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封磊

作品数:95 被引量:1,007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35篇生物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雷公藤
  • 15篇种群
  • 13篇甲素
  • 12篇植物
  • 11篇雷公藤甲素
  • 10篇濒危
  • 10篇濒危植物
  • 9篇杉木
  • 9篇内生细菌
  • 9篇内生真菌
  • 9篇混交
  • 9篇混交林
  • 8篇促生
  • 6篇群落
  • 6篇人工混交
  • 6篇人工混交林
  • 6篇物种
  • 6篇阔叶
  • 5篇亚热带
  • 5篇中亚热带

机构

  • 95篇福建农林大学
  • 10篇武夷学院
  • 7篇厦门鹭江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福建省烟草公...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5篇封磊
  • 75篇洪伟
  • 72篇吴承祯
  • 70篇宋萍
  • 13篇范海兰
  • 13篇王新功
  • 12篇程煜
  • 10篇廖成章
  • 7篇闫淑君
  • 7篇蓝斌
  • 6篇李键
  • 6篇韩晓刚
  • 4篇毕晓丽
  • 4篇朱留刚
  • 4篇范立维
  • 4篇孙睿
  • 4篇宋欢
  • 3篇何东进
  • 3篇林勇明
  • 3篇洪滔

传媒

  • 9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武汉植物学研...
  • 5篇热带亚热带植...
  • 5篇福建林学院学...
  • 5篇北华大学学报...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植物资源与环...
  • 4篇山地学报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烟草科学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黄山松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关联维数被引量:19
2005年
采用关联维数对屏南和寿宁不同群落的天然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天然黄山松种群格局关联维数值在1.077~1.563之间,不同群落间的大小次序为Q2>Q8>Q5>Q3>Q1>Q7>Q6>Q4,屏南天然黄山松近纯林与寿宁混交林种群个体的空间相关程度差异不大。随海拔升高,黄山松种群关联维数呈现升—降—升的波动变化,1300~1310m及1400m是天然黄山松个体空间关联较强、个体竞争较为激烈、空间占据程度较高的海拔范围。此外,结合前文研究,讨论了如何综合运用3种分形维数对天然黄山松种群格局尺度变化特征进行描述,并绘制分形维数谱。
宋萍洪伟吴承祯封磊蓝斌
关键词:关联维数海拔
一株产雷公藤甲素的内生细菌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产雷公藤甲素的内生细菌,菌株号为LY-3,经鉴定该菌株为菠萝泛菌(<I>Pantoeaananatis</I>),其微生物保藏号是CGMCCNo.7371。应用本发明雷公藤内生细菌菌株发酵生产雷公藤甲素,...
封磊李国庆洪伟吴承祯宋萍许进娇
三株茶树根际耐铝细菌的促生性能及Al(Ⅲ)吸附效应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索茶树根际细菌的耐铝和有益生物学特性,从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3株耐铝细菌T3、T6、TJ3,通过检测菌株分泌植物促生物质的能力、平皿促生试验以及Al(Ⅲ)吸附试验,研究了菌株的植物促生特性和对铝离子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本研究从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3株耐铝细菌T3、T6、TJ3,3株茶树根际耐铝细菌显示出较好的植物促生性能,ACC脱氨酶活性在0.090~0.196μM/(mg·min),IAA分泌量最高达14.93 mg/L,3株菌均显示出固氮能力,菌株T3、T6具有较高的产铁载体能力和溶磷能力。菌株T6、TJ3对小麦种子胚根、胚轴的伸长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菌株T6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亦显示出促进作用。Al(Ⅲ)吸附试验表明,菌株T6、TJ3比菌株T3具有更强的Al(Ⅲ)吸附能力,在p H 5.0,温度30℃时,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16S r DNA分子鉴定显示菌株T3、T6、TJ3分别与Burkholderia anthina、Burkholderia cepacia、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具有最大序列相似性。可见,筛选出的3株茶树根际细菌具有明显的植物促生作用和耐铝、吸铝效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葛恒懿宋萍封磊洪伟吴承祯赵希俊
关键词:根际细菌茶树
一株具有耐铝促生作用的茶树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9
2014年
从健康茶树体内分离出53株耐铝内生细菌,通过促生指标评测,筛选出一株具有显著促生功能的内生细菌G3。该菌株具有明显的固氮与溶磷作用,可以产生植物生长素及铁载体,并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同时该菌株还对小麦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细菌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G3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并与Burkholderia cepacia具有99%的相似度。铝离子吸附实验则表明,在pH 5.0,温度30℃时,G3对铝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 h。
赵希俊宋萍封磊洪伟吴承祯余蓉陈秀珠
关键词:茶树内生细菌促生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种群生命表及谱分析被引量:166
2004年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Longx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the theory of survival analysis,a static life table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population was worked out,the curves of its survival rate,mortality rate and killing power were drawn,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was analyzed by spectr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curve of the population appeared to be a type of Deevey Ⅲ,and the high mortality of seeding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ich caused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to be endangered.The 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popul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marked periodic regularity in the proces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
