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低颅压误诊为有机磷中毒1例
- 2008年
- 赵春哲官威靳影
- 关键词:误诊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血栓通改善循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73.3%。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 官威李金英
- 关键词: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进展性脑梗死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NIHSS量表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 官威
-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
- 目的观察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总剂量参照0.9mg/Kg体重给药,突破常规用量(总剂量的10%作为初...
- 柳亚春刘明智李金英赵春哲王兵徐曼英官威靳影郭英伟
- 文献传递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10例分成2组,治疗组140例,小剂量尿激酶30万单位一日二次静脉点滴,连用3日,对于TIA未发作的病人3日后查凝血功能,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辅以神经保护剂(银杏叶、血塞通、胞磷胆碱等)。对照组170例进行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奥扎格雷钠80毫克一日二次静点,连续应用十四天,阿司匹林100-300毫克一日一次口服连续应用十天),辅以神经保护剂(银杏叶、血塞通、胞磷胆碱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64.7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TIA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 官威
- 关键词:尿激酶TIA
- 表现为三肢瘫痪的低钾性麻痹1例
- 2008年
-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多伴有血钾的变化:以低钾性最常见,但该病多表现为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我们收治1例三肢瘫痪的低钾性麻痹患者,极少见,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7岁。因双下肢、右上肢活动障碍3h入院,伴有肌肉酸痛,以肢体近端明显。既往身体健康。人院时查体:神清语明,颅神经未见异常,右上肢肌力3级,左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2级,双侧膝腱反射消失,右上肢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血钾2.3mmol/L,ECG示T波低平。临床诊断为低钾性麻痹,给予口服氯化钾治疗后四肢肌力恢复正常,3个月随诊未再复发。
- 官威
- 关键词: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低钾性麻痹下肢肌力腱反射消失肱二头肌腱右上肢
-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3 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0例。溶栓组给予rt-PA总量0.9 mg/kg,最大剂量90 mg,10%剂量,2 min一次性静脉注入,其余1 h静滴;24 h经头颅CT证实无出血者,用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静滴,连续14 d;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静滴,连续14 d;2组均辅以脑保护剂(银杏叶、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等)。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83.3%。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发病3 h内)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 官威李金英姚静
- 关键词:静脉溶栓超早期脑梗死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
- 2018年
- 目的比较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病48 h内诊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患者,分别应用依达拉奉开展了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应用既定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研究组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官威张晶石鞠东升王玉红
-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误诊1例
- 2006年
- 官威赵春哲徐曼英
- 关键词:误诊
- 奥卡西平和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对比部分性癫痫患者分别施以奥卡西平与托吡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凭借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托吡酯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奥卡西平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皮疹、恶心、复视)以及意识恢复、住院、皮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住院、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5.88±2.42)、(9.28±2.15)、(32.89±4.03)d,对照组患者的意识恢复、住院、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9.45±3.09)、(14.99±3.79)、(40.09±5.01)d,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住院、皮疹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部分性癫痫疾病治疗工作期间,同采用托吡酯疗法施治效果比较,选择奥卡西平药物施治后,在对部分性癫痫患者治疗安全方面具有保障的情况下,最终使得部分性癫痫临床疗效确切提高。
- 官威鞠东升张晶石姚静
- 关键词:奥卡西平托吡酯部分性癫痫