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皛
- 作品数:8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与预警思路设计被引量:35
- 2014年
-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管理提供技术标准支撑和参考依据。发挥国土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空间要素配置监管,需要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检测纳入"一张图"管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与预警工作思路:承载力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指标体系、评价技术与方法迫切需要规范;开展国土空间管制体制研究,启动国土空间红线划定研究工作;开展耕地数量质量、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国土红线体系等全方位的监测预警;制定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度体系,包括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整合并推广国土综合整治。
- 袁国华郑娟尔贾立斌王世虎罗世兴席皛
-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
- 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基于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指标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特征研究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基础。从资源、生态、经济、政策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通过计算中国各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发现中国各省的承载力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的省区则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在保证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承载力水平。
- 席皛袁国华
- 关键词: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MORAN指数
- 基于GRA-TOPSIS的武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被引量:19
- 2014年
- 文章运用基于熵值权重的GAR-TOPSIS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采用2003-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武汉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表明,在考察期内武汉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上呈现先稳后升逐渐增强的趋势。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法律法规引导正确、配套设施构建完善、社会总体素质大幅提升。
- 李悦成金华席皛
-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灰色关联
- 基于资源环境问题的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科学评价我国各省市区资源环境问题,采取有差异化的政策组合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特征及问题产生根源,揭示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及生态文明建设对不同资源环境问题区域的约束和要求,并针对不同资源环境问题区域提出了具有差异化的政策体系。
- 席皛李悦
- 关键词:生态文明资源环境问题聚类分析
- 中国实施全球能源矿产资源战略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 2014年
- 实施全球能源矿产资源战略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关注五个问题: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抓住全球产业分工重组机遇,促进初级产业向西部和境外转移;全面参与并积极主导全球能源资源治理,确立与我国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发展需求和全球责任相适应的话语权;推动能源生产消费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发非传统和新型能源资源,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应从以下方面强化全球资源战略管理:强化一体化的能源资源管理体制;对于重要的战略矿产及矿区,禁止、限制非国有资本进入;健全完善的税收制度和矿业用地制度;加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需求管理;建立完善集中统一的境外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和壮大我国能源资源市场主体,提高国际竞争力。
- 袁国华郑娟尔席皛
- 关键词:能源矿产资源
- 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矿区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是受人类干扰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建设矿区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提出了建设矿区生态文明的具体目标,并构建了矿区生态文明考评体系,以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同论及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系统科学地提出了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 李悦席皛江晓晗
- 关键词:指标体系生态环境
- GIS支持下的中国土地承载状态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土地的承载状态评价反映了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匹配程度,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GIS因其强大的建模功能、空间分析能力和制图效果,可应用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评价。文章以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建立以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为主要因子的土地承载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中国31个省(市)土地承载状态。结果表明,中国土地承载力与耕地承载强度、建设用地承载强度、生态用地承载强度密切相关,土地承载状态受区域地形地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显著。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区土地超载,天津市土地严重超载,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苏省土地承载状态为超载;西北、华北、中南和东南沿海省份土地临界超载;东北地区、内蒙古和云南省土地承载状态为盈余。
- 傅连珍袁国华席皛周伟
- 关键词:GIS
- 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在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甄别与选取,从资源禀赋、资源安全、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遵循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激励性与约束性相结合"、"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指标选择原则,还特别针对资源问题的差异特征,创新了"通用性指标"与"区域性指标"相结合的差异化指标设置,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应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状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内涵。
- 李悦成金华席皛
- 关键词:生态文明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