理论的相关研究,从企业环境责任的收益观和成本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环境责任战略价值实现的内部机制和环境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提升对企业环境责任战略... 张媛媛关键词:企业环境责任 环境不确定性 ABO血型次侧不相合肾移植术后发生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1例诊断与输血 被引量:1 2020年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ndrome,PLS)是指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器官内残留的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进入受者体内产生针对受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而发生的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在临床上比较罕见。近期本院发现1例ABO不同型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PLS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现报告如下。 张媛媛 潘健 应美爱 王敏 王慧茹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在跨血型肾移植中降低血型抗体滴度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在跨血型肾移植中降低血型抗体滴度方面的效果。方法利用CS-3000和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对2015年1月~2017年11月23例ABO血型不合肾移植受者行血浆置换治疗。结果使血型抗体滴度下降1倍,CS-3000组需置换出(1.3±0.5)个血浆容量,而COM.TEC组需置换出(0.9±0.2)个血浆容量。CS-3000组处理1个血浆容量所需时间为(95.2±10.4)min,COM.TEC组处理1个血浆容量所需时间为(75.0±11.2)min(P<0.001)。CS-3000组血浆去除效率为(39.7±4.9)%,而COM.TEC组血浆去除效率为(48.2±3.7)%(P<0.001)。与血浆置换前的血液成分相比,CS-3000组置换后患者血小板明显下降,平均下降25.42%,而COM.TEC组置换后患者血小板下降率为12.56%。结论与CS-3000血细胞分离机比较,COM.TEC血细胞分离机治疗性血浆置换有更高的血浆去除效率,处理1个全血浆容量所需时间更短,并且损失的血小板更少。相比之下COM.TEC比CS-3000血细胞分离机更适用于初始抗血型抗体效价较高且血小板较低的肾移植受者。 张媛媛 应美爱 潘健 刘洪涛 张乐希 王慧茹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 治疗性血浆置换 基于配体诱导的人工核酶开关对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近些年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能够在细胞内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控制的体系,其中核糖开关,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并对小分子代谢物敏感的结构RNA。它们可以不依赖任何蛋白因子,直接结合小分子代谢物,形成选择... 张媛媛关键词:哺乳动物细胞 基因表达 护士主导早期康复分级活动方案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早期康复分级活动方案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护士主导早期康复分级活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评分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护士主导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分级活动方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日,促进患者早期快速康复。 江丕菊 杨丽 张媛媛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康复 护理 某三甲医院2021~2022年276例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2023年 目的分析本院临床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我院提供科学、安全的输血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统计本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进行输血治疗的总人次,收集此时间段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及类别,分析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输血史、输注的血液成分、疾病类型等的关系。结果期间接受输血治疗92377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76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30%,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70%),其次为新鲜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0.50%和0.31%)。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11%、0.05%和0.004%,过敏反应分别为0.06%(红细胞)、0.64%(血小板)和0.16%(血浆)。悬浮红细胞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0.23%)高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04%),过敏反应发生率无差别(0.06%和0.07%);新鲜冰冻血浆(0.50%)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血浆制品;浓缩血小板(1.09%)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采血小板(0.65%)。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内科,其次为肾移植科。不同年龄、有无输血史、输注不同血液成分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输注的血液成分以及患者本身因素有关,临床输血时应综合多因素,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医院应完善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体系,加强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增强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意识。 周姗姗 荆亚楠 侯晓燕 薛亚飞 张媛媛 黄霞 王敏关键词:临床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两种基于李雅普诺夫的量子控制方法的性能对比 对比了两种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量子系统控制方法。一种方法是针对选取的广义二次型性能指标来设计最优控制律,另一种方法是选取状态平均值作为李雅普诺夫函数来设计李雅普诺夫控制律。后一种方法得出的是一类控制律,控制律可以是... 张媛媛 丛爽 崔龙飞关键词:最优控制 李雅普诺夫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