洪伟王新功吴承祯何东进廖成章程煜封磊
关键词:TAXUSCHINENSISVAR.
武夷山米槠林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被引量:30
2003年
应用6种典型聚集度指标和2种频次分析法(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等方法测定了武夷山米槠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格局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武夷山米槠林群落10个优势种群从幼树时期到成树时期大多为聚集分布,这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研究结果可为米槠林群落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王新功洪伟吴承祯封磊程煜廖成章蓝斌
关键词:米槠林优势种群聚集度指标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及其自然干扰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4
2004年
通过对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96个林隙的调查 ,研究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 .结果表明 ,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扩展林隙 (EG)和冠空隙 (CG)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 5 0 86 %和 16 6 6 % ,每年干扰频率分别为 0 85 %·年 -1和 0 2 8%·年-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 35 7年 .林隙形成方式由树木折干形成的最为普遍 ,占形成木总数5 8 0 4 % ,其次是由于掘根风倒而形成的 ,占 33 4 8% .林隙大多由两株树木形成 ,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 2 33株 .扩展林隙的大小多在 10 0~ 30 0m2 之间 ,其中以 2 0 0~ 30 0m2 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 ,而以10 0~ 2 0 0m2 者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冠空隙的大小多在 10 0m2 以下 ,其中 5 0m2 以下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都是最大的 .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 2 0~ 30cm之间 .
闫淑君洪伟吴承祯毕晓丽王新功封磊
关键词:林隙自然干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一种菠萝泛菌固态菌剂的保存方法
本发明涉及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菠萝泛菌固态菌剂的保存方法。所述保存方法具体为:将菠萝泛菌固态菌剂与固体载体混合,搅拌均匀,室温条件下静置培养24~48h后,真空密封包装,置于20~25℃干燥处保存;其中,所述...
封磊宋萍
天然黄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根据福建省寿宁县天然黄山松种群个体定位图,运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Cassie.R.M.指标(Ca)、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6种聚集度指标,考察黄山松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及不同发育阶段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随取样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样方大小对黄山松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其分布格局测定的样方面积不应小于16 m2,样方大于或等于16 m2时,黄山松种群表现为集群分布类型;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扩散型指标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发育阶段的黄山松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且大树阶段的聚集程度最大,幼树阶段次之,中径树阶段最小。
宋萍洪伟吴承祯胡喜生封磊蓝斌
关键词:黄山松种群
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被引量:24
2008年
根据样地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中心、生态位偏离、生态位扩散系数和生态位重叠测度公式,在反映热量、水分、光照变化情况的海拔、坡度和坡向梯度轴上,以种群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分别计测了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在海拔轴、坡度轴及坡向轴上的生态位总宽度的大小顺序大致为:黄山松、吊钟花、鹿角杜鹃、南方铁杉、豆梨、木荷、云锦杜鹃、粗柄杜鹃、多脉青冈、野樱、弯蒴杜鹃、米饭花。多数主要种群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幅度,而少数物种对资源利用还不完全。黄山松生态位宽度占据明显优势,其他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基本上客观地反映了它们在群落中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海拔、坡度、坡向轴上,不同种群的实现生态位中心点及生态位偏离差异较大,其最佳适应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群落内不同种群间的生态位扩散系数差异不十分明显,其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强度差异不大。武夷山黄山松林多数主要种群在3个资源轴上的资源利用能力或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方面有较大程度的相似性,生态位普遍重叠,资源共享趋势明显。
封磊洪伟吴承祯宋萍
关键词:生态位海拔坡度坡向